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9 06:43:21瀏覽647|回應1|推薦6 | |
莎拉布萊曼和不久前來台灣演唱的波伽利, 一起出版過很好聽的單曲Time to say goodbye (好像兩人也只有合錄這一首流行單曲), 可說是聲樂界跨入流行歌曲界中, 很成功的一首男女合唱。 莎拉在這首歌中, 運用了她在聲樂方面的技巧, 但卻讓聽來自然、流暢、一點都不做作, 比起有些台灣聲樂家詮釋國台語流行歌曲時, 刻意圖顯出在聲樂方面的技巧與功力, 更容易讓人親近; 不少樂評都說, 莎拉得天獨厚的音域, 是讓她可以自然詮釋流行樂的主因, 但,技巧可以突顯, 同樣, 也能藏於無形, 我比較傾向的是莎拉這種運用自如的手法和「態度」。 同樣的情形, 在義大利盲歌手波伽利身上也是一樣, 他不久前才來台灣演出過, 受到極熱烈的歡迎, 許多人到他來之前, 才透過電視台爭相報導或越洋專訪, 了解到聲樂界的「上帝的聲音」, 竟由一位盲人所詮釋, 但他乾淨的聲音, 真的迷人。 在他幾次演唱中, 對歌曲的專注與投入, 都維持一貫的水準, 這可能與他的生長及專注於聲樂世界有關, 在演唱會中, 他沒有花俏的動作或表情, 或許在無視於外界紙醉金迷、五彩幻化的環境外, 音樂──聲樂的世界, 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莎拉布萊曼和波伽利, 都在古典聲樂的環境中, 偶一碰觸、詮釋他們對流行歌曲的新嘗試, 在英國超級新人大賽一曲成名的保羅, 無異是令人驚豔的一場震撼。 在他進入總決賽的那一刻, 當他在台上向三位評審說他要演唱歌劇時, 評審或甚如台下不知情的觀眾, 可能都不當作一回事: 怎會有人在最後關頭去演唱個歌劇什麼的? 頭殼壞去了嗎? 但, 事實卻完全不同, 我反覆去看了保羅演唱杜蘭朵公主那段短短的演出, 覺得結合誦唱台詞的音樂與舞蹈、戲劇的歌劇, 比之東方的吟唱式音樂劇 (如平劇的橋段、黃梅調等), 可以擷選出一些具有震撼力的小橋段, 像保羅演唱公主徹夜未眠的最後一段, 其實,也正是杜蘭朵全劇中, 流行程度高、許多聽過古典歌劇的樂迷耳熟能詳的部份 。 保羅只是一個平凡的業務員, 他是從一般人的世界, 以一般人對音樂的熱愛與熟悉去「表現」聲音和歌曲, 與之莎拉和波伽利等聲樂好手對曲樂的掌控自如完全不同。 但,保羅成功了! 當他的歌聲流出時, 當他去拉高公主的吟唱時, 可以透金現場鏡頭的運轉, 看到評審與觀眾秉息以待, 隨之而來的是觀眾的驚歎、歡呼與安可聲, 歌未歇而情緒已飛揚, 在不到三分鐘的演唱後, 體驗那種全場共鳴的激盪, 令人深深感動!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