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2/14 22:13:44瀏覽3647|回應11|推薦96 | |
接著我們順著參觀路線朝西而行,一座座的塔廟錯落有致的散佈在綠草如茵的廣大園區中,轉彎處最醒目的就是西區著名的堪達瑞亞馬哈德夫(Kandariya mahadev)寺廟,供奉的是濕婆神,這座廟建造的年代約是1025年,歷時25年的時間才完工,寺廟高達
踏上高高的台階後,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台階前的一座引人注目的石雕,描述的是戰士徒手與猛獅搏鬥的畫面。圍繞於塔身的石牆被雕刻成很多層次繁複的多角形石柱,從上到下再橫切出數個層面,如此縱橫交錯出一系列的細長條佛塔狀的石柱環繞著一面面的牆壁,主要的人物雕刻約在
如果仔細觀察除了少部分雕刻與性有關外,還出現了許多不同的主題與人物,每個雕像的出現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與它代表的不同意義,出現最多的是濕婆神的神像或祂的野豬之化身,也常出現祂的坐騎公牛,更是不乏美麗的仙女。感覺同樣的主題總是一再的出現,看多了似乎就失去了新鮮感了。每座廟雕刻設計的原理都一樣,在
再往東北方向走就來到了維什瓦納特廟(Vishwanath Temple),這座廟也是供奉濕婆神,牆面上的雕刻主題都大同小異,據說這是為慶賀濕婆神與女神帕瓦蒂(Parvati)的婚禮而建的廟。走進主殿中可以看到大理石雕刻的林伽(Lingam),它代表濕婆神,人們把它當成神像來膜拜,幾乎所有有關濕婆神的廟宇都會供奉Lingam之神像,也常出現在街頭巷尾,Lingam稱得上是印度教中最普遍的神像。
在供奉林伽之聖壇周圍全被神像的精緻雕刻所環繞。從正門口往外望,可以看到另一座涼亭式的小廟南迪神龕(Nandi Shrine) ,高高的台座上被12根柱子圍繞,屋頂呈現多角形的造型,看起來十分的吸引人,裡面供奉著濕婆神的坐騎白公牛南迪,這座雕像高約
屋頂的圖案 參觀完了西區幾個代表性的塔廟後,我們再走向東區的古蹟群,這裡是耆那教(Jainism)的重鎮,面積約有
筏陀摩那摩訶毗盧(Vardhamana Mahavira )是最後一任的祖師 耆那教反對階級制度,主張眾生平等。嚴格遵守不殺生之戒律,也反對權威或偶像崇拜。主張從不斷的修習中達到正知、正見和正行的最高境界,所謂的正行就是誠實、純潔、非暴力、不偷竊、不執行於聲色、教徒必須藉由不斷的苦行過程後才能讓靈魂得到解脫。
中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艾羅拉石窟(Ellora Caves)
穿過了一處耆那教文物展示中心後,我們來到了十世紀所建的帕斯芬那廟(Parsvanath Temple) ,它是卡鳩拉合最大的一座耆那教廟,外型的設計與其他印度廟完全一樣,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物雕刻,聖龕的門框雕刻的十分精美,裡面供奉的大雄神像乍看與佛陀十分神似。
大雄神像
另外北邊還有一座較小的阿迪那思廟(Adinath Temple)建築的年代約是950~1150之間,它供奉的是耆那教的聖人阿迪那思。回程時經過了杜拉迪歐廟(Duladeo Temple) 。建築年代為1000~1150年,它供奉的是濕婆神。 阿迪那思廟
杜拉迪歐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