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9 01:57:27瀏覽2443|回應5|推薦18 | |
之於我個人來說,庚寅年是個人生極大的分水嶺。 二○一○下半年開始,與朋友開始轉進泰國東北的黎府長駐。過去的這段時間裡,一些朋友陸續投入當地的鐵礦原礦的開採,及少量的成礦買賣。而我及朋友則在這段時間裡,在本地進行踏勘展開田野調查,以及進行選礦廠執照的申辦作業,和籌辦其他相關事務。 泰國鐵礦市場的部份,庚寅年下半年算是一個有極大變化的階段。個人相信這些變化將會主導了泰國未來的鐵礦市場的發展,同時也會對泰國的鐵礦產業有着不可抹滅的貢獻。 而本地的原料(原礦)市場方面,也有顯注並巨大的變化。不論在收購的品位、交付型態、礦種、價格、付款模式等等各項因子上都有着異於以往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這些變革連帶的在相關周邊產業(運輸車隊、挖掘隊等等)裡,也出現相當程度的效應。幾乎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泰國的鐵礦產業上演了一場無聲的革命,且這場意義深遠的變革還在持續演進。當然,這是我在核心產地的個人粗淺觀察結論,未必能以此概全。 從整體面來衡度,這場變革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不僅對本地產業生態有着正向的提攜效應,也隨之產生驅動劣弊的功效。再從另一個角度來來看,買方市場也得接受並隨之調整,如何處身於本地這場前所未有的變化中。最大的效應在於,對本地閉鎖又落後的選礦工藝,將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啟蒙教育。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裡,泰國的鐵礦出口量,以及品位都必將會大幅提升。 而泰國本地的NGO生態,在某些社會結構裡,是一種全然的利益關係產物!尤其是天然資源領域裡。更是一種利益分配,與勢力均衡與折衝的妥協工具。 在探討泰國鐵礦產業的時候,陸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挾其國內龐大的市場,據有一定程度的採選礦工藝的基礎,充裕渾厚的資金實力,陸商在此間的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但陸商在前述正向的層面發揮着影響力的同時,也同樣的在部份領域裡產生了負面的效應。而這些負面的效應,是否會如同法國記者所撰寫:『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China Safari: On the Trail of Beijing’s Expansion in Africa)一書裡所描述的陸商,在此地閉鎖的業界裡,與純樸偏鄉社會裡引起諸多負面效應?單就過去幾個月內零星的針對性事件來看,這個隱憂是存在的! 陸商是否能在此間社會,不要繼續的被視之為資源的掠奪者,是否還被視之為氣燄凌人的暴發戶?端看陸商是否真正體認與學習到融入與尊重當地人的生活,並進而獲得接納與尊重。 而在此地業界裡,原就屬於少數中的少數,市場、資金與工藝等條件亦相對較弱之台商,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又該如何從中『獲利』?這些議題較之台商在這行業裡,或過去二十餘年裡在本地各行各業裡,走過並留下的足跡(聲譽),又幾乎是微不足道了! 另一個很吊詭又令人感到遺憾的現象,則是在異地奮鬥的台商,在陸商眼中沒有所謂的外省人或台灣人。在他們眼中,來自台灣的商人全都是台灣商人,是他們的商業競爭者。但,來自台灣的商人們,卻不見得都會像陸商一般團結對『外』!反之,在異鄉的商業競爭的過程中,省籍情結竟還如附骨之蛆般的醜陋上演着! 泰國的居民在這產業鏈裡,是屬於最底層的一環,但卻是整個生態鏈裡最和善的一個族群。基本上,只要不衝擊改變他們原有的穩定生活,不要危及他們的宗教信仰及其相關活動。他們對由各地湧入的商人、工程人員、貨運車隊,不論你是外國人或本國人。基本上,他們都秉持着虔誠的佛教徒心胸,以和善又靦腆的微笑歡迎外來者。 對於採礦業者們競相投入到這偏鄉,在他們的蔥鬱橡膠林,在連綿的木薯園,或成片成片的羅望子園間,各種型號的挖土機、載重車日以繼夜進進出出的作業。對比其他包括台灣社會裡的社會運動,他們的要求實在很低很低! 只要在日間村民活動頻仍時段裡,運礦的連結車或卡車不奔馳於社區路段。或只要往來的載重車輛在行經村落時,降低車速不使灰塵四揚,或只要載重車輛不超載壓壞村裡的馬路,不影響廟宇的活動。他們對於採礦業者的態度,還是抱持著一定程度的歡迎立場。基本上,他們不會因為妒忌採礦業者的利益,而藉機封路要脅索取形形色色的回饋。即便有這樣的要求,所提出的條件,主要也是以要求捐贈數萬銖的香火錢給當地廟宇,或給村里的建設基金罷了。 嚴格來說,泰國的鐵礦不論從產能、相關工藝、資金規模、法令規範等等的角度上來看,都是相當初級的程度(事實上,本地的其他礦業幾乎也都如此)。 而截至目前為止,個人還沒有蒐集到泰國的總體鐵礦蘊藏量的調查報告,除了一份被許多持有者以幾近鬼鬼祟祟的態度,視之為秘藏的一份全境礦產分佈圖的電子檔外,還沒有取得過一份足以客觀參考的書面資料。雖然,在二○○四底,曾經無意間閱讀過一篇泰文版的探勘報告。但那也僅僅是針對單一省份的調查。且著手的時間是在一九六七年,由時空背景等因素來看,其結果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在投入這個產業之前。就必須以行腳僧的方式,實地踏勘進行田野調查來克服資訊不足的障礙。 因此,在切入這個產業的同時,如何在保護自身產業核心技術,與提攜本地周邊協力業者,在此產業裡的知識與技術間取得平衡,又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但由現狀來看,絕大多數的人,還是以敝帚自珍的心態面對本地周邊產業。使得整體產業鏈的發展,無法對應性的成長。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整體產業資源被嚴重的耗損。而其他周邊的協力行業,如金融系統對此一產業的支援,就仍處於不友善的賣方市場狀態。先天條件屬於優質的本地鐵礦資源,也在這樣的環境下,被持續嚴重的浪費消耗着!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