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总台喀布尔独家观察!阿富汗巴格拉姆监狱囚犯获释 却惨遭美军轰炸--他们知道的太多了杀人闭嘴?
2022/06/11 18:52:31瀏覽86|回應0|推薦0
美CIA前程序员被指控泄密 当庭指责政府实施“政治迫害” 来源:海外网 2022-06-15 09:33
CIA(资料图)
海外网6月15日电 据美国《纽约邮报》新闻网站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名前程序员舒尔特(Joshua Schulte)被指控向维基解密泄密,该案于当地时间14日二次开庭审理。舒尔特当庭指责美国政府对他实施“政治迫害”。
舒尔特告诉陪审团,调查人员将他视为“罪魁祸首”,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CIA泄密事件的幕后黑手是谁,“从第一天起,这就是一场政治迫害。”舒尔特称,他没有背叛国家,而是一位才华洋溢且成就斐然的软件工程师,因911事件的发生,萌生加入政府部门的想法。
舒尔特(资料图)
2017年,维基解密曝光了数据代号为“七号保险库”(Vault 7)的秘密文件,揭秘CIA在海外间谍活动中如何入侵智能手机,并详细说明该机构尝试将部分电视变成监听设备的行为。
舒尔特表示,负责这些涉密信息的程序员都知道,CIA存储涉密信息的方式本身就不安全。然而泄密事件发生后,CIA立即对舒尔特进行指控。检查官则坚称,有证据表明,舒尔特因对CIA心怀不满恶意泄密,应对该案负责。
美媒称,该案在2020年第一次审理时,针对舒尔特被指控“非法传输国防信息”等严重罪行,陪审团的讨论陷入僵局。最终,他被判犯有藐视法庭和虚假陈述两项罪名。(海外网 李萌) 责编:杨阳
--haaa the most ridiculous case without any solid proof 立即对舒尔特进行指控. 对CIA心怀不满 is not only one but why target at 舒尔特?
============================
about our neighbour old lady and son at their ages 89 and 67 face the biggest change move to "how our neighbours face the changes in 2022"
===============================
美国一天内发生25起枪击案 造成至少6死40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3 06:45
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12日的统计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日16时,全美多地已发生25起枪击案,造成至少6人死亡,40人受伤。而在过去72小时中,全美多地共发生299起枪击事件。
当地时间11日,由学生领导的、以预防枪支暴力为重点的“为我们的生活而游行”大型游行示威活动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与此同时,美国50个州约上百城市、数千人声援推动枪支管控法案游行。
白宫和国会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外界希望能尽快推出控枪措施。国会于当地时间12日发表声明称,两党已就一项解决枪支暴力新措施的提案框架达成协议。据悉,两党目前仅在基本原则上达成协议,立法文本尚未成文。协议框架包括提供资金以激励各州实施“危险信号”法案(如果持枪人发出威胁,警方可以暂时扣押该人的枪支),扩大全国精神健康服务,允许在对21岁以下购买枪支者进行背景调查时审查其青少年和精神健康记录,为学校安全措施提供资金等。
--from what i saw those have 精神 problems not just 21岁以下 own the guns, some kids didnt own the guns but playing/stole their parents gun. many americans have 精神 problems at any ages, the older the worse. the rich guy neighbours wife mom bought a gun couple months ago(this year) at her 91 put in bedside table covered with book, they worried for her who lives in medical facility care(?) that it wont defend but accident shot herself.
大纲还将改变背景调查制度,以更好地打击通过利用“业余爱好者”身份非法购买枪支的犯罪分子。
--will it catch Ramsfeld-type who didnt have gun licence but shot his friend and can run away in public because the officer announced wont issue ticket?
对此,尽管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希望尽快签署约束枪支暴力的法案,促进枪支安全。但是如何平衡各方诉求和利益,以及冗长的决策过程,都会影响最终是否顺利立法。(总台记者 张颖哲)
责编:袁小存

耿直哥:美国控枪立法有“突破性”进展?这是一场国家级的诈骗!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2022-06-13 15:21
在过去的这个周末,多家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宣称美国的控枪立法工作,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前这种立法一直难以通过的美国国会参议院里,“希望控枪”的美国民主党议员,已经争取到了多名原本排斥这种立法的共和党议员对一份控枪法案的原则性支持。
这意味着这一最新控枪法案,将有希望突破反对控枪的其他共和党议员利用参议院的“冗长辩论”规则对这一立法的阻拦,从而让美国多数公众数十年来“翘首以盼”的控枪立法即将成为现实。美国总统拜登也对此表示了“欢迎”。
可是,如果你仔细看了这个控枪法案的内容,就会发现这个法案不仅是一个笑话,更是对美国人赤裸裸的欺诈。
“我们达成了协议”,最近一直在美国国会参议院里参与斡旋“控枪立法”的民主党籍参议员克里斯·墨菲(Chris Murphy)于北京时间6月12日深夜在他的社交账号上写道。
根据他的介绍,一个由10名民主党参议员和10名共和党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小组,已经就应对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达成了一个“能挽救美国人生命”的“突破性的协议”,并称这个协议是过去30年来美国两党政客在控枪问题上达成的首个重大协议。
他还详细介绍了一番这个“会让人惊讶”的“框架性”协议里的6条亮点内容,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1、给美国各州提供经费,让各地的执法部门能够更有效地动用一种被称作“危险信号法案”的法律机制,暂时没收被法院视作危险分子的人的武器;
2、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加强精神疾病的应对和校园安全的维护;
3、禁止被认定有家庭暴力问题的人购买枪支;
4、联邦层面首次禁止枪支走私和代买枪支;
5、对21岁以下买枪的人进行更严格的背景调查(包括犯罪背景和精神病记录),在调查期间暂时不能获得枪支;
6、进一步明确枪支商家的注册法律,从而确保所有真正的枪支商家都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对买家进行相应的背景审查。
是的,这些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改革”,除了加强了对买枪者的背景调查和限制外,其实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而且,即便是在背景调查层面,这个“突破性协议”也并没有对可以绕开背景调查获得枪支的途径进行封堵,反而是将这种封堵剔除在外了。
英国路透社在一篇报道里就详细介绍了都有哪些美国公众真正希望看到的“控枪”法律条文,被剔除在了这个“突破性协议”之外。被剔除在外的内容包括:
1、禁止售卖半自动步枪等更具杀伤性的攻击性武器以及大容量弹夹;
2、将购买半自动步枪的购买年龄从18岁提升到21岁(注:颇为讽刺的是,美国购买手枪的最低年龄却是21岁,这便导致了一个相当魔幻的局面,美国一些地方18岁的年轻人虽然不能买手枪,但能直接买AR15自动步枪。而前不久美国得州小学枪击案的18岁凶手,就是通过这种扭曲的法律获得了他的屠杀工具);
3、没有封堵在网上以及在展会上购枪可以绕开背景调查的法律漏洞,也没有将背景调查的期限从3天增加到10天。背景调查的期限 = 背景调查等待时间;
4、没有废除枪支制造者享有的免于因枪支暴力问题而被起诉的权利。
不知各位看到这里观感如何。耿直哥的感觉是,这些被剔除出参议院那个“突破性协议”的控枪法条,反到比协议里的内容更有些“力度”——尽管这些立法同样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可这些稍微有些力度的条文都被剔除在外了,可想而知被美国主流媒体和墨菲这样的政客吹嘘的“突破性协议”,到底有多弱多可笑了。
而这可能也是为何,在介绍完了那个“突破性协议”的6条“亮点”后,墨菲又紧跟着给人们打起了“预防针”,发帖称尽管这个法案无法在终结美国的枪支暴力上做到“尽善尽美”,但能带来“有意义的进步”,还能“打破30年来的(控枪立法)僵局”,“证明民主党和共和党可以在真正挽救生命上共同协作”。
但他的这些“漂亮话”掩盖不了美国在控枪立法上的无能、失败,以及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立法对于美国人的愚弄和欺诈。
不少美国人目前也看出了这个被媒体和政客们吹嘘的“突破性协议”的诈骗本质。有美国网民就抨击说,这根本就不是控枪立法或控枪协议,因为这里面几乎就没有啥与控枪有关的内容,甚至连“协议”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列出的一些他们可能同意为此进行谈判的事项罢了
有美国网民还愤怒地要求人们不要在把这个协议称为“控枪改革”了,因为那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与控枪改革有关的内容。
“一群参议员说他们在枪支安全措施上达成了一揽子协议,但不包括禁止售卖攻击性武器,不包括禁止21岁以下的群体购买半自动武器,也不包括禁止销售大容量弹夹,所以我们到底在特么扯什么???什么都没有”,另一位美国网民写道。
不过,在耿直哥看来,这些网民提出的诸如禁止21岁以下的人买半自动步枪的建议,不客气地说,也是挺扯淡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afety Council)的数据就显示,美国枪支暴力最为严重的年龄群体是18岁到35岁的人群,而不仅仅只是21岁以下。所以,光对21岁以下的人群入手,是一种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都没“医”对地方的做法。
至于什么加强校园安保或是精神病应对,以及被美国的主流媒体、政客当成“重大突破”的“加强购枪者背景调查” ,在耿直哥看来也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立法。因为犯罪分子是不会遵守法律的,他们只会去利用法律的漏洞获得枪支。精神病问题亦是如此,有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平时是不会去看病的,家人也不会去注意他们,就像美国得州枪击案的那个18岁凶手一样。所以所谓的精神病应对和背景调查,对于这些突然作案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
解决美国枪支暴力不断发生的唯一办法,就是像其他国家那样严格的限制枪支的出售乃至禁止枪支这种杀伤力极高的暴力武器。因为只有枪支是一个不变的、固定的存在。而诸如背景调查、更多精神病关注和应对等针对购枪者的措施,虽然很动听,但这些措施针对的恰恰是最难以捉摸的,变量最大的人,而且还是一大群人,一整个社会的人。
可问题是,枪在美国早已成为了一个不可能被撼动的存在。美国的宪法已经决定了枪支在美国是等同于“人权”的存在。所以,表面上看在枪支立法上欺诈美国人是美国的政客和媒体,但实际上这场骗局的源头是美国更深层次的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决定了美国人注定要与枪支暴力共存,决定了美国人只能在人这个不断变化的变量上想办法——哪怕这个国家连疫情防控这个最基本的人群管控工作都做不好。
所以,也有一些美国人很认同墨菲的那套控枪的理念:有一丁点的变化,也总比没有要好吧。
这就是美国人的正能量精神吧?
然而,这些美国人可能忘了,早在2013年的时候,美国国会参议院的一群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客,也曾在枪支立法上宣布他们达成了“突破性的协议”。当时美国正在经历2012年发生的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阵痛,那是一起与如今的得州小学屠杀案几乎如出一辙的恐怖案件,死了20名儿童和6名教职员工。
可到了需要确定具体法条的阶段时,那个协议最终死在了参议院里。 责编:樊羽玮
-- from the rich guy and his wife opinions who support Trump, the gun is only thing americans can have to protect themselves by laws.

美国是否关心新疆人民福祉?中国媒体问了问美国国务院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2022-06-08 19:32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称,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经济政治部时任负责人、领事葛明希(Sheila Carey)与安德鲁·希拉(Andrew Chira)2021年在一场酒会上向来宾透露,美国政府希望美国商人能够“理解”,利用新疆炒作强迫劳动、种族灭绝、攻击人权问题是一种“角力”,也是一种“有效手段”,最终目的是让中国政府“彻底深陷泥潭”。
这是美国政府的真实想法,还是美官员说“漏嘴”了?美国政府曾经多次声称“关心新疆人民”,但是他们的外交官却发表了跟他们政府观点不一致的言论。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记者致函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华大使馆,向他们提问,想听听美方到底是怎 么想的。↓↓↓↓
美方能否确认这段话是葛明希和安德鲁·希拉说的?有没有其他美国外交官说了类似的话?
美国认为“人权”是攻击别国的武器吗?美国政府声称“关心新疆人民的生活”,却即将要禁止新疆生产的产品进口,这会危害新疆人民的生活吗?
我们收到了美方的回应,首先,他们选择回避了核心问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和使馆发言人均没有直接回应“禁止新疆产品”是否会危机新疆人民福祉的问题。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连续两天要求美国作出解释。
6月6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赵立坚:“请美方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图源:外交部官网
6月7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赵立坚:“美方迄今没有作出解释,我想你应该去问问美方。” 图源:外交部官网
赵立坚在6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该消息属实,“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这已经不是美方官员第一次‘袒露心声’了”。
赵立坚还告诉在场的记者,美国政府前高官威尔克森2018年就承认,美国想破坏中国的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新疆制造动荡,煽动维吾尔族,“从内部搞乱中国”。美国FBI前翻译埃德蒙兹2015年也曾透露,美国根本不关心新疆人民。他们宣称新疆屠杀折磨少数民族,是为了达到扰乱新疆的目的。
美方在回复我们的提问时,声称“我们在新疆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而且并未改变(Our position on Xinjiang is clear and has not changed)”,然后就开始重复美国政府的新疆标准表态,称新疆存在“种族灭绝”。
美国政府的官方表态和他们外交官被爆出来的表态完全不一致,我们无法核实到底谁说了谎。而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事的回应,则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赵立坚:“所谓新疆搞‘种族灭绝’,这正是美方政客炮制的世纪谎言,是美方‘谎言外交’的经典之作。”
美方在回信中还要求中方“不要将错误的陈述归咎于美国官员(PRC to stop attributing false statements to US officials)”,美国媒体彭博社把这个表态带到了6月7日的外交部发布会。果然,美国着急要表态的内容,彭博社永远第一个站出来。
赵立坚在发布会上说:“果不其然,他们矢口否认。我刚才给大家读出来的内容,不是中国政府的宣传,也不是中国政府编造出来的,而是有关人员通过社交媒体发表的言论。大家可以好好分辨一下,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到底谁才是‘谎言帝国’?” 责编:魏少璞

国际锐评丨郑国恩“假报告”露了主子真面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1 11:05
为配合美方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即将生效,“造假专业户”郑国恩近日再次粉墨登场,抛出一份报告声称中国正在扩大“强迫劳动”的范围和规模。所谓法案满纸谣言,所谓报告纯属臆造——美方为把新疆地区挤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可谓不择手段。难道这就是布林肯国务卿前不久对华政策演讲时所说的“竞争”?
什么是“强迫劳动”?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强迫劳动公约》,这是指以任何惩罚相威胁、强迫任何人从事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工作或劳务。基于这一标准,新疆根本没有“强迫劳动”问题,有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在9日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10多位新疆民众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向国际社会“直播”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来自鄯善县的玛伊莱·列提普站在一片绿油油的瓜田中,身后的瓜农正忙着采摘、搬运。玛伊莱·列提普说,今年吐鲁番春季哈密瓜种植面积9万多亩,预计产量15万吨,目前已经陆续上市销往全国各地。这样的“直播”赢得各国网友纷纷点赞:“真好啊,我想参观这个美丽的地方”“感谢分享了很多无法从(西方)媒体上看到的真实景象。”
事实上,近日被媒体曝光的美前驻华外交官一番讲话也承认,“新疆没有问题,我们都很清楚,但利用新疆炒作强迫劳动、种族灭绝、攻击人权问题是一种有效手段,最终目的是让中国政府‘彻底深陷泥潭’”。
美官员已经“实话实说”,郑国恩还在睁眼说瞎话。这是因为他长期拿反华当饭吃,不整出点虚假信息就没法跟主子们邀功领赏。十多年来,这个与美国情报机构勾连的德国假学者,不断用假报告和谣言误导外界,危言耸听地诋毁中国。他也因此被新疆相关企业和民众起诉。
--very likely master got his rotten evidence and lied so 德国学者郑国恩 cant but back china as his umbrella.
ps 德国人郑国恩(又名阿德里安·曾兹, not chinese at all)打着学术幌子,炮制了一系列所谓涉疆“研究报告”,散布了许多谎言,释放了许多“毒气”,给新疆泼了许多脏水。
郑国恩,原名阿德里安·曾兹(Adrian Zenz),1974年出生,德国极右翼基督教基要主义者,“西藏和新疆问题学者”,美国极右翼组织“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成员,美国情报机构操纵设立的“新疆教培中心研究课题组”骨干。
2021年3月22日,郑国恩因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而被中方制裁。 [4]
2021年4月2日,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新疆莎车雄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起诉郑国恩名誉权纠纷案件。该公司请求法院依法判令郑国恩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企业损失。
此番郑国恩故伎重施炮制所谓“强迫劳动”报告,声称“尽管具体公开可用的证据有所减少,但新的发展正在扩大强迫劳动的规模和范围,将其扩展到更高技能的行业。”但报告既没展现什么新发展趋势,也未列出事实依据与数据,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谎言集。
从法国知名作家维瓦斯著书揭穿与新疆有关的假新闻,到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多次刊文披露新疆调查真相,再到多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力挺中国治疆政策,郑国恩再怎么挖空心思造谣传谣,也欺瞒不了世界。
新疆 乌鲁木齐
反倒是,郑国恩每抛出一份假报告,就给了世界一次看清他的美国主子“假人权”的机会。
去年年底,美政府签署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将于今年6月21日起生效。该法案将禁止美国进口新疆产品,除非“有明确证据证明有关产品并非强迫劳动的产物”。这一基于谎言的法案以“人权”为幌子,实际是要阻断新疆现代化进程,剥夺当地民众发展机会,恰恰是对新疆民众人权的践踏。
不只如此。美国有数百年贩卖、虐待和歧视黑奴的历史,要论“强迫劳动”,非美莫属。时至今日,根据美国一些学术机构的统计,美国至少有50万人遭受现代奴役并被强迫劳动。即将到来的6月12日是国际劳工组织确定的“世界无童工日”,但美国至今仍在大量使用童工。据统计,每年从境外贩卖至美国从事强迫劳动的10万人中50%为未成年儿童。谁才是“强迫劳动”者,人们自有判断。
两周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时,抛出“投资、结盟、竞争”三个关键词。对比此前所谓“竞争、合作、对抗”的表述,人们发现唯一没有变化的是“竞争”。如果美方理解的“竞争”就是靠造谣抹黑来打压打手,就是以损害别国人权、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大棒”终将会抡到自己身上。(国际锐评评论员)责编:李莹莹
===============================================================
总台喀布尔独家观察丨阿富汗巴格拉姆监狱囚犯获释 却惨遭美军轰炸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1 11:09
巴格拉姆监狱,位于阿富汗帕尔旺省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由美军管理了十多年,由于虐囚丑闻频发,这里也被称为“阿富汗的关塔那摩”。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接管了巴格拉姆监狱并释放了里面关押的全部囚犯。然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近日在当地走访时得知,就在那一天,这些被释放的囚犯和许多前来迎接亲人朋友的当地民众竟遭到了美军的空袭。
总台记者 杨渊:我现在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部的一处临时政府军事检查站,这里距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大约20公里,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两位目击者,他们曾经是监狱的犯人,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法希姆和伊萨图拉如今是阿富汗临时政府军队的军人,两人在同一军营服役。他们曾经因为是阿富汗塔利班成员或与阿富汗塔利班有联系而被关进巴格拉姆监狱。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法希姆:轰炸发生的时间是(2021年)8月15日,那天我们从监狱里被放出来。当囚犯们走到监狱出口时,美军开始轰炸,我看到执行轰炸的飞机是B-52,每个人都认识那是美军的轰炸机。美军轰炸了不止一次,投下来数枚炸弹。当我到达监狱门口时,看到他们使用的炸弹烧掉了一切。焦烟从尸体上冒起来,我看到现场死伤者大约有100到150人。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伊萨图拉:轰炸的地点是巴格拉姆监狱院内4号门后面。美军B-52轰炸机来了,投下两三枚炸弹,炸死很多囚犯。当时情况非常糟糕,很多人被烧伤,一些人的手和脚被炸掉,有的人被拦腰炸断。我们不得不返回监狱里,直到外面的轰炸停止后才离开。
他们回到监狱门口时,看到许多原本来接囚犯回家的人,却不得不开始为亲友收尸,现场的惨烈让他们震惊、愤怒。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法希姆:我看到当时的情景非常悲惨,到处散落着尸体的碎块。现场有两三辆军车,囚犯们躲在车里,连车带人被炸弹击中。
一位居住在检查站附近的老人也告诉记者,自己有亲戚在这场空袭中被炸死了。
卡拉巴格地区居民 法齐尔沙: 轰炸发生在上午大约10时30分到11时,我们当天下午才得到消息。我叔叔的儿子和他同村的朋友都被炸死了,他们只是去接出狱的囚犯,他们都是平民。
总台记者和报道员又在附近几个村庄走访多日后,找到了更多空袭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
30岁的哈尔斯家住帕尔旺省巴格拉姆地区,2021年8月15日,他去巴格拉姆监狱接朋友,却遭遇了空袭。
空袭幸存者 哈尔斯:当时我们在等亲人朋友从监狱里出来,那里聚集了很多人。突然间我们遭到空袭,我听到巨大的声响。军机投下炸弹,有的炸弹击中了现场几辆军车的车顶。我被爆炸冲击波掀翻,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当我恢复一点意识醒来时,看到自己浑身是血,我周围大约100到150人被炸死炸伤。有的人手脚被炸掉,身上还着着火,当时情况非常惨烈。
哈尔斯被朋友发现,及时送往医院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空袭幸存者 哈尔斯:我的手脚和胸部都被炸伤,右臂伤得最重。我的胳膊做了三次手术,但是已经完全被炸毁,无法修复,只留下一点皮肤组织。
哈尔斯曾经是名司机,虽然收入微薄,但勉强能养活全家人。在空袭中失去右臂后,他连普通农活都干不了,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只能靠亲戚朋友的救济生活。
空袭幸存者 哈尔斯:直到现在美国都没有给我们任何赔偿或帮助,一分钱都没有。
记者又辗转来到邻近帕尔旺省的萨布兹桑村,这里一位村民的长子在空袭之前两个月,刚被不明缘由地关进巴格拉姆监狱。
空袭遇难者的父亲 穆赫塔利夫:他没有枪,也不是任何(反美)组织的成员。他只是务农、上学。
2021年8月15日,穆赫塔利夫得知巴格拉姆监狱的囚犯被释放,却没有等来自己的儿子。
空袭遇难者的父亲 穆赫塔利夫:有人跑过来告诉我有个好消息,监狱里的犯人获得了自由。我到家后却发现儿子并没有回来。
当穆赫塔利夫赶到巴格拉姆监狱寻找儿子的时候,空袭已经结束。他焦急地找了7天,仍然没有找到儿子的踪影。
空袭遇难者的父亲 穆赫塔利夫:由于现场的尸体全都被烧焦了,我找不到儿子的尸体。我几乎检查了所有烧焦的尸体,有的没有胳膊没有腿,有的头部被炸掉。7天后我为他举行了葬礼,我儿子被炸身亡那天是(2021年)8月15日,他当时才25岁。
穆赫塔利夫说,失去长子后,他们一家人伤心欲绝,他的妻子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空袭遇难者的弟弟 凯法亚图拉:哥哥很爱我,对我们很好,送我们上学,还跟我一起学习。我常常想念他,他被杀害让我非常难过。
空袭遇难者的父亲 穆赫塔利夫:我常常想起他干农活和学习的样子,就伤心得哭起来。他的母亲、姐姐和弟弟们也总是伤心哭泣。
美军惨无人道的暴行让当地民众愤怒不已,他们痛斥美国空喊人权口号,却对阿富汗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法希姆:如果美国叫嚣人权,如果还有人权的话,他们为什么要杀害囚犯。
空袭遇难者的父亲 穆赫塔利夫:我痛恨美国人,他们从来没有帮助过阿富汗人,他们只是毁掉所有东西。
空袭幸存者 哈尔斯:美国在阿富汗军事存在20年,阿富汗人民是受害者。很显然,从全人类和全世界的角度看,美国在阿富汗犯下的罪行都是巨大的。(总台记者 杨渊 总台报道员 奥贝德) 责编:李莹莹

霸权之下丨“阿富汗的关塔那摩”—巴格拉姆黑狱揭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1 11:08
不仅是对获释出狱的囚犯和前来迎接的平民进行轰炸,美军管理巴格拉姆监狱的近20年间,对那里的囚犯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巴格拉姆监狱也因此被称为阿富汗的关塔那摩。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法希姆:有一天晚上,我刚回到家里就被抓走了,就因为我是阿富汗塔利班成员。
尽管不愿透露更多个人情况,但谈起自己在那里的遭遇,法希姆有很多话要说。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法希姆:我们只靠一点食物勉强生存,他们还不让我们睡觉,用铁链在周围制造噪声,牢房里所有的毯子和垫子都被收走。他们还打开空调冷气,我们连续十天以这样的状态被关押,之后都患上了感冒,无法挪动身体、迈不开腿走路。当他们带我们看医生时,会在我们身上绑重重的铁链,而医生也只给我们开一些止疼片。
法希姆说,被关押在巴格拉姆监狱的两年期间,他无法接受探视,没能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不仅温饱、睡眠、医疗等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障,还经常遭受殴打。
目前跟法希姆在同一军营服役的伊萨图拉也有类似遭遇。他曾经因为跟阿富汗塔利班有一些联系就被关进巴格拉姆监狱,还曾被关进黑暗的单间牢房,遭到种种惨无人道的虐待。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伊萨图拉:这里有非常严厉残忍的惩罚,比如放狗咬、电击。
这座写满了美军虐囚罪行的监狱紧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总台记者 杨渊:我们现在看到窗外就是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这里曾经是美军驻阿富汗最大的军事基地,自从去年美军撤走以后,这里就空空荡荡、不复喧嚣。
美国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很快开始在这里关押大量塔利班成员、被怀疑是恐怖分子的人员甚至普通平民。2002年,巴格拉姆监狱曾有两名囚犯在一个星期内相继被虐待致死。而据纽约时报报道,直到2006年,被起诉的15名涉事美军绝大部分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多也仅仅是在军事监狱中待了五个月。2012年,阿富汗宪法监督委员会公开一份报告,指认巴格拉姆监狱内在押人员遭到殴打、虐待。时任阿富汗总统要求相关部门从美军手中接管巴格拉姆监狱,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监狱的实际控制者依然是美军。到美军2021年7月撤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为止,时任阿富汗国防部发言人透露,巴格拉姆监狱内仍关押着约5000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援引一位匿名官员的话报道称,被关押者约有7000人。而美军的折磨虐待给他们留下了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阴影。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伊萨图拉:美军根本不懂什么是人权,他们就像野蛮人。
巴格拉姆监狱前囚犯 法希姆:美军高喊人权口号,实际上却在这里侵犯人权,任何曾被关押在巴格拉姆监狱的人都不会原谅美军。(总台记者 杨渊) 责编:李莹莹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rak&aid=17507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