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悠遊天空下2 》問道清修人:安息日湖震教村 (Shaker Village at Sabbathday Lake)
2007/07/14 04:08:33瀏覽1797|回應3|推薦68

緬因州以崎嶇優美的海岸和素有海上眼睛的燈塔聞名美國獨立革命成功後行政上緬因屬於北麻塞諸薩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es) 1820年3月15日正式升格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二十三個州,州府初設於波特蘭市(Portland),後遷往地理位置居中的 Augusta 市位居最南端的波特蘭市是經濟發展最早人口最多的大城。 2000 年人口普查,居民 64,249 人

又名安息日湖的沙貝斯戴湖畔震教村 (Shaker Village at Sabbathday Lake)位於 Portland的西北方25英哩。25英哩我以龜速開車慢行, 25 分鐘總能到達。但對溫和悠閒、生活通行圈窄小、不太旅行的緬因人而言,這樣路程目標好像是上月球。我暫住旅店的 Inn Keeper 不斷地說: Ma'am,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go there? It’s mightily far. You know. 有點靦腆,但永遠溫和有禮的緬因人,總給我「泰迪熊」(Teddy Bears)的感覺。

* 湖畔修行人 *



緬因州大部分為樹木所覆蓋,伐木業盛.樹木在山區砍伐後沿河而下,到下游鋸木坊集中整理後,由照片中的伐木卡車運出.

緬因州 26 號州公路又名Shaker Road ,是條鄕村小路。離開最近的小鎮,沿途沒有住家,連農場也少見樹木矮叢夾雜荒茫草原中,幾株果樹稀疏點綴,這就是沿路風光,反映貧困謀生艱苦事實。與兩三百年前相比,景物依舊,而人事早已滄海桑田。

* 永遠在一起的震教墓園 *
在樹叢中尋找 ShakerVillage ,可真得有些耐心。無地標只有一塊四分之一哩處右轉震教村」的小告示立路旁。進入 ShakerVillage ,楓樹綠蔭下的「震教墓園」(Shaker Cemetery)映入眼簾。

人生自古總一死,埋骨異鄉有誰知。但對震教徒而言,生住本村,死後則埋骨「震教墓園」。接待的安息日湖震教村民告訴我,這是個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墓園,早期有為個別震教徒設置墓碑,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因墓園常遭侵入破壞,因此不再單獨立碑,以白色大墓碑取代。

老墓園確有一頁老歷史,不過,我認為接待員說的取消個人墓碑的時間 (1940s) 與理由 (vandalism) ,有嚴重錯誤。至於為何錯 ? 看倌們得等下回分解啦 !

震教圖書館保存詳細墓園配置圖,紀錄個別教徒埋骨位置與相關資料,以備參考查證。


1.Meetinghouse 教堂 2.Ministry's Shop 牧師舍 3.Schoolhouse (Shaker Library) 圖書館 4.Cemetery 墓園 5.Girl's Shop 女教徒工坊 6.Dwelling House 紅磚起居樓 7.Trustee's Office (ShakerStore) 店舖 8. Garage 車房 9. Sister's Shop 修女工坊 10. Herb House 香料工坊 11. Boys' Shop (ReceptionCenter) 舊時青年教徒工坊現為接待中心 12. Spinhouse 編織工坊 13. Garage 車庫 14. Barns 穀倉及牛羊廄 15. Carriage Shed 馬車間 16. Herb and vegetable gardens 菜圃 17. Orchard 果園 18. Pastures and hayfields 牧場

* 我手寫我心的震教圖書館 *
震教有紀錄教派發展歷史與所屬村落日誌的傳統。過去兩百多年,在數位高瞻遠矚長老的堅持帶領這些珍貴的傳統成為美國十八世紀宗教實驗熱潮中,保存完整紀錄的典型代表。

從文獻的記錄取得建檔、保存,乃至於藏書的規劃、圖書館遷建修造、管理有系統收集歷史文件、經論、典籍、歌謠讚美詩登錄、著作、震教村誌教徒傳記及震教村經營的種子錄、香料草籍、編織誌、土木工藝誌等內容項目,再再反映教派特殊性。沿革歷程與代表人物貢獻,值得專文紀錄。然而圖書館在不同季節的今昔對比,儼然靜默見證歷史。


(右側白色木屋為震教圖書館)

(圖書館入口)

(1920年2月冬日風雪冰封的圖書館)

(圖書館藏書編碼封條)

* 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與美學 *
在這以精神信仰為重心的宗教村落中,震教徒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模式與美學。震教的基本信念為禁欲、獨身、懺悔罪惡、共有財產;震教徒認為「工作」是修行的關鍵根本其經典信仰箴言為雙手勤工全心信主 (hands to work and hearts to God) 。

反映在物質生活上,每位村民依能力特長,進行分工、從事生產。因此,村內建築物也依功能分類,便利修士、修女、男女教徒操作使用,使震教村完全達到自給自足的境地;反映在精神生活上,每日依固定行事日程,敲鐘聚會,集體讀經祈禱修行集體工作,靜思懺悔。不限制震教徒與外界接觸,震教村也使用電話、 電視、 車輛、網路、 Police Scanner 等現代物品,但震教村落以「家庭」(Family)自許教徒的個人花費如添購衣物、用品,則仍需要公決批准

Left: Shaker Church ( aka. Meetinghouse, 1794 ) Right: Central Dwelling Building (1883)

Left: Ministry's Shop
Right: Central Dwelling Building(above), Shaker Church (down) .



德國攝影家 Wolfgang Tillmans 於 1996年冬拍佳作 冰雪中的牧師舍.

To be continued....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lthingsconsidered&aid=1077070

 回應文章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寬
2007/07/28 06:41

我只會用電腦看文章,不會改軟體。呃,我只知道我家電腦是用IE不是firefox.

可是你第一和第三篇我看都沒有問題。為什麼只有這篇有?


blue phoenix和新冠同行的旅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we have quakers
2007/07/14 09:14

要不要來寫一篇啊


blue phoenix

BB 咖啡。以淚封印(allthingsconsidered) 於 2007-07-15 07:10 回覆:

I have Quakers too, Quaker's oatmeal that is.  Have to eat my Oats everyday to be regular .  George Fox, the founder of Quakers in the Old Country, was a close  friend of William Penn, who was a Quaker over his papa's objection as well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day Pennsylvania. Thus Philadelphia was and is the "Quaker City", home of Quakers.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寬有問題
2007/07/14 07:46
得拖曳滑鼠向右才能讀到全文。是我的電腦,還是你的設定?
BB 咖啡。以淚封印(allthingsconsidered) 於 2007-07-14 08:11 回覆:
If you use Netscape Web Brower, especially the old version, the format of the article is not as clean and crisp as you might want. Try Firefox instead and let me know how it goes.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