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3 22:32:37瀏覽1468|回應0|推薦5 | |
圖‧文/ MYKEY 教育部推出的電子辭典「成語典」,將廿六部電影片名及童話故事篇名納入成語選彙,引發爭議。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在出席全國教育局局長會議時,也為「三隻小豬」爭議緩頰,指成語不一定都是四個字的,並意旨表示只要大眾普遍知悉,有典故,能夠活用不拘體裁字數,都可以是選入教育部「成語典」的典藏例句。 約定成俗,成語的概括性定義,是一種習用語,一般是由四個音節構成的特殊詞組,其實際內涵往往是隱寓的比喻義或引申義,有固定的表現形式;它多是由歷史故事概括出來,後人把這些歷史故事凝煉為成語,用來表示某種含義。而成語的來源主要有四方面:歷史故事、古代寓言故事、古代詩文和俗語或口語。因其具備漢語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概括性等特點,表現力特強,所以深為漢民族諳用與喜愛。語言會隨時間演變,成語亦然,是歷代不斷增加的,但一旦被稱為成語,尤其是教育部如果編成「成語典」加以收錄,就等於確立這些詞語非學不可的地位(一綱多本教育政策下,教育部編選的補充輔助教材皆是書商採樣羅織的編訂指南),就意味著一般人必須懂,也必須學習使用。 誠所謂官大學問大,在地域語言學的泛灰色地帶,顛覆傳統的即興政策,無有阻卻,畢竟成語的定義具有約定俗成特性,尚無規制,成語定義在杜部長的「顛覆史觀」(地圖倒放)中,當然也是可茲顛覆與炒作的題裁。姑不論教育部杜部長任內還要顛覆多少俗成產物,只是台灣短期(杜部長任內)以來所摧毀的國學根基文化,所造就出的是不忍卒賭的火星文學與低劣的語文品質,淚眼遺跡,斑斑可考。 杜部長以獨有的「顛覆史觀」,從「罄竹難書」到「三隻小豬」,處心積慮的進行著「中國語文造反運動」,將「中國成語」引入「外來典」摘錄入「成語彙」之舉措,大部份媒體學者雖斥其不倫不類,牽強附會,有「司馬昭之心」、「掛羊頭賣狗肉」之譏。但是在這裡,筆者卻要大力頌揚杜部長以大無畏精神,不遺餘力所進行之台灣國語文學啟萌運動。 既要顛覆中國國語文學,台灣國語文學必須在杜部長任內更深根貼近本土,故不能只搏引「外來典輯」來「立心」,更需從「本土經典典故」選輯來「立命」,諸如「梅毒外交」、「鼻屎軟趴」這種的出類拔萃、口無遮攔的成語,才是膾炙人口,一時之選的台灣經典成語呀。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