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补壹刀:对俄罗斯的这个提议,我们该怎么看?--我支持建立平等对话!我们可以有另一个选择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2022/06/14 04:18:07瀏覽62|回應0|推薦0
王毅同伊朗外长通话:反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事务政治化 时间: 2022-06-23 11:40:12 来源: 中新社 编辑: 江塔
【侨报网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3日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王毅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官网)
中新社23日报道,阿卜杜拉希扬预祝中方即将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取得圆满成功,相信中国担任主席国期间将为在金砖框架内开展多边合作创造新机遇。阿强调伊朗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对强化金砖国家机制建设,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发展问题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中方高度重视中伊关系,愿本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精神,同伊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
阿卜杜拉希扬通报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最新进展,表示,美国的霸凌行径是当前谈判面临的主要障碍。伊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也坚定致力于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争取早日达成协议。伊方感谢中方在伊核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王毅说,中方不赞成任何导致局势轮番升级的非建设性举措。各方应继续秉持正确的是非逻辑,坚持不懈推动通过外交努力达成协议。中方反对将国际原子能机构事务政治化,支持机构与伊方通过对话合作解决未决问题。美方应切实认识到自身责任,积极回应伊方合理诉求。中方将继续主持公道,支持推动谈判进程,愿同伊方保持密切沟通。(完)

尼泊尔决定不与美国推进“国家伙伴关系计划”合作 时间: 2022-06-21 10:00:22 来源: 中新社
编辑: 江塔
【侨报网讯】据当地媒体报道,尼泊尔内阁20日晚召开会议,决定不与美国推进在“国家伙伴关系计划”(SPP)框架下的尼美两国军队合作(下称尼美SPP合作)。
美太平洋陆军司令弗林与尼泊尔总理德乌帕合影。(图片来源:上海观察者网)
中新社21日报道,参会的内阁成员拉詹德拉表示,尼泊尔内阁作出上述决定,并将立即知会美国政府。
今年是尼泊尔与美国建交75周年。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等美国高级官员访问了尼泊尔。按照原先安排,尼泊尔军队参谋长夏尔玛、尼泊尔总理德乌帕也将在不久后访问美国。
数天以来,尼泊尔国内舆论就尼美SPP合作产生了较大反对浪潮。尼美SPP合作主要关于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从已有文件上看,是美国国民警卫队和尼泊尔军队一起在所谓的安全合作与交流、人道主义援助与防灾等领域开展培训、教育和交流活动。
但尼泊尔主流舆论认为,这一合作本质上是军事联盟行为,有损于尼泊尔现有的外交政策及国家利益。也有声音指出,尼泊尔军队曾就尼美SPP合作直接向美方致信显然不符合外交规范。尼泊尔联邦议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也数次要求尼总理就此作出说明。
拉詹德拉介绍说,尼泊尔内阁会议认为,尼军直接向美方致信对尼泊尔没有好处,这些工作完全应该由外交部来做。
--i would say 尼泊尔 people did the right thing and 尼泊尔内阁 also care about what their people want, thats very good too. it is smart decision. if they can continue stick to what their people want they would living better and better.

中日韩论坛热聊RCEP与IPEF,中国专家:世界可以比一比 童黎 2022-06-18 13:28:56 来源:观察者网 阅读 251993
【文/观察者网 童黎】“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加开放,哪个框架更加积极,哪个框架能给大家带来共享利益。”本周,中日韩三国论坛上,中国专家自信地发出了邀请。
在这场东亚地区的重要活动上,三国前政要、高级外交官、专家等围绕国家间合作与交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俄乌冲突等话题展开讨论。观察者网受邀参加。
期间,多位专家呼吁三国合力推进RCEP进程,使其成为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中韩嘉宾还喊话日本“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欢迎中国和韩国加入CPTPP”。
除了邀请“世界比一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没必要把加入IPEF的国家放在原来经济框架的对立面,但是要“反对‘去中国化’,或者是以孤立某一个国家为目的的经济框架”。
对于民间交流,有学者强调,“三国一定要摒弃狭隘的、自私的、小心眼的民族主义心态,从东亚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视野和角度,看待、认识和理解三国的文化,尽量减少和避免文化争端,情绪化的表达,防止伤及彼此的感情。”
“它应该成为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
当地时间14日,2022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下称“论坛”)在韩国首尔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韩国外交部长朴振为论坛开幕致贺信,强调了中日韩合作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大环境中的重要性。开幕式上,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日本驻韩国大使相星孝一、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赵贤东也分别致贺辞。
[点击查看大图]
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
[点击查看大图]
图自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论坛下设“共商共建:提升机制化水平、维护安全与和平”、“共创共享:推动包容增长、促进普遍繁荣”和“共育共融:拥抱共同文化、引领理性融合”三个分论坛。来自三国的前政要及高级外交官、著名学者、重要经济文化组织代表等人士出席了活动。
当天的多场活动上,不止一位嘉宾呼吁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2002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设想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被首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同意就此展开研究。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后,2013年3月,中日韩在韩国首尔举行了首轮谈判。
出席论坛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岩田一政表示,今年1月正式生效的RCEP是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伟大成就,是中日韩首次一起参与这样的区域一体化框架,它应该成为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介绍,中日韩三国GDP、贸易额占RCEP的80%以上,而RCEP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直接依赖于统一大市场建设。
他认为,目前,推进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短板在中日韩。例如,RCEP签署前,中日韩分别与东盟签署了“10+1”自贸协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零关税”商品比例均已达到90%以上;但中国自日本进口的“零关税”商品比例仅8%,日本自韩国进口的“零关税”商品比例仅为19%。相对滞后的经贸自由化便利化安排,使得中日韩间的贸易投资潜力远未释放。中日韩都是全球前十的贸易大国,但三国间进出口额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12.9%、23.9%、24.6%,不足美加墨的一半。
“毫无疑问,想要推动RCEP进程,促其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三国的作用至关重要。”
迟福林总结说:“客观讲,‘印太经济框架’(IPEF)难以取代CPTPP,三国应合力推进RCEP进程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中、韩尽快加入CPTPP。”
[点击查看大图]
论坛现场 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加开放、积极”
正如迟福林这句话所体现的那样,除了RCEP,CPTPP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是论坛现场的高频词汇。
在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TPP后,日本发挥主导作用,与其余成员国修改部分规则,建立了CPTPP。去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新加坡、新西兰明确表示欢迎。韩媒近期消息称,韩国政府已制定加入CPTPP的方针,目前正在走内部流程。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日期间宣布启动IPEF。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先后加入。
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现场喊话:“因为这是我们中日韩三国的会议,我呼应一下韩国学者提出的倡议,就是日本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欢迎中国和韩国加入CPTPP。这样的话,亚洲就能形成RCEP、CPTPP比翼齐飞,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
对于IPEF,韩国首尔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郑永禄认为,不需要持消极态度。
陈文玲也从多个角度给出评价:“IPEF已经有14个成员国,没必要把加入的国家放在原来经济框架的对立面。但是,我们要反对‘去中国化’,或者是以孤立某一个国家为目的的经济框架。”
“因为IPEF参与国存在多重组合,在RCEP的15个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参与了IPEF,寻找发展机会,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未来如果IPEF的基础内容、基本理念,以及对所有成员的公平、合理具有吸引力,那么我想我们也是持开放态度的。”
她展现了对RCEP的信心:“所以在这个方面,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加开放,哪个框架更加积极,哪个框架能给大家带来共享利益。”
在后来的讨论环节,陈文玲还指出,中日韩三国的朋友都坚定不移地相信——不管是什么样的框架和合作组织,没有中国,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亚洲、完整的亚太和完整的世界。
[点击查看大图]
图自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分论坛主持人、韩国Lien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秀钟评价陈文玲的发言“非常热情洋溢”,并开玩笑地赞扬:“是不是他们声音的响亮程度,就代表国家的力量呢?”
在嘉宾结束与发展、合作有关的发言后,郭秀钟总结说:“可能您刚才说的意见,美国应该一起听取才行,美国好像没有思考如何引领世界未来的发展。外界有看法认为,美国设立IPEF来针对RCEP。现在俄乌冲突导致了经济不稳定、物价上升等负面影响。那如果美国和中国竞争世界第一大强国的话,他们应该要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点击查看大图]
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
“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搬不走的邻居”
近年来,中日韩民间关系频频受到关注。
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部长、东亚财团理事长、泰斋学院院长金星焕称,有关中日韩国民之间好感度下降的媒体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他呼吁三国加强公共外交,加深互相认知,希望早日在这个领域展开合作。
在主题为“共育共融:拥抱共同文化、引领理性融合”的分论坛上,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卢载宪提出,中日韩三国有非常多共同的文化,比如汉字、儒教、筷子文化、饮食方面等,有共性,也有独特性:“我觉得争论文化的所有权是不值得的,共享文化才是重要的发展道路。”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认为,三国间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的胸怀看待对方的文化。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不少东西是互生共有的,是在兼收并蓄、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三国一定要摒弃狭隘的、自私的、小心眼的民族主义心态,从东亚文化的历史发展视野和角度,看待、认识和理解三国的文化,尽量减少和避免文化争端,情绪化的表达,防止伤及彼此的感情。”
“三国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要真正负起各自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三国民众间出现的文化认知争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及时疏解和平息不理性的声音,要防止火上浇油,更要防止一些社交媒体为了赚流量、博眼球,罔顾事实,刻意炒作渲染。”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表示,中日韩虽然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作为东北亚地区搬不走的邻居,应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尊重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感情等。
--indeed China has much confidence, it is called 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 or pretend a blinder.

补壹刀:今天这个结果,美国很不安! 来源:补壹刀 2022-06-20 22:39 执笔/叨叨姐&刀剑笑
不出所料!
哥伦比亚选出该国史上首位左翼总统,立即引发美欧舆论的“夸张解读”:中国正在哥伦比亚“悄然推进它的棋子”。它们甚至把哥伦比亚在建的第一条地铁线作为一个突出案例,用来证明哥伦比亚外交正在发生“关键转折”:
就是“违背美国心愿,亲近中国”。
它们还猜测这对波哥大来说,是否是一场“冒险”。
显然,佩德罗的当选,使拉美当前“粉红浪潮”的回归势头更强,但也让把拉美当成“后院”的美国倍感焦虑,开始“忧心”哥伦比亚的外交走向。
1 哥伦比亚总统选举5月29日首轮投票刚一结束,就有美欧舆论将目光聚焦到了所谓中国正在哥伦比亚“加快延伸触角”上。当时,佩特罗大幅领先对手,被认为“很可能成为哥伦比亚首位左翼总统”。
20天后尘埃落定,佩德罗在第二轮投票中正式获胜。美欧一些媒体早就开始“忧心”的哥伦比亚外交走向问题,顿时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波哥大会更亲近中国么?
有法媒说,哥伦比亚越来越多转向中国寻求投融资,而北京方面又完全有能力增加在哥伦比亚的影响。
哥伦比亚第一条地铁,就被说成是两国这种“亲密互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条位于首都波哥大的地铁线路,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据说哥伦比亚人早在1950年代就设想过建造地铁,数十年后,他们这个梦想,甚至可以说是“古老的梦想”终于走向现实。整个项目耗资高达近40亿欧元,预计2028年实现竣工。
而西方媒体关注的点是:波哥大地铁一号线被委托给了一家中企,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兴建。
虽然这个工程的资金主要来自哥伦比亚自己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企只是承建。但毫不意外,西方一些“专家”还是立即从这条地铁线上挖掘出了“重大意义”:
这是一个“中国新雄心的象征”“中国崛起的象征”,因为中国正进一步“直达美国后院”。
眼见“几年之间,在离美国如此之近的哥伦比亚,看到了中国建设项目的成倍增长”,有所谓“专家”甚至称,他原认为“中国不会冒险进攻到哥伦比亚”,因为哥伦比亚在地理和政治上都离华盛顿太近了。但现在,他说,“情况显然不是如此了”。
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归于中国”,还被夸大成了“哥伦比亚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怎么个转折呢?
就是违背美国心愿,亲近中国,甚至是“向中国求爱”。随着哥伦比亚“不得不在北京与华盛顿之间做出选择”,这对它来说“是一项冒险策略吗”?有法媒问道。
尤其是想到,哥伦比亚“亲近北京”,还是由一个“习惯于向美国看而不是向东方中国看”的保守派政府发起的,西方舆论就更“紧张”了。
哥伦比亚2017年时就已成为北约在拉美地区的第一个“全球合作伙伴”,今年5月还刚刚被拜登政府给予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
但杜克2018年就任总统以来,大大加快深化发展对华关系的脚步,加大了对北京的开放。他2019年正式访华,如果不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打算进行第二次访问。杜克政府据称还考虑效仿其他一些拉美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现在,佩特罗当选哥伦比亚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除了使拉美“粉红浪潮”回归再添声势,不少美欧媒体认为,也给哥伦比亚带来“一个挣脱美国老大哥拥抱的机会”。
2 哥伦比亚与美国的亲近,毋庸置疑。
哥美建交已有201年的历史。就在去年两国建交200周年的时候,时任总统杜克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对哥美合作,尤其是安全合作极尽溢美之词。
“两国的密切协调促进了哥伦比亚更好的‘法律和秩序’”,“哥伦比亚计划”是美国近期与拉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外交成功”……
“哥伦比亚计划”真有这么好?
“哥伦比亚计划”2000年8月正式启动,是近些年美国对哥外交中一项最重要的政策。这个计划一开始描绘了一幅极为美好的愿景:严厉打击贩毒集团、加速和平进程、铲除腐败和犯罪、推动经济发展,等等。
实事求是说,在美国为此提供的军事援助之下,哥伦比亚在打击贩毒和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美方同时也鼓励以摧毁毒品贸易为名打击哥伦比亚游击部队,将哥伦比亚国内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导致和平进程难以推进。
时任哥伦比亚驻美大使帕特森曾毫不掩饰地称:“华盛顿将禁毒作为契机,帮助哥伦比亚军队处理它的马克思主义对手(即左翼游击队)。”
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还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贫困等衍生问题。比如“哥伦比亚计划”给出的扫毒措施之一,是喷洒除草剂杀死古柯,但这也把农田变成不毛之地。
有一种说法即是,美国对哥伦比亚的援助,将哥拖入“更严重的深渊”。
显然,美国对与哥伦比亚的交往,更看重的是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实现什么,压根不考虑这将给哥伦比亚带来什么、留下什么。
这样的颐指气使和自私自利,在美国对外交往中,我们见得多了。只是放到哥伦比亚身上,难免让人觉得寒心。
因为在两国建交20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哥伦比亚都不遗余力追随美国。
哥伦比亚是唯一参与朝鲜战争的拉丁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士兵曾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汉江地区等直接交锋。
自20世纪60年代起常年旅居北京的哥伦比亚汉学家恩里克·波萨达曾写道:“这场无用的冒险给我们带来的结果是……在他们的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着一面被中国志愿军的子弹打穿的哥伦比亚国旗……我看到它就会脸红。”
近些年来,哥伦比亚在大多数重要的外交场合也时时与美国保持立场一致,比如严厉谴责俄罗斯等。类似举动曾一度引发一些哥伦比亚学者对本国外交政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质疑。
拜登说,两国之间有着“独特而紧密的关系”,“哥伦比亚是(美国在)南半球的关键”。
华盛顿惯用这些虚头巴脑的“口惠”,换取更多的实际利益,尤其是对于哥伦比亚,谁让它对美国来说,太重要了。
就地理位置而言,哥伦比亚是南美唯一的两洋国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而且,它离美国太近了:波哥大距迈阿密不到4个小时的飞行航程,距离海岸不到3个小时的距离。
就自然资源而言,哥伦比亚是美国的第一大煤炭进口国、第七大石油输出国。
就经济而言,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人口大国,市场体量较大。
长期以来,哥伦比亚对美国有着很强的经济依赖。美国是哥伦比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3 美国之后,中国是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
还是在去年福克斯的那次采访中,面对记者明显在挖坑的问题“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是否令人担忧”时,杜克给出一个很长的回答。核心意思就一个,他不认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贸易和基础设施投资是“威胁”。
“我总是呼吁其他国家积极参与我们的基础设施招标……他们必须更多地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在哥伦比亚,也是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因为他们的投标是透明的、是公开的”。
“让中国投资基础设施是负面的吗?不,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是一个透明的投标。”
显然,杜克政府对中国投资哥伦比亚保持了开放姿态。
杜克总统2019年7月访华时,哥伦比亚曾与中国签署15项合作文件,涉及经济、工业、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合作。他当时也表示:“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中国企业去哥伦比亚投资,也希望哥伦比亚有更多优质产品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也因为此,近些年,中国与哥伦比亚经贸合作日渐增多。
据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21年版)》统计,2020年中国企业在哥伦比亚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83份,新签合同额28.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7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79人,年末在哥伦比亚劳务人员606人。
除了之前提到的中国港湾承建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之外,2019年,中资企业新签的大型工程承包项目还有华为承建哥伦比亚电信项目,中兴承建2017年哥伦比亚Claro服务项目等。
而美国与哥伦比亚的经贸合作呢?
杜克提到过,美国和哥伦比亚有着“基于原则和价值观的长期关系”,因此,有100多家美国公司在该国有超过50年的历史。
这样的合作深度与广度,是其他任何国家目前难以企及的。
但就是这样,一些美国媒体依然眼红,甚至不惜歪曲他国与哥伦比亚的正常经贸往来,还真是把哥伦比亚当美国“后院”看。
殊不知,这样的“门罗主义”思想早就过时了。 责编:袁小存
--every country also wants their people living better, China government is the most suceessful and pile up many experiences to reduce the poor rate people in China and willing help other countries, this is why so welcome in the world. INDEED the sucessful model is what the world need.

前5个月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贸易增加12.1% 时间: 2022-06-21 23:16:04 来源: 侨报网综合 编辑: 时间
【侨报网综合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在即。今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4个金砖国家不断深化经贸领域务实合作,进出口值持续增长。中国海关总署21日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1.3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1%,高出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3.8个百分点。俄罗斯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第一大伙伴国。中国海关总署表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双边贸易互补性强,进出口有望延续去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去年9月8日,2021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展在福建厦门开展。(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中国与金砖国贸易互补性强
综合新华社、香港《文汇报》报道,具体看来,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6560亿元,增长18.1%;进口6517.1亿元,增长6.6%。
从国别看,俄罗斯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第一大伙伴国。前5个月,前5个月,双边贸易总值为4198亿元,增长26.5%。其中,出口1567亿元,增长5.2%;进口2631亿元,增长43.9%。
另外,中国对巴西进出口4150亿元,增长7.3%;对印度进出口3442.5亿元,增长10%;对南非进出口1286.5亿元,下降5%。
从主要进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总值的69.7%,能源产品、农产品、金属矿及矿砂约占中国自其他金砖国家进口总值的76.3%,双边贸易互补性强。
中国海关总署表示,随着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走深走实,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有望延续去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另据中新社消息,今年以来,中方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已经举办多场会议和活动。6月初,金砖国家第十二次经贸部长会议达成一系列成果,同意在供应链、多边贸易体制、贸易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成果为即将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会晤期间,金砖国家料将进一步凝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智库报告:金砖合作机制呈递进式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1日发布的《金砖:全球发展的新未来》指出,一直以来,金砖国家在各领域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让诸如“金砖崩溃论”的错误言论不攻自破。
报告发现,金砖合作机制呈递进式完善,机制化、实心化和成果化突出。从领导人会晤到部长级会议,到相关工作组和各领域的会议机制,再到具体的项目和活动,金砖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机制,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金砖国家通过“金砖+”机制扩围金砖朋友圈,为稳定世界秩序注入更多“金砖力量”。
今年以来,虽然金砖国家面临疫情和经济困难的双重挑战,在金砖机制合作上仍取得了诸多务实的重要成果。如5月举行的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发布联合声明,重申金砖国家将继续巩固政治安全、经贸财金和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架构,团结起来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和影响,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金砖国家合作。
报告提出,金砖国家是稳定金融秩序和经济稳定的新势力。疫情背景下,金砖国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和“修复机”,五国合作发挥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协同效应,提升了全球和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报告指出,金砖国家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当今世界正进入新的变革期,全球治理的缺位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需求正呼唤金砖国家的崛起。
报告指出,如今,金砖国家正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完善全球治理的金砖力量。金砖国家正以全球发展新理念,构建务实合作新平台、经济全球化新势力、经济增长新引擎。(完)
拉美媒体期待“金砖+”合作:将成世界经济复苏杠杆 来源:海外网 2022-06-19 11:32
金砖国家国旗(资料图)
海外网6月17日电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将于6月底举行。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媒体对金砖国家拓展和深化“金砖+”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抱以高度期待,认为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杠杆。
关注中国与拉丁美洲议题的独立新闻网站“对话中国”15日刊文称,全球治理体系当前呈现碎片化状态,发达国家出现物价高涨和金融危机,金砖国家作为一股有力的全球力量,将进一步发展壮大,阿根廷希望加入其中。6月底,阿根廷将受邀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
巴中通讯社14日刊发社论,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在文中表示,在高通胀和供应链受阻的国际背景下,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倡议可以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杠杆。他认为,金砖国家面临新冠疫情、贸易战和冷战思维的巨大挑战,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下,金砖国家承担起了改革者的角色,为世界指明了一条互惠互利的多边主义合作发展道路,其成员国都对多极世界秩序充满期待。
巴西《论坛》杂志13日发文表示,全球金融秩序动荡正在加剧,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显示出货币和金融领域的高度政治化。在此背景下,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显得日益重要,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应在货币和金融领域加以拓展。
厄瓜多尔拉丁美洲通讯社(ALAI)8日刊文认为,金砖国家倡导的多边主义建立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之上,而非战争或是干预。希望多边倡议在支持拉美国家走向独立、和平和多边主义的道路上发挥关键作用。(海外网 汪晓宇) 责编:李莹莹
--多边倡议 is what the world most countries expect. as i said pyramid is already over that i already saw it when i worked in 1980s taiwan. in 1990s even more obviously.

外交部:今年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金砖“中国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7 16:00
6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今年以来,中国作为金砖合作机制主席国,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陆续成功举办了多场活动。据了解,相关活动将贯穿全年。你能否介绍一下迄今金砖“中国年”取得的进展及其意义?
汪文斌表示,就像你提到的那样,今年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金砖“中国年”,在各方的积极支持下,今年以来中方作为主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70多场会议和活动,涵盖政治安全、经贸财经、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推动金砖合作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为金砖合作添砖加瓦,也为第十四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奠定了坚实基础。(总台央视记者 申杨 孔禄渊) 责编:刘倩

“你们骑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头上颐指气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6-15 21:50
6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6月14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上,古巴代表近70个国家做共同发言,支持中方在涉疆、涉港、涉藏等问题上的立场,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6月14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上,古巴代表近70个国家做共同发言,指出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主张各方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强调国际社会应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还有几十个国家已经或准备以单独发言、联合致函等方式,表达对中方正当立场的支持。
中国有句古话,“德不孤,必有邻”。近百个国家再次在人权理事会发出正义的声音,少数西方国家借涉疆、涉港、涉藏等问题攻击抹黑中国的图谋再次破产。这充分说明,借人权问题大搞政治操弄、干涉别国内政,不得人心,也绝不会得逞。少数西方国家气急败坏地重复谎言谣言,进一步暴露了他们的政治图谋和险恶用心。无论他们如何表演,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发展进步的坚定步伐。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中国有句成语叫贼喊捉贼。事实证明,真正漠视和践踏人权的恰恰是这些少数西方国家。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却对别国指手画脚,热衷于充当“教师爷”。他们频频发动侵略战争,让近百万人死于战火,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成为世界人权悲剧的最大制造者。我们奉劝这些西方国家,收起你们的虚伪、傲慢和偏见,停止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别国发展。你们骑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头上颐指气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责编:秦璐敏
--yes, every body 加油 加油 加油. we all together the JUSTICE must can perform well for every country.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就乌克兰问题交换意见 时间: 2022-06-15 08:10:35
来源: 中新社 编辑: 江塔
【侨报网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5日下午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2022年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中新社15日报道,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全球性动荡变革,中俄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贸合作稳步推进,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实现通车,打通一条两国互联互通的新通道。中方愿同俄方推动双边务实合作行稳致远。中方愿同俄方继续在涉及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密切两国战略协作,加强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沟通协调,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普京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卓越发展成就,俄方表示衷心祝贺。今年以来,俄中务实合作稳步发展。俄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反对任何势力借口所谓新疆、香港、台湾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愿同中方加强多边协作,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建设性努力。
两国元首就乌克兰问题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始终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各方应该以负责任方式推动乌克兰危机得到妥善解决。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应有作用。(完)

共同安全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必然选择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2022-06-13 16:44
共同安全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必然选择 曹延中
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在新加坡举办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增进了安全共识、促进了国际合作。然而,美方代表的发言继续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挑动地区对抗,拉拢亚太国家、遏制围堵中国的战略图谋昭然若揭。亚太地区是域内国家的共同家园,坚持共同安全还是只要自身安全,凝聚安全共识还是挑动地区分裂,推进国际合作还是强化阵营对抗,已经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
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习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中进一步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强调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魏凤和6月12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就“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议题作大会发言,希望各国都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坚持共同安全,是中国基于自身和平发展的重要经验,是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内涵,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必然选择。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历史表明,丛林法则、恶性竞争、称霸扩张、阵营对抗,是激化矛盾分歧、加剧冲突对抗,走向战争深渊的根源,只有坚持共同安全,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能实现持久和平,才能推进共同发展。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亚太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是大国战略利益的聚焦点,地区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坚持共同安全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
一要树立开放、包容、平等的共存观。天下太平、和合与共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也是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心声。美方执迷的所谓民主与专制的对抗根本上是伪命题,枉费心机打造所谓民主价值观同盟更是分裂世界、祸害和平的毒药。人类共处地球村,应当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不同文明、国家、种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不是唯我独尊、排斥异己、遏制竞争对手。应坚持安全的开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保障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拉帮结派、封闭排外、以邻为壑。
二要坚定维护国际战略平衡,确保所有国家的共同安全。应坚持世界多极化方向,积极推动大国力量平衡和协调立场,充分发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战略作用,不断改进和加强国际安全治理。应着眼谋求推动所有国家安全合作,深化战略对话,建立战略互信,管控战略风险,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国际安全架构。应坚决反对任何大国垄断或主宰国际和地区事务,反对不顾别国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反对侵害其他国家正当安全权益。
三要坚持履行共同安全责任,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亚太和世界。和平与安全是国际公共产品,亚太的和平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应坚持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坚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特别是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应自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自觉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而不是自我优先、强权政治、双重标准,漠视别国安全追求自身和小集团绝对安全。亚太各国都应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反对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和阵营对抗,拒绝选边站队、甘当棋子甚至狐假虎威、助纣为虐。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李圣依
.............................
about neighbour old lady and son difficult and painful to face the big change in their ages 89 and 67 move to "how our neighbours face the changes in 2022"
-----------------------------
美股暴跌引发多国股市跟跌,中国股市走出强势独立行情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倪浩 2022-06-15 06:1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美股13日暴跌引发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多国股市跟跌。但14日,A股主要股指均红盘报收,走出强势的独立行情。
--very good. this is what i expect. China investors should not be affected by usa who did many bad jobs, China government did jobs right so investors should have confidence in China stocks market.
在周一美股惨烈行情的压力下,A股在周二早盘低开,不断震荡向下。不过下午,A股开始强力拉升,并最终翻红。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3288.91点,上涨1.02%。深证成指报12023.79点,上涨0.20%。创业板指报2548.31点,上涨0.07%。14日,沪深两市共成交10994亿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破万亿元。北向资金尾盘再度大幅进场,14日全天净买入39.44亿元。港股14日开盘大跌后,也收回全部失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股下跌对A股和港股的短期走势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对中期走势影响并不大。美股是处于历史高位的回落,而A股和港股则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且A股市场与美股的关联度一直不高。他认为,目前从两个市场的走势来看,A股市场走出独立行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国盛证券的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宏观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信用条件的宽松和国内复工复产加快,投资者信心提升的过程尚未结束,A股上行的空间也有望进一步打开。15日,美联储的货币加息缩表节奏或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节奏,A股如能继续保持较强的独立性,资金有望放量加速回流股市。
“随着全球基金押注中国股市,国内谨慎情绪高涨”,彭博社14日以此为题的报道称,海外基金正越来越多地押注中国股市复苏,但中国国内的投资者在反反复复的疫情防控措施下对于投资的想法是谨慎的。美国高盛集团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可能是我们最近记忆中的第一次,我们注意到,在岸(即中国国内)投资者似乎比离岸投资者更谨慎一些。”他认为,这种罕见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上海和北京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和零星的疫情防控措施”。报道称,而海外投资者,从摩根士丹利到美国银行在内的众多全球性银行,最近几周看涨A股的言论不断变强。杰富瑞金融集团也表示,由于支持性政策,他们对中国股市的看法比以前更加乐观。 责编:郭晓鹏
--6/14/2022 our investment continue down -$3,630.87, correct: it is 7 (not 6) soon unit price under $10.
Dow30,364.83 days change -151.91 Down -0.50%
NASDAQ10,828.34 days change +19.12 Up +0.18%
S&P 5003,735.48 days change -14.15 Down -0.38%
10-Year T-Note3.42 days change -0.05 Down -1.69%

加息在即 美民众的生活更“贵”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5 21:20
当地时间1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5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同比涨幅则达10.8%。继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后,最新公布的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也进一步反映出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美国民众的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 i have a question before 911, spouse cant but pay very high interest mortguage for house, auto and credit cards debts and utilities companies also punished for delay payments. however foods quite cheap as us$ was valuable. i saved pennies by $1/day to get rid of credit cards debts. then began savings gradually paied off auto mortguage, due to IBM illegally paied off lump sum pension to the sold department employees so we paied off house mortguage.
what i tried to say is that period time bank interest higher than today and foods quite cheap. why today 通胀 became 美联储加息 fault(i would say it is 美联储 tries to get rid of 美债 by 加息 to allure the world buy 美联储 dumpped 美债)? why that period time usa companies can now cant without 0% loan? from my view is: they are too greedy want 0% interest loan forever. what about loaner? do they deserve that for many years? even usa annuity companies base on long history records to set 3% guarantee rate.
the most weird is when usa companies make high profits why didnt pay off or reduce their debts? they put into their pockets and desire 0% loan rate for as long as they could.
for example we bought Goldman Sachs corportaion bonds 6.5% till 06/15/2019 expired. then rate jump up to 7.5%? we bought but company redeemed (not expired) again. now it down to 5.75%. all the time i am worried because the news i heard the company is borrow new loan to return old loan.
消费者 凯茜:我认为现在是最糟糕的时候。我们面临如此严重的通胀,这对人们的生活肯定有很大影响,比如说汽油价格太高了,我们花了100多美元买了一箱汽油,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高价格,包括食品价格,一切都在上涨。
--from what i saw it can be solved but master wont give up to squeeze out Russian money and continue blockade China this and that. 通胀 is usa presidents made.
消费者 格雷格:通胀是一个问题,超市商品更贵了,虽然我住在城市里,不需要开车,但我看到了油价的上涨,如果我要租一辆车,这就是一个问题。
通胀高企的情况下,多家美国媒体预测,美联储或将在本周加息75个基点。分析人士认为,如此大幅加息将会拖累经济成长,会对民众生活产生进一步冲击。
石油分析师 登顿:通胀会影响经济的不同部分。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通胀,这与利率有关,更高的通胀将会伤害我们的消费者。在更高通胀的情况下,消费者必须为商品和服务付更多钱。如果利率走高,借贷成本就会很高,生产活动就会因此放缓,这样就会拖累整体经济成长。 责编:赵钰阳

熊市席卷华尔街,股票、债券、加密货币暴跌 时间: 2022-06-13 23:04:47 来源: 侨报网
编辑: 张晓萌
【侨报网讯】因市场担心经济脆弱和利率不断上升,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比今年早些时候创下的纪录下跌逾20%,华尔街周一(13日)陷入熊市。
交易员13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工作。(图片来源:美联社)
美联社报道,刚刚过去的周末,通胀加剧的消息令人震惊。本周首个交易日,投资者也对消极的市场信号做出反应,标普500指数随之下跌3.9%。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一度下跌超过1000点,最终以下跌876点收盘。
联储会(Federal Reserve)则再次成为抛售的中心。联储会正在努力控制通胀,主要通过提高利率以减缓经济增长。这种方式较为生硬,若使用得过于激进,经济恐有陷入衰退的风险。
然而,联储会似乎不得不这么做——从债券到比特币,从纽约到新西兰,全球范围内所有证券都出现下跌。一些跌幅最大的股票曾是低利率时代的大赢家,如高增长的科技股和其他投资者的宠儿。特斯拉(Tesla)股价下跌7.1%,亚马逊(Amazon)下跌5.5%,游戏驿站(GameStop)暴跌8.4%。
“人们最好不要恐慌,不要在低点抛售。”嘉信理财金融研究中心(Schwab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交易和衍生品总经理兰迪·弗雷德里克(Randy Frederick)说,“目前我们可能还没有触底。”
--in usa it depends. Bushs war we held but 2 auto-liquidity(not knowing how much loss and didnt receive tax-related forms to get tax deduction, many years later the others unit price just nearby what we purchased in 1999-2004, however Baiden 09/09/2021-06/13/2022 destroyed again, if unit price under $10, that would be high risk falling down and out.
our investment just from 4 to 3 now back to 4 but i can see toward 6 unit price under $10 soon.
06/08 to 06/09 down $15572.23 06/10 down $14,099.96 06/13 down $20742.35
But im prety sure Baiden wont be elected, not just usa oil companies but already 抛售 big 投资者们 (not pity 人们 as us, we knew too late to 抛售 always) wont support Baiden. quite old Baiden is very stubborn and slow who doesnt understand the smartest leader knowing when should quit not insist to win without ending. Baiden 不知己(stock marketing kept down bad sympton since 9/9/2021)不知彼(usa oil companies and big 投资者们),每战必殆.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联储会周三(15日)可能会将关键利率提高0.75个百分点,这是通常数额的3倍。自1994年以来,联储会首次有此举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Group)的数据显示,交易员眼下认为,关键利率出现这种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为28%,高于一周前3%的预估。
--does 利率提高0.75个百分点 really matter? if so why big 投资者们恐慌? i was looking higher secured interest rate, i bet big 投资者们 also welcome it, didnt they all have cash on hands and knew all eggs should not in risky stocks market from what they went thru Bushs wars? from what i saw big 投资者们 are fear the "economic recession-so-called" coming much faster than Bushs. Money(bloody wars filthy profits) came easily gone quickly(endless donated to the actor).
由于市场正准备迎接一系列比往常更大规模的加息,人们都认为联储会不会止步于此。除此之外,全美经济和企业利润也显现出了一些令人沮丧的信号,如汽油价格飙升导致消费者信心初值降至历史低点。
虽然经济总体上仍然坚挺,但就业市场和其他因素过热将继续推动通胀飙升。由此,联储会急于摆脱大流行初期制定的低利率政策,当时的政策支撑了股市和其他投资,旨在提振经济。
华尔街清醒地认识到,通胀仍在加速,尚未达到峰值,这也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逾10年来最高水平。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上周五(10日)尾盘的3.06%飙升至3.36%,连续第二次大幅上涨。根据国际金融服务公司交易网Tradeweb提供的数据,该指数早些时候已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5%跃升至3.37%,更高的收益率将使抵押贷款和许多其他类型的贷款成本更高。该指数突破了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during Bushs wars banks provided quite low rate line of equity, we still short of money to pay off mortguage(didnt want to penalty for CDs i bought) so i applied Line of equity within a year used expired CDs to pay off.
Banks purchase 美债 by selling CDs which lower interest than 美债 in the meanwhile loan rate higer than 美债, however loan rate still quite low comparing spouse very bad credit score period time and became job unsecured long time contractor.
高收益率意味着债券价格下跌,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来相对少见。更年长、更保守的投资者尤其会因此受到痛苦打击,因为这些投资者常把债券视为安全稳健的金融产品。
--i am much 更保守 because why 联储急于摆脱美债? i even have no confidence in our annuity both like very deeply black holes cant trace. CD is my selection with insurance covered.
此外,加密货币受到的冲击最大。疫情初期,超低利率鼓励一些投资者涌入风险最高的投资领域,加密货币价格飙升。比特币报价网站Coindesk的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较前一日下跌14%以上,跌破2.34万美元。眼下,比特币价格已从2021年底的6.89万美元峰值回落至2020年底水平。(完)
--after suffered stocks especially mutual funds 痛苦打击 by Bushs to Baiden wars we already stop purchase and cancel auto re-invest except few RIRA. i definitely wont buy virtual 比特币-type including golden which you cant "touch" but virtual digital number and cant verify.

美国“石油霸权”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 | 零时差Talk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 2022-06-15 20:04
video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曾经表示:“过去很多年,美国几代人都在为石油而打仗。”一段时间内,美国盗取伊拉克和叙利亚石油、没收阿富汗美元资产、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冻结他国在美资产。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美国如何利用“石油”来维护其霸权行径。 责编:魏少璞
--not just 过去很多年 even this time also 为 Russia 石油而 endless donated to the actor 打仗. in the meanwhile squeeze out Russia people outdoors 资产 by all means. But Putin 大帝 is very smart and prepared well who also got many countries supporting especially those pity countries suffered the same 分裂, oil/资产 robbed and/or economic blockaded.
=============================================
拉夫罗夫:俄罗斯并非毫无瑕疵,但也不羞于展示自己 来源:环球网 2022-06-17 11:05
【环球网报道】16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他明确表示,俄方“没有入侵乌克兰”。对于联合国发布的一些有关乌克兰平民在俄乌军事冲突中所受遭遇的报告,拉夫罗夫称,联合国官员正受到西方的压力。
据BBC报道,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拉夫罗夫很少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文章说,俄罗斯发起的行动令乌克兰“多个城镇沦为废墟,数百万乌克兰人逃离家园”。“但在周四,俄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看着我的眼睛说,事情并非看上去那样。”BBC记者史蒂夫•罗森博格写道。
“我们没有入侵乌克兰,”拉夫罗夫说,“我们宣布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是因为我们已完全没其他办法向西方解释,将乌克兰拖入北约是一种犯罪行为。”
罗森博格在采访中提到联合国一份有关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地区一间地下室的报告,其中的内容是关于当地居民被迫进入地下室的情况。
“这是在和纳粹作战吗?”这名BBC记者问道。
拉夫罗夫对此表示“非常遗憾”,但他认为,包括联合国官员在内的“国际外交官”正受到西方的压力,“他们经常被利用,以放大西方传播的假新闻”。
“所以你是在说俄罗斯毫无瑕疵?”罗森博格问道。
“俄罗斯并非无瑕疵,俄罗斯就是(它所展现的)这样,我们对于展示自己是谁并不感到羞愧。”拉夫罗夫说道。
--i do believe Russia more than the other side. i bet most countries(at least 90+) also knew it.

100天赚970余亿美元 俄燃料出口收入创纪录 时间: 2022-06-16 03:06:24 来源: 侨报网总综合
编辑: 陆雨
【侨报网综合讯】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研究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近日发布报告称,虽然出口量有所下降,但受全球能源价格飙升,俄罗斯目前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已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俄5月石油出口收入飙升至约200亿美元
综合上海观察者网、大陆央视15日报道,CREA称,在俄乌冲突爆发的头100天里,俄罗斯通过化石燃料出口获得了930亿欧元(约合971.6亿美元)的收入,其中61%由欧盟进口,最大进口国为中国。
《纽约时报》则报道称,俄罗斯目前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已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国际能源署15日亦表示,尽管出口量下降,但俄罗斯5月份的石油出口收入仍飙升至约200亿美元,因为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提供了帮助。
分析指,受部分国家或公司取消同俄罗斯交易的影响,俄罗斯5月的化石燃料出口量有所减少。然而,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使俄罗斯的化石燃料出口的平均价格比去年高出60%左右,完全抵消了出口量减少的影响。
俄缩减“北溪-1”天然气管道供气量
在出口收入不断上涨的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15日发表声明说,“北溪-1”天然气管道供气量16日起将降至每日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这是俄气两天内再次缩减“北溪-1”天然气管道对欧洲的供气量。
德国大多数化石燃料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图为4月6日,德国科隆附近的威瑟林,车辆驶过一家使用化石燃料的化工厂。(图片来源:新华社)
俄气在声明中说,由于德国西门子公司无法对其生产的压缩机部件提供及时维修,“北溪-1”天然气管道“波尔托瓦亚”压气站另一台气体压缩机将停止运行。
在此之前,俄气14日宣布,因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向俄方交付送修的气体压缩机组等原因,俄气被迫缩减“北溪-1”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将每日输气量从1.67亿立方米降至1亿立方米。
此外,意大利跨国能源公司埃尼集团15日也收到俄气关于减少约15%对意天然气供应量的通知。埃尼集团发言人称,俄方尚未就减少供应的原因作出说明,埃尼集团正持续关注事态进展。
另据乌克兰国家安全局15日消息,乌克兰方面扣押了“白俄罗斯石油公司乌克兰公司”价值68.3万美元的资产,理由是该公司直接参与了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资助。据悉,“白俄罗斯石油公司乌克兰公司”是向乌克兰供应白俄罗斯石油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完)
--exactly what i mentioned before that Russia owns lots oil/gas and plenty foods... western companies actively left Russia is a good things so Russia companies can replace foreign companies "peacefully" even master group cant black Russia. our ancestors called it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this time some already "偷油不成反而下台" due to their people 怨气很大的, wait to see how Iran and 沙特.... dealing with threaton.

习近平出席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 2022-06-17 22:50:35 来源:新华社 阅读 237190 最后更新: 2022-06-17 23:04:39
6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迫切期待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共创共享和平繁荣美好未来。
第一,塑造有利发展环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并支持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
第二,提振发展伙伴关系。要加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汇聚合作资源、平台和发展伙伴网络,增加发展援助,形成发展合力,弥合发展鸿沟。
第三,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要加强发展政策、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摒弃脱钩、断供、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消除贸易壁垒,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携手应对日趋严峻的粮食、能源危机,实现世界经济复苏。
第四,坚持创新驱动。要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完善创新规则和制度环境,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共享创新成果。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创发展前景,共享增长机遇,为深化全球发展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于6月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埃及总统塞西、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等出席。
原标题:习近平出席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 责任编辑: 张菁娟
--very good. only those can help the world get most countries supporting. i have very strong confidence in 习大大 and Putin 大帝.

圣彼得堡经济论坛聊“新机遇”,俄副外长谈何时向欧盟“伸出援手”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隋鑫 谢戎彬 2022-06-17 06:39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隋鑫 环球时报记者 谢戎彬】当地时间15日,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人士共同讨论世界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论坛由俄罗斯会展基金会主办,今年的主题为“新世界·新机遇”,下设4个话题,涉及全球和俄罗斯经济、数字化和信息安全以及人力资源发展等。论坛将特别关注当前形势下俄罗斯面临的新挑战,致力于寻找俄应对西方制裁及提高经济长期发展潜力的方式。俄罗斯《生意人报》15日称,今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主题——“新世界·新机遇”,非常符合当前的形势,本届论坛举办的国际环境在最近几个月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16日表示,大部分欧洲企业已经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的费用。 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当天也表示,俄罗斯如今依靠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出口以及内部市场获得的财政收入正被用来填补支出。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自1997年创办以来,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大型经济论坛。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曾被誉为“俄罗斯版达沃斯论坛”,但自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实施以来,今年的论坛便难以避免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抵制。《生意人报》15日报道称,西方国家的抵制并不意味着论坛不再具有国际性,今年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人士出席,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国家。
另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潘金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圆桌会议上说,假如欧盟能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俄罗斯及其亚洲伙伴将准备好向欧盟“伸出援手”。
--欧盟能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 I WOULD SAY very difficult because their 意识形态 deeply burried in their brains cant see the real world want but what they want.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 时间: 2022-06-15 23:52:04 来源: 侨报网综合 编辑: 陈默
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1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人士将讨论世界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1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流行歌手菲利普·科科罗夫(中)测试按摩椅。(图片来源:美联社)
15日,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会场上,机器人Dunyasha为客户服务。(图片来源:美联社)
15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与会人员参观一辆俄罗斯总统座驾的复制品。(图片来源:美联社)
15日,参展商相互讨论。(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1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图片来源:美联社)
15日,参会者走进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会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15日,工作人员向参会者介绍。(图片来源:新华社)
15日,工作人员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展台。(图片来源:新华社)
--obviously Putin succeeds 破除 master group economic blockaded so 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人士 attend 讨论世界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its very good news for Putin.

补壹刀:对俄罗斯的这个提议,我们该怎么看? 来源:补壹刀 2022-06-13 20:45 执笔/胡一刀、刀小胡&斩魄刀
“美国正促使俄罗斯与一些国家组建‘新G8’。”
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沃洛金日前这一表态,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俄罗斯真的打算领衔,推动成立一个组织来对抗现在西方主导的G7组织吗?
沃洛金提到的8个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伊朗、土耳其。
有俄罗斯国内专家认为,如果“新G8”成立,将对美国的霸权构成极大挑战,美国将彻底失去世界霸权的地位。
但也有学者认为,“新G8”要真正落地,还面临很多机制性的问题,而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并不希望脱离现有的国际体系,在美欧与俄罗斯之间选边站队。
--俄罗斯 didnt force any 新G8 脱离现有的国际体系. if master cant accept it(ie only can select one side), 发展中国家 still have time to make their final decision. G7 didnt invite China but more threaton today, G8 still ignore China, so why not join 新G8? the worst about G7 is: you have to support master any kind wars or severely punish, very 政治化, i bet many 发展中国家 also dislike it.
那么,沃洛金提出的这一构想,到底出于什么考虑?
01
根据沃洛金的观点,美国及其盟友对世界现有经济关系的破坏,导致世界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西方的反俄制裁打击了G7国家的经济。而美国等国家的这一行为,为希望建立平等对话和互利关系的国家形成“新G8”集团创造了条件。
--Russia right in the beginning request master 平等对话, but such "平等" never in usa dictionary, i never heard any "平等" was mentioned at all. "平等" is very very important which can reduce lots bad things.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沃洛金作为俄罗斯国内对西方的强硬派,之前也发出了不少声音。俄罗斯国内一些观点认为,沃洛金毕竟是俄国家杜马主席,身份特殊,所以他的话并非图一时口舌之快。
沃洛金出生于1964年2月,1999年至2011年担任国家杜马副主席,自2016年10月5日起担任第10任国家杜马主席。
他曾经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助手,担任过统一俄罗斯党的党主席。沃洛金经常在公众场合宣传统俄党的政策,还与反对派展开辩论,在俄罗斯人气很高。从2010年到2012年,他还担任过俄罗斯副总理。也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的第一副主任。
所以,一些俄罗斯媒体称,从沃洛金身上能看到些许普京的“影子”。
普京对沃洛金也很欣赏,2011年12月27日,普京让沃洛金接任克宫的“灰衣主教”苏尔科夫,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主任是普京的老友伊万诺夫,两人共同辅佐普京,并在2012年大选前,为普京扫清了各种障碍。
例如2011年,俄罗斯杜马选举时,有很多人上街示威,要求重新选举。沃洛金简化政党登记程序,让一批新党派成立,也让一批旧党派重新登记。沃洛金要求恢复对225名单席代表的直接选举,就分化了反对党的选票。此后也证明这一点,单席位选举的地区大多数人支持统俄党。
通过沃洛金的改革,统俄党在杜马中创造性地赢得195个席位,也得到其他政党的支持。
沃洛金一直认为,非常有必要深入宣传俄罗斯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他担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时就主张立法,对未经授权的抗议示威进行严厉打击。他还推进俄罗斯出台“外国代理人法”,建议给安全部门更多的监控权力。
--im quite interesting in 俄罗斯的价值观.
实际上,自俄乌冲突发生后,虽然沃洛金是国家杜马主席,但是他在俄对外关系问题上的发声一点都不少。
比如,4月20日,沃洛金曾表示,杜马有关委员会着手研究俄罗斯继续留在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卫的必要性。沃洛金称,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一些国际组织是美国的霸权工具,美国随时修改既定规则,但前提是对西方有利。
一天之后,沃洛金就俄央行资产被冻结表示:“我们不会丢失自己的财产,现在被冻结,我们要定下任务,把财产要回。否则他们认为从俄罗斯拿点什么,国家正在要回这些拿走的东西,包括资产和领土”。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沃洛金提到的这8个国家,俄罗斯、中国、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伊朗、土耳其等8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超过G7集团24.4%。 尽管美国当前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该国继续在世界上制造紧张局势,以牺牲他国的利益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别利克支持沃洛金的这一说法。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新 G8” 将进一步扩大。尽管俄罗斯面临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但世界上约有2/3的居民生活在支持俄罗斯或保持中立的国家。
俄政治学家巴利别克称,在“新G8”中,所有参与者的权利将是平等的。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评论称,沃洛金之所以认为美国为希望与俄建立平等对话和互利关系的国家形成“新G8”创造条件,是因为美国正试图对俄采取“全面遏制战略”,但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与此同时,受到美国军事和政治压力的国家变得更加团结。
俄人民友谊大学战略研究和预测研究所副所长费利德曼认为,沃洛金的观点反映了一个客观现实:很多国家离开美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他所说的“新G8”国家还缺乏凝聚力和行动的相互协调。但在未来,潜在的“新G8”可能成为一个可行的一体化联盟,不仅专注于创造自由的欧亚市场,还专注于集体自卫。
02
有意思的是,西方媒体对俄方提出的“新G8”这一新概念显得兴趣寥寥。
--thats good, the less caught 西方媒体 eyes the better.
不仅没有媒体的报道,也没有政客出来反驳。
这与他们背后的心态是有关的。
事实上,G7曾经短暂地经历过“G8”的时代,俄罗斯于1991年起参与G7峰会的部份会议,直至1997年,被接纳成为第八个成员国,正式成为八国集团。2014年因克里米亚事件,G8中的西方七国暂停俄罗斯的成员国资格,存在17年的G8再次变回了G7。
如今的西方世界不得不面临G7影响力正在不断塌陷的事实。G7占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80%降到现在的约40%。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GDP下降1.5%,通胀率达到1981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升至8.6%。
G7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最初是7个工业国的经济协调平台,素有“富国俱乐部”之称。
然而近年来,各成员国分歧加深,G7峰会风波不断。
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公开拒绝在联合声明上签字;2019年,峰会成果寥寥,只发布一页声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峰会被迫取消。
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趋缓,美国政府换届后,G7峰会似乎又重新找到了一些抱团取暖的“安慰感”。
拜登上台后重拾美欧同盟,跨大西洋联盟的氛围不断升温。在去年7月康沃尔峰会召开前, G7已在外长会、财长会、卫生部长会等多条渠道密集磋商。
去年峰会的最大亮点,是拜登首次以总统身份出访,美欧领导人实现了疫情来首次面对面会谈,此外,拜登还在访问中打出组合拳,见完七国集团领导人,再参加北约峰会、美欧峰会、美俄峰会,成为拜登团队自夸“外交成绩单”中一个很大的噱头。
今年的G7峰会将在6月26日德国召开,俄乌冲突成为这届峰会的主题,但在全球通胀高企,油价居高不下,供应链深受冲击的背景下,这次峰会能达成什么实际成果,外界普遍抱有怀疑。
G7将往哪里走?实际上这个问题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困扰着西方。
2001年热那亚峰会遭遇大规模反全球化抗议;2002年艾伯塔峰会被“9•11”恐怖袭击事件笼罩;2004年格伦伊格尔斯峰会因伦敦爆炸案而中断。
G7的辉煌时刻似乎一去不返。
未来G7还能闭着眼睛继续站在世界舞台中心吗? 尽管G7重要性已大幅下降,但对美国来说,它仍是拉拢盟友、实现目标的现成抓手。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时期最大区别在于,特朗普是不顾盟友关系、单枪匹马地推行对外政策;拜登是不惜代价、千方百计调动所有能拉拢盟友的机制和措施。他希望从“实力地位”应对中俄,但这个实力不是美国一国,而是“美国+n”。尽管盟友未必能完全受他差遣,但G7仍是不能松手的重要机制。
正是在拜登政府扩大“朋友圈”的要求下,2021年的G7峰会还邀请了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和南非的领导人出席。
因此,虽然G7建立之初主要是面对经济议题,但如今试图将触角更多延伸到政治领域,G7未来的影响力可能会随着实力下降越来越力不从心,成为G7的焦虑,然而越是焦虑,便越有抱团取暖的需求。
03
俄国家杜马主席建议组建“新G8”的背景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无论在安全领域还是经济领域,都以意识形态联盟、阵营化逻辑为基础进行布局规划。这意味着,除了美国及其盟友之外的其他国家,都成了“二等国家”乃至“边缘国家”。
从这个层面来看,沃洛金的构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战略上的对冲意味。其实不光俄罗斯,很多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在经济、安全层面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塑造沿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但即便如此,“新G8”构想如果要真的实现落地,需要做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据俄联邦新闻通讯社12日报道,俄经济学家米罗诺夫表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确实被用来衡量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但现在谈论创建“新G8”还为时过早。相较而言,G7集团已经制度化。
一位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告诉“补壹刀”,“新G8”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说法,但这很大概率是俄国家杜马主席在应急的情况下提出的。
毕竟,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跟俄罗斯彻底撕破了脸,对俄进行了多轮制裁。如今,俄罗斯在经济层面和外交层面都面临一定的困难,相对来说更有动力去推进。
但这一主张想要落实将面临很大的阻力:
首先,美国肯定会竭力阻挠。在俄乌冲突当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选边站”,参与到美国构建的反俄阵营中。这本来已经让它们面临很大压力,如果再展露出要加入“新G8”的意向,必然会招致更多来自美西方的打压。
其次,“新G8”构想带有一定的“借力打力”意味。对俄方来说获益当然明显,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世界依然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与西方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如果在这个时候推进“新G8”,付出的代价将是切断与西方联系的纽带,这显然不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
其实,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不选边站,不搞阵营对抗,才是最符合其国家利益的选择。
--it is true if master group didnt target at 发展中国家. thats the whole key point will your country is master group next target?
一位拉美问题研究学者向“补壹刀”表示,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感到反感。由于美国在经济、金融等多个全球性机构中占据垄断地位,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利益很难保。
对这些国家而言,目前最大的愿望不是彻底推翻现有的国际体系和秩序,相反它们更希望对此进行完善。
--can it be allowed 完善 G7 的国际体系和秩序? i dont think so, G7 is a war machine.
这些年,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中做出了一系列切实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方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后,金砖五国的话语权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虽然今后发展中国家仍将面临来自美西方的不断阻挠,但依然会迎难而上,尽最大可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平衡、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what if master has no such open minds but thru wars to get huge profits?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有的国际体系内一些重要平台上,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是在上升的,更希望在这套比较熟悉的体系下维护自己的权益,与美国的霸权行为展开斗争。
而俄罗斯目前的情况与众不同,莫斯科可能需要新的平台与美西方形成对冲和制衡,当然舆论上的冲击可能是最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因此,对于“新G8”概念的下一步发展,我们可以保持观望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樊羽玮

ps 枢密院十号:“白俄罗斯可能参与乌克兰西部的冲突” 来源:枢密院十号 2022-06-13 07:17
乌克兰的战火会扩大吗?白俄罗斯总统的一番话,让人们感到了战争扩大的风险在增加。
据俄罗斯《观点报》网站6月11日报道,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表示,白俄罗斯可能需要参与乌克兰西部的冲突,以免被西方“砍掉”。
报道称,在卢卡申科看来,西方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放弃将战线变得平直的目标,也就是说让战线从斯摩棱斯克、普斯科夫、布良斯克、库尔斯克到罗斯托夫一线,而白俄罗斯则变成了这条线以西的“阳台”,成为西方的眼中钉。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总统的官方网站上说:“我们这个‘阳台’,被一千多公里的战线分隔,可能被西方认为必须要砍掉。”。
他说,西方“不会停止(扩张)”,“他们会从乌克兰西部或其他地方进入(白俄罗斯)”。“也许我们应该为乌克兰西部而战,以免被’砍掉‘。因为这对我们来说就像死亡,如果对乌克兰一样。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卢卡申科还评论了西方对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阻挠乌克兰出口粮食的指责:“我们听到了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每个人都在说饥饿和其他问题,说这是最重要的。但这不是重点,全世界人民都厌倦了西方对俄罗斯的赤裸裸的惩罚。它已经有了相反的效果。我们得吃点东西——给了我们一些谷物——谁的错?原来是怪卢卡申科和普京。听着,我听到这些的时候都疯了。乌克兰的粮食不能运走,是我的错吗?”
卢卡申科认为,“美国人无法组织整个世界”对抗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也无法抛下整个世界这么做。所以,尽管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已经对于饥荒有很多描述,但美国再次“提出了饥饿这个主题”。对华盛顿来说,“他们想通过这场普遍的饥荒,动员其他国家,把他们拉到自己这边来,以攻击轰炸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
卢卡申科表示,乌克兰“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多粮食”。此外,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已经提出了粮食出口路线。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虽然白俄罗斯并未参战,但由于有一路俄军从白俄罗斯境内攻入乌克兰,北约国家一直将白俄罗斯视为“帮凶”,在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同时,也将白俄罗斯列入了制裁范围内。
在俄罗斯第一阶段军事行动遇挫之时,就有西方媒体猜测白俄罗斯参战的问题。
对白俄罗斯而言,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北约的空前压力,也在进行一定的准备。
上个月底,卢卡申科在明斯克出席白俄罗斯国防部举行的军事安全会议上表示,要成立南方作战司令部。他还要求军方立即制定计划,以应对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
卢卡申科近期还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信,警告欧洲正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并呼吁西方尽快收手。
现在,卢卡申科再次就参战的可能性做出表态,更多是一种警告——如果白俄罗斯参战,乌克兰西部将面临直接威胁,那里是西方援乌军事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西方不要逼白俄罗斯逼得太紧。
责编:王怡
--i would say it is possible, as i said master group cant accept 乌克兰 failed or master group die. 塞尔维亚 also suffer huge pressure more and more from europe union.
加油! ps i thought the war should be end soon, but 卢卡申科 reminds me master wont change a bit until win. this is why Baiden request americans be patient and continue suffering inflation. ps 6/8,6/10 oil $5.99, 6/10 another route 2 cheapest $5.89, $5.87.

枢密院十号:“斯拉维扬斯克之战开打”! 来源:枢密院十号 2022-06-10 00:37
在乌克兰方面还在纠结在北顿涅茨克能守几天时,俄方已经开启新的战线。亲俄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9日称,争夺斯拉维扬斯克的战斗已经开始!这是另一个被认为俄军必定要拿下的战略城市。
据俄罗斯塔斯社9 日报道,亲俄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土防御总部表示,一场争夺斯拉维扬斯克市控制权的战斗已经打响。
报道称,截至6月9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一批部队在俄军火力支援下,已全面控制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斯维亚托戈尔斯克、塔季扬诺夫卡等231个地方。争夺斯拉维扬斯克控制权的战斗正在进行中。
根据此前一天的报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军队已经从北部和西部接近斯拉维扬斯克。
塔斯社说,斯拉维扬斯克是顿涅茨克北部的一座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中心和疗养胜地,人口数量约为 10.7万。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为乌军重点防御地区。在斯拉维扬斯克和邻近的克拉马托尔斯克,乌克兰军队建立了一个面积超过 170 平方公里的密集防御阵地,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燃料、润滑油和食品。而且武装分子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放置了重型武器,并在公寓楼和私人住宅中放置了炮台。
俄罗斯对斯拉维扬斯克的发起进攻,并不令人意外。3月底,俄军从基辅撤出,开始第二阶段特别军事行动之初,在伊久姆地区集结重兵,向南发动攻势,被认为其目标就是攻占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对乌东地区的乌军形成大包围。而一旦攻下这两个城市,俄军就几乎能完全控制整个顿巴斯。
但俄军在伊久姆地区发起的行动并不顺利,直到差不多两个月后,俄军攻下红利曼(乌方称为利曼),直接威胁到斯拉维扬斯克。
俄卫星通讯社相关报道的截屏
最近几天,当世界的目光盯着北顿涅茨克的战况时,俄军却在北顿涅茨克河北岸的斯维亚托戈尔斯克获得重大突破。
6日,俄罗斯国防部称,作为督战队的乌克兰民族武装分子部队炸毁了北顿涅茨河的过河桥,以阻止乌克兰军队从斯维亚托戈尔斯克撤退。被切断了与主力部队联系的乌克兰第95空降突击旅和第81独立空中机动旅残余部队放弃装备和武器,在沿岸附近逃散,多达80人游着过河,俄罗斯军人没有向他们开枪。
8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表示,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遭受重大人员损失。仅在解放斯维亚托戈尔斯克的3天战斗中,乌克兰军队的损失就达300多名民族主义分子、6辆坦克、15辆各种类型的装甲战车、36门野战火炮和迫击炮,4个‘冰雹’多管火箭炮装置和20多辆汽车。
拿下斯维亚托戈尔斯克,俄军通往斯拉维扬斯克的大门就打开了。
从对斯拉维扬斯克发起进攻,到真正控制这座战略要地,俄军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前的马里乌波尔,现在北顿涅茨克,战斗时间都是以月来计算。
但俄媒对此并不着急。
“绍伊古的计划变得清晰:利西昌斯克和谢韦尔斯克,然后是斯拉维扬斯克和邻近的克拉马托尔斯克,俄罗斯军队采用了一种新战术——‘有条不紊的战斗’”,俄罗斯自由媒体9日的报道评论说。
俄罗斯自由媒体9日的报道截屏
报道称,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战役中使用了一种新战术,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有条不紊的战斗”是法国人发明的,目的是消灭寡不敌众的德军。
报道称,该战术的精髓被归结为三个方面:火力优势、防御力量、有条不紊。它的特点是作战节奏缓慢。这可能是俄罗斯在顿巴斯的进攻缓慢但果断的原因之一。而乌克兰守军已经筋疲力尽,以至于他们的防线日复一日地倒塌。
拉维扬斯克市的战斗是整个顿巴斯之战的缩影,随着战事的展开,乌军显得顾此失彼,小的胜利却无法扭转大局的不利。9日,乌军重视的北顿涅茨克也传来坏消息。
“俄罗斯在关键城市接近获得里程碑的胜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9日报道说,乌克兰东部城市北顿涅茨克的争夺战仍在激烈进行,当地官员表示,俄罗斯现在控制了该主要城市的大部分地区。
乌方的卢甘斯克地区负责人海代9日表示:“只要我们拥有远程火炮,能与俄罗斯火炮进行火炮决斗,我们的特种部队就可以在两到三天内控制这座城市。”
但北顿涅茨克的乌军显然不可能很快获得西方援助的远程火炮,因此,他们的目标变为多坚守几天。海代表示,他相信俄罗斯希望在周末前占领整个城市,以赶上周日的俄罗斯独立日,但他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而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自信地表示,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所谓“特别军事行动”正在按计划进行“你将看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解放,希望很快就能实现。” 责编:袁小存

俄罗斯即将举行红帆节 涅瓦河上进行彩排 来源:IC photo 2022-06-14 18:23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2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号双桅帆船在涅瓦河上航行,为红帆节做准备。为毕业生而举办的红帆节将于2022年6月24日进行。1968年6月27日,第一次举行红帆节。1979年,这一传统消失,2004年恢复。
--very good. as offsprings we all should keep good 传统 as long as possible. that reminds us our great ancetors.

俄罗斯简化外国IT工作者申请长居程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5 21:08
当地时间1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三读通过有关“简化外国IT工作者取得俄罗斯居住证”的法案。法案规定,符合规定的外国IT专业人士及其家属可以不必申请临时居住许可,直接申请长期居住证。
此前,俄财务部提出简化外国IT工作者移民审批程序的建议,随后俄政府批准了这一建议。这项政策旨在支持俄罗斯IT行业的发展。与之配套的政策还包括给予IT公司3年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rak&aid=17515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