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5 01:39:22瀏覽622|回應1|推薦6 | |
引用文章重建預算 上看2,000億
八天來,從焦慮又積極緊盯每個時段的各家媒體新聞,到三天前開始出現逃避式的心情,儘可能的自我節制與調適擷取內容。這其實是一種膩了的心態,也避免個人產生過度焦慮的方法。同時,今晚也決定把部落格原來的黑色版型換掉,起碼讓自己與來瀏覽的朋友們不要在視覺上感到沉重。 在較早連續發了四篇個人的感想後,心頭上就一直盤旋着一個問題:重建工程的何去何從?台灣經歷了這麼些年來,愈演愈烈的地震與風災水患。我們的社會不僅僅需要重新檢討,我們的國土利用思維。我們更應該也更迫切的去思考一下,災變後的重建,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我們還是依循過往的方法,再度以鋼筋鐵皮泥瓦來將山林溪水層層包裹起來嗎?我們還是要在那些明顯已不適合居住的區域,將家園再度置於未知的風險裡? 或許,有人會抗聲:如若真箇那樣的執行,數萬的災民將以何為生?數萬的災民將何以為繼?是的,在我們重新謙卑的反省檢討如何與環境相處時,該先考慮或同時顧及這些生生世世,與山林為鄰的原民或其他住民的現實狀態。有人也會質疑是否過度從漢民族的角度,或將漢民族的思維妄加於原民社群生態裡?是否有侵害或摧殘原以脆弱的原民生態? 然而,在選擇生態永續安全與住民生存權益的同時,只要大家能清醒又冷靜的深刻反省,應該可以找到一個傷害較小,甚至可以和平共生的途徑。而這其中的所有過程裡,這也亟需住民的理性反思與自覺來拱衛與配合。遷徙後殘留下來的舊地該如何復育?新建構的聚落要怎樣規劃?其中的標準與品質管控該如何拿捏與監督?這些都是不僅可以提供災民就業的資源,也是一種讓災民們重獲新生的方法之一。 或許,未來的任何一種方案都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受災者的心願。但是,它卻可以提供所有人一起思考,怎樣的生活才是與環境和平共處的? 莫拉克在台灣所摧毀的不是只有災民的家園,同時也對某些產業造成了傾覆。而從產業重建的角度來思考,雖然災變的過程裡,摧毀與失去了一些美麗可貴的人事地物,但卻也可以藉此『打破重塑』的契機,來營造出另一個美麗家園。 另一個更重要的課題,是在未來的龐大繁雜的重建工程裡,怎樣防杜人謀不臧的事件?而這些不當的人因問題,不僅僅在於實質的硬體工程建設,更該關注的是適當的規劃部份!而其中所應包含了的也不僅是公共領域的部份,在產業的重建領域裡尤為重要!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