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7 16:05:05瀏覽22169|回應17|推薦93 | |
﹝他們都召妓,他們都不戴保險套﹞ 保險套Condom 一字來自法國查理二世御醫Dr Condom / Quondam or Cundum).。西元前1000年埃及人已經使用來避孕,18世紀因為梅毒而在歐洲流行,但這些傻性情的文人卻不知要在妓女床上當個"雅士",以致一生的命運被小小的"螺旋體"所改變。 反之,有名的情聖卡薩諾瓦、性虐待狂雜交狂兼社會觀察家薩德男爵卻都是保險套的忠實愛用者。據說有次卡薩諾瓦忘記帶他白麻布做成的、源自英國醫師” “English riding coat” 出門,因此放棄歡樂的機會--這應該是我們都沒聽說他們罹患梅毒的緣故!由此說來,過於感性的人,在性病一事上反而比重視肉欲的理性人士命運坎坷。 ﹝19世紀被毒害的人生﹞ 19世紀中葉,火車使歐洲大地更適宜探訪,英法文學家紛紛打包到土耳其冒險,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也去了,不幸的是當帕幕克閱讀他遊伊斯坦堡的經驗時,忍不住洩氣,批評他根本心思都放在自己得病的陰莖~~每日包紮敷藥,明知會傳染給他人還照上妓院,想是去洩欲兼洩憤罷! 寫包法利夫人的福樓拜,不是一直長得如此癡肥,實則他年輕時下巴一樣抬45度角,長相與外觀都風流,身為醫師之子,他有著中產階級第二代的輕狂,也繼承了對性病的知識,但還是約莫二十歲,便直接繼承了歐洲公認來自法國的產品梅毒。 另個得梅毒的是福樓拜友人之子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他與尼采一樣兩人晚年都因神經性梅毒精神失常。 龔固爾兄弟中的弟弟Jules de Goncourt (1830~1870)也因梅毒而早逝,哥哥Edmond1896年過世,遺囑請求文學界友人組織會社,創立文學獎,以完成念他們重現十八世紀文學沙龍興盛氣氛的心願。1903"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正式成立,也就是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第二冊"在如花少女身旁"所得的獎,此獎讓普魯斯特鹹魚翻身,不枉費他小說中不斷提及龔固爾兄弟的文章。 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也是梅毒患者,還曾為書仔細紀錄自己得病的體驗,長時間滿腦子都只能想如何存活過第三期梅毒對神經的摧殘--"There are long days when nothing but the suffering is alive inside me"~~In the Land of Pain, 得到許多讀者同情與敬佩之心。據說他得病後一直問Edmond他弟弟走向死亡的過程來預期自己的來日,Edmond也盡力鼓勵照顧他。 附帶一說,雖音樂家貝多芬(1770-1827)大多據說在青少年便得到梅毒,但自從他的頭髮曝光後以現代科技找不到大量的汞也沒有止痛用的嗎啡,有人懷疑可能沒有患病才沒有治療的跡象。幾經爭辯,由於貝多芬對醫師喪失信心且不清楚他到底吃的是什麼藥,現在到底有沒有得過變成一團謎霧。 我很相信倔強的貝多芬很可能因為嗎啡對創作嚴謹度的影響而拒絕,不管有沒有病,音樂家都會選擇疼痛,我們才得以有流傳千古的「合唱」交響曲! 德國的另一音樂大將舒伯特(1797 - 1828)則在1822因梅毒入院甚至間接因此病重早死,住院其間他卻寫下「美麗的磨坊少女」那樣迷人的樂音。 ﹝梅毒世代重現?﹞ 在盤尼西林問世前,不少文人都有此煩惱,治療的方式便是以汞來壓制神經的症狀,以嗎啡止痛,這造就了一個特殊的文人痛苦世代。 梅毒嚴重危害世界的紀錄,還是以1492年哥倫布船隊把美洲原住民為感謝送來瘧疾而”回送”給船隊的禮那次最轟轟烈烈,梅毒被帶回西班牙,傳至法國、德國和瑞士,17世紀初再經廣東傳入中國。 但其實早自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460-370BC)已經描述過梅毒,甚至是聖經也可能提及,只不過當時梅毒比較像禽流感一樣,發病快、致死率高,聞之讓人色變,卻因沒有大流行而時常被遺忘。直到染病者日眾,人類的免疫系統才與梅毒打成平手,約於1546已經變成今日進展緩慢的疾病型式。 當時最早的流行區在拿坡里,後因法國軍人的爆發而被叫做「法國病」,義大利人則叫它「西班牙病」,大家都怪別人不怨自己--當然,後來它和香港腳一樣都已世界「大同」,不分彼此了。從它的原名"Syphilis" 希臘字義是 "lover of swine" (sus-philos) 或"one who makes love" (sym-philos).--由此看來因性行為而傳播開的疾病,梅毒還真是最古老的一種。 今日,新世紀的新梅毒,還是已經得意洋洋地侵入那些不帶保險套的過度感性的或肉欲的生活,如果不想讓愛滋毒害一生,要不於健康檢查完畢後兩人從一而終,要不,還是隨身戴兩個保險套罷--以免重複使用!
~~寫書寫到性病有感而發只怕這樣下去永遠寫不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