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3
何妨在眼前這個污濁骯髒的環境下,用嚴肅敬畏的心情來看看這篇文章,姑且不論他是那家媒體,由什麼樣的人執筆的,起碼它點出了我們目下的遭遇。
許
多的時候,如果我們先屏除個人的一些特定立場,靜心來看看這個社會,你會發現它的醜與美,也先不要急於引用那些假道學的政客言詞來做判斷的依據,因為你我
與他們的出發點,是不同的!也不要先自我卑微的貶抑自己的價值,去認真思索與咀嚼一下,即便是從你我個人小我的基點開始,逐步放大視野與感覺吧。
在APEC
會議展開前三天,剛巧在國外與友人會面,見面的時間與地點都是臨時決定的,因為他要隨同他們的元首前往聖地牙哥,在預訂的話題結束後,閒聊中他委婉的說出
對台灣的觀點,也隱約點到他們的願景,過程裡我盡量保持扮演傾聽的角色,一則因為使用的語言不是中文,而是當地的語言加上一些英語,再者因為我實在無法也
不知該如何接續回應與評論,就我們在島內的所有獲得的資訊裡,無非是透過電子或平面媒體所得,即便時這樣,我也實在篩檢不出多少的東西,為避免言之無物徒
惹嫌惡,傾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而
後的數日裡,每日翻閱兩份當地華語日報,也翻翻當地文字報紙,看看別人在做什麼,也想看看我們的表現在別人眼中如何?遺憾的是,我找不到任何對台灣而言有
價值的新聞,負面的到不缺!而當別人緊接着在APEC之後戮力於即將展開的東協10+3的峰會,各種經貿為主的大型議題如火如荼的合縱連橫之際,我看到島
內還是一地口水,幾將成災,夜裡在商務酒巴裡小酌,不免也會遇到草根十足的同胞,還是依然豪情萬丈,西楚霸王再世的氣燄也過如此。
讓
我想到此前在搭當地捷運時,在車廂裡遇到我們的幾位『草根大使』,在高聲的闊論與嘻笑或講電話,『幹勁十足』,換來一車幾十個不同國籍乘客的白眼,甚或低
聲惡語,而在前後不到十分鐘時間裡,另一位日籍乘客也用同樣的音調,配合着嚴肅恭敬的態度在講電話時,許多乘客卻投以敬佩與欽羡的眼神。當一些乘客用當地
語言猜測議論那幾位『草根大使』到底是韓國人還是台灣人時,我悄悄的移到另一個出口準備先下車。
許
多人島內出去的旅客,常會以為在當地無人聽得懂台語或國語,常會出現肆忌憚的行為舉止,就連我們的一些官員或中央民意代表也如此。殊不知這幾年下來,東南
亞各國對華文(語)的重視已直逼英語,每年數以千計的公自費留學生出去,遍及大陸各省喊得出名號的學校(院),而華語能力鑑定考試已是另一個當地學生汲汲
營營的項目了。當看到報上刊出各種當地機構舉辦,各式各樣中國人傳統技藝或詩詞比賽時,看圖片裡那一張張深邃的五關,認真的投注在我們急於拋棄的語言、藝
術與傳統世界裡,心中總是五味齊揚。
今
天東協10+3的形成已是議約協定時程快慢的問題了,也許半年後,從日本往西越韓國,下中國大陸,經越柬泰緬寮,直抵星馬上行穿過印尼到菲律賓,一個弧型
的經貿高牆鎖住台灣的眼耳鼻喉,2006或2008甚或2010又有何意義?眼下的局勢,連南太平洋的紐澳都迫不急待的透過印尼發出意欲參一腳的訊息,北
美與歐市更是嚴陣以待,我們家大人好像還在睡覺。
其
實,從2000年開始,以泰國為首的東協各國就積極的,簽署不同的小型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相互交錯重疊的建立結盟關係,中國雲南加上局部緬甸與泰國北
方,泰國北方加上寮國及局部的雲南地區,泰國南方與星馬地區,泰國東北與越柬地區,泰國西部與緬甸加上印度局部地區,、、、、、。在許多的貿易訂單談判過
程裡,這些都是時時觸及的條件因素。而台灣連個境外營運中心都搞得七零八落,面對這樣的局勢,你有何感受?
alexdeng
聯合報社論
回顧APEC經驗:檢討台灣的國際參與策略
今
年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智利舉行,閉幕時各國領袖發表了以對抗恐怖主義為主軸的共同宣言。如果從這個會議的主題「經濟合作」為著眼點,有人
批評是場一無所成的大拜拜。如果從國際政治的角度而言,舉世關注的焦點仍是美中、美日等大國之間的雙邊會談結論。畢竟這些超級強國動見觀瞻,對區域情勢發
展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力。
不
過,台灣對參與APEC一事到底關心些什麼?重點無他,皆聚焦於我國代表李遠哲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如何互動。台灣從官方到媒體,一開始甚至不敢樂觀預期
李遠哲能否得到和胡錦濤「會談」的機會,於是連兩人眼神交會也要追蹤蛛絲馬跡。總算雙方都承認「簡短交談」了幾分鐘,且感覺上「氣氛融洽」。至於李遠哲說
未談兩岸關係,中共發言人強調「談話中心是一中原則」,或許亦可算是兩岸「各自表述」的一種結果。
參
加APEC,台灣能留下的痕跡如雪泥鴻爪。相對之下,眾所矚目的美中和日中會談之後,中共都抓住機會強調布希和小泉首相「不支持台獨」。當兩岸問題浮上檯
面,台灣的發言聲音和地位皆小於中共。這固然再一次證明了中共鴨霸;但形勢比人強,其實也再一次說明了台灣對於國際參與策略的操作能力有限。
全
世界都可以批評APEC是「大拜拜」,或不滿「美國主導」;但台灣反而不能理直氣壯如是說。因為APEC是台灣唯一能和世界各國領袖「排排坐」的場合,輕
慢不得。兩岸三地於一九九一年同時加入APEC時曾簽署備忘錄,對台灣出席官員的身分諸多限制,所以較早代表台灣出席非正式領袖會議的人選,總是用上「經
建會委員」名義的辜振甫,或如經建會主委蕭萬長、江丙坤等人。但由於這些人選本身對於國際經貿事務的嫻熟程度,歷次與會倒也不無友誼收穫。
台
灣當然希望打破出席官員身分的「魔咒」,歷年來百般試探底線。APEC一度成為兩岸在國際間角力的場域,也是台灣釋放「政治氣球」的場所。一九九三年,當
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出席APEC,提出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連國內輿論都為之譁然。當時總統李登輝隨即再次強調「一個中國即中華民
國」的原則,為爭議降溫。此後兩岸繼續在APEC會議中明爭暗鬥,搞到主辦單位及國際媒體為之不耐煩的地步。這也許是李登輝「把台灣問題鬧得越大越好」的
策略手段,但已種下台灣在APEC會中發言權愈加受到壓制的源由。
民
進黨執政之後,對於參與APEC會議出現了明顯地過猶不及的態度。曾經打過行政院副院長賴英照、前副總統李元簇等人選牌,皆因具政治性而被打回票,並且造
成上海APEC會議缺席的紀錄。近年來李遠哲院長代表出席,努力爭取與中、美等領袖「互動」的機會,甚且小心避談兩岸關係,希望使氣氛破冰。但一名科學家
周旋於國際政經領袖之間,迴轉空間畢竟有限。台灣對於這個唯一可與國際領袖同台演出的機會,之前過度曝光,耗盡可用資源;如今再怎麼低調謹慎,降低期望,
亦不免有時不我予之感。
回
顧台灣參與APEC的經驗,其實正是我國外交處境的縮影。早年台灣以經濟實力為後盾的國際參與空間,在兩岸經濟情勢變化之後已日漸縮減,打政治牌的策略更
是屢屢遭到反制。今年APEC會議結束,再次補強了美日兩國「不支持台獨」的發言紀錄;雖說這本是美國「處理兩岸問題不會釋出不一致訊號」的政策取向,但
總稱不上對台灣有利的訊息。每年十一月這個動員亞太地區二十一個經濟體的政經領袖會議定期舉行,今年度的APEC已矣,對台灣而言,來年可追嗎?要追些什
麼?國內政治人物的眼界,能否跨出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