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佳文選貼:有錢,絕非上流社會的第一要素(大光明株式會社資深執行副總)
2006/11/10 13:05:17瀏覽1423|回應0|推薦13

有的是錢?當然是要買基洛洛專用的秘密基地(謎之聲:怎麼很像雷鳥機神隊?)

感謝narcissist對於我愛許純美那篇文章的分享,也感謝他分享中時編輯陳順昌的文章。不過對於許純美那句「要當上流社會人士,第一就是要有錢」的話,其實並不贊同,甚至是陳順昌的文章都有些許不贊同。


陳順昌的文章中除了沉沒螺旋理論外,其實隱喻了上流社會是個藏污納垢的地方。
藉由沉沒螺旋理論,他認為許純美不過是個大家避免被社會孤立下的結果,一方面攻擊上流社會一方面規避媒體的責任。

我並不意外會有此種論調,先不論台灣的媒體有什麼問題,台灣的社會價值也有相當的偏差。或許是受到中國人傳統的重農輕商的思想影響,台灣社會往往有種莫名其妙的反商仇富的心態。台灣人會基於很奇怪的理由反商業化,並同時認為那些商場大亨或些有錢人個個是心懷狡詐的偽君子。若加上人性共有的偷窺慾望,那麼台灣社會對於上流社會的看法就會浮現。

社會對於上流社會是想窺視,並且希望藉由窺視找出上流社會的藏污納垢,並且藉機將其污名化。此種心態,其實在台灣的媒體中相當的突顯,在連續中商場的大亨鉅子面對的是狡詐、黑暗不堪的商場,演的永遠都是上流社會家族的黑暗鬥爭、藏污納垢,上流社會的低調似乎就是為了掩飾其不可告人的暗。而許純美的出現,在副總眼中與其說是為避免孤立於主流價值之外,倒不如說是出現個能公開攻擊的對象。藉由許純美的出現,社會大眾對上流社會的窺視與仇視心得到滿足,讓上流社會其實也是藏污納垢的觀點得到應證。

副總認為,此種現象其實是在於台灣社會對上流社會的誤解所造成,副總並不知道原因但根據副總的觀察台灣人對於上流社會的觀點停留在物質上。似乎一定家財萬貫、名牌滿身才是上流社會的條件。其實許純美也曾提到,上流社會還必須存在氣質與涵養,她甚至以打高爾夫球作為他例名上流社會的證據。但實際上,許純美所提到的上流社會與其說是符合真相倒不如說是符合台灣社會對上流社會的想像。

就副總的觀點來看,上流社會與其說是上述的各種現象,倒不如說是一種階級意識。金錢、名牌等等物質固然是成為上流社會的基礎,但身為上流社會的階級意識卻是成為上流社會的真正關鍵。階級的意識是種意識形態(意底勞結),他是不受下層建築變化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他會扭曲上下層建築的關係使其不在相應。這也是為何歷史上總有許多貴族不受物質環境與生產關係變化影響,依然會存在於上流社會中,因為他們在意識形態上依然屬於上流社會。這點可以從維多利亞時代的貴族與新興商人的關係中看出,貴族固然因為工業革命而出現衰落,但貴族與上流社會的社交圈的價值卻沒有因此而改變,新興的商人固然因為財產而進入上流的社交圈但卻不見得擁有上流社會所存在的階級意識,因此往往會被視為「爆發戶」。

如同中國人的古諺「三代為宦,方知穿衣吃飯」,被稱為爆發戶的新興商人們,要建構階級意識或受到階級意識的認同,絕非一蹴可及的。往往必須要藉由非物質的手段,藉由通婚、取得爵位等手段過程取得著符合階級意識才認同才算是真正的進入上流社會,但此種過程往往費時甚鉅通常是在第二代以後才能逐漸的建構階級意識。

所以副總認為,單就意識形態來看許純美根本算不上是上流社會的一份子,他頂多就是一個繼承遺產的新興爆發戶,只是剛好台灣社會在對於上流社會認識不清的情況下,成為滿足對上流社會的窺視與仇視心。如果要嚴格一點來說,許純美的前夫鄭奇松本身是不是屬於上流社會或許都要做一翻考證。但是不論結果是什麼,許純美現象所帶來的絕對不是那些媒體人所想像。

經作者同意後轉載,感激不盡!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go666&aid=53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