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6 21:58:28瀏覽3509|回應10|推薦127 | |
來到澳洲或者紐西蘭旅遊,有些細心一點的人也許會發現,在這兩個國家的很多地方,無論是在大都市或小鄉鎮,很容易看到ANZAC這個名字,也許是ANZAC大道,ANZAC廣場,ANZAC紀念碑,ANZAC會堂....,就如同在臺灣各地都有中華路,中山路,中正國小一般的平常,老澳不興崇尚威權這一套,這ANZAC當然不是那位民族救星的大名,事實上,ANZAC是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的縮寫,簡稱澳紐軍團,每年的4月25日,紐澳兩國有一個共同的節日,就叫ANZAC DAY。 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島(GALLIPOLI PENINSULA)之役英勇犧牲的將士,加里波利之役雖然不是紐澳兩國軍隊第一次赴海外作戰,卻是兩國歷史上人員折損最慘重的一次戰事。 1914年8月,英國向德國宣戰,身為大英國協的一份子,紐澳兩國義不容辭地應英國所求,合組志願軍投入歐洲戰場,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WINSTON CHURCHHILL,二次大戰時的英國首相)為了打通黑海的管道來支援俄國戰線,計劃攻佔加里波利半島來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再進逼伊士坦堡,由南邊進攻奥匈帝國,同時讓俄國的黑海艦隊能够順利通過博斯普魯士海峽,進入地中海與協約國聯軍一起對付軸心國。 聯軍以英軍為主,再配合法、澳,紐,印度等國組成,由英軍司令伊恩 . 漢彌頓爵士統籌指揮,土耳其(那時仍是鄂圖曼帝國)軍隊由後來成為土耳其國父的凱末爾上校領導,加上趕來馳援的部份德國及奥匈帝國聯軍,1915年4月25日,包括一萬七千名澳紐軍團在內的八萬多名恊約軍登陸加里波利半島,展開與土耳其軍長達八個多月的血戰。 這場惨烈的大戰,從原先計劃的速戰速決演變成持久戰,從頭到尾都僵在半島的沙灘攻防,協約國軍隊建立了灘頭堡,卻攻不下山頭,土耳其軍鞏固了制高點,也無法將來犯的敵軍趕下海,雙方陸續投入更多的軍力,最後整個狹長的海灘上,竟然集結了五十幾萬人互相殺戮,那幾乎是隨便扣扳機都可以打到一個人。 澳紐軍團處境最不利,被困在峭壁下一片縱深只有四百公尺的灘頭陣地,更是死傷枕藉,屍橫遍野,儘管如此英勇的奮戰不懈,整個登陸行動到最後不得不宣告失敗,1916年1月9日,最後一名澳紐軍團的士兵離開了沙灘,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失敗的協約軍陣亡了四萬多人,土耳其軍的人命損失更兩倍於對手,只落得一個慘勝,兩邊的傷亡率都超過60%,澳紐軍團戰死一萬多人中,澳洲有8709人,紐西蘭2701人,這些年輕生命的喪失,對當年人口不多的兩個國家而言,實在是非常嚴重的斲傷。 這場戰役打響了ANZAC的名號,被謔稱為DIGGER的澳紐軍士,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後幾乎是無役不與,也有可歌可泣的表現,諸多的貢獻,嬴得了其他盟國的尊敬,這兩個位居邊陲的南太平洋國家,從此更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有一定份量的角色。 當然有些人民由另一個角度來看,卻認為這樣的名氣對澳洲及紐西蘭人而言是福禍難斷,一方面是長久以來一直有大英帝國殖民地子民心態的兩國人民,不再自認為是英國的藩屬國,開始有了高漲的國家自尊及主權意識,可以與任何列強平起平坐,這可從一次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中的一件軼事看出一斑。 戰後列強在巴黎展開的會議中,美國總統威爾遜,在會中對當時澳洲總理休斯(WILLIAM HUGHES)的喋喋不休感到不耐煩,提出異議阻止其發言,休斯馬上不含糊的頂回一句:"我來,是為了澳洲六萬名在這次大戰中犧牲的生命說話,總統閣下,請問您是替幾個人說話?",威爾遜總統無言以對。 另一方面呢,則是擔心自己成為列強的打手,有許多澳洲人就不諱言,有些参戰其實是列強為保護本身經濟利益而發動的醜陋戰爭,澳洲沒有必要去沆瀣一氣,參加了多次戰役,澳洲從來沒有過一次是為了保衛自己國土安危而戰。 二次大戰時,星加坡失守,當日本飛機空襲北領土的達爾文港(DARWIN)及西澳的布魯姆(BROOME)時,澳洲舉國的三軍將士正轉戰於歐陸,北非,中東的戰場,全成了遠水,眼看戰火蔓到自己家門,卻是國防空虛無法撲滅這近火,血緣相連的英國自顧不暇,根本不能指望也就算了,甚至還強烈反對讓在緬甸戰場的澳軍第七師回來馳援...,距離大戰結束已經六十多年了,這件陳年歷史依舊讓許多澳洲人感到心寒。 近年來,紐澳兩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看法與投入程度,有很多方面已分道揚鑣,澳紐軍團在可見的將來不可能再重組,ANZAC在某些意義上已是歷史名辭,紐西蘭漸漸地淡出派軍國外的行動,澳洲在兩次海灣戰爭及阿富汗行動裡,雖然仍追隨美英兩國派出軍隊,不過已不擔負實際作戰任務,多半只是執行巡邏,醫護及其他後勤作業,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澳洲由一次大戰時的唯英國馬首是瞻,到第二次大戰後隨美國東征西討,這些年來已趨向與新興的經濟及軍事強權中國繫緊靠攏,看得出來,澳洲在國際舞臺的角色扮演,也從遙遠的歐美很務實地移到亞洲太平洋區,究竟,在地緣關係上澳洲是屬於亞洲這一板塊,雖然文化上依舊無法與歐美切割 - 就如同臺灣在文化傳承上很難割捨中國一樣。 在這個對兩國都俱有歷史意義的日子裡,澳洲與紐西蘭應該都瞭解到,不能永遠只是兩隻亞太地區的白烏鴉,這也許是兩國人民在這個紀念先賢英勇事蹟時,會有的另一層感悟吧。 *** 文中所引用的照片全部來自:THE COURIER MAIL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