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農產品輸出大陸之前的思考
2008/04/17 11:56:37瀏覽395|回應0|推薦0
2005/05/04

當台灣農產品即將以零關稅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時,除了為台灣部份生產次類農產品的農民們高興之外,有什麼值得去深入思考與準備的嗎?

就眼前的各及產官學界的反應來看,似乎大家都把焦點集中在能為台灣農民解決多少生產過剩的問題,從淺層的角度來看,似乎一片光明前景!

然而確是如此嗎?遺憾的是我們的社會裡對這個問題好像沒有搞清楚問題的焦點。政府部門僅在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上,做膚淺的抵制遊說,學界也不見積極性的研商論述,產業界更缺乏足夠的思考能力。


個人的角度來看,大陸開放進口的農產品不論有多少項目,能為台灣消化多少的量,它所代表的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銷售問題而已。先不去管它有那些項目,我
門來看看:就平等互惠的原則,(這不是什麼特別的見解),大陸會相對的要求我們開放些什麼項目?應該的不是嗎?那有只準准你賣東西給人家,而不准人家賣東
西給你的道理!台灣的許多能產品年產量不過幾佰萬公斤(有的項目甚至單位是台斤),而大陸八億農民所從事的許多的農產品項目,年產量是以若干億工斤來計算
的,你能銷出去台灣市場消化不掉的幾十萬公斤,甚至台灣都不吃,全數輸出好了,了不起也只是人家的幾百分之一吧?!

當對岸依平等互惠原則,隨便弄兩樣農產品銷過來,台灣的許農產品市場就會面臨一個前所未見的衝擊。以香菇等菇類產品來說吧,台灣將會有多少菇農將會面臨勢如破竹的市場競爭壓力?


之而來的相關問題將會有;農業產品的病蟲害防治與管理問題,病蟲害的抗藥性問題,外來物種與原生物種的生長環境競爭問題,農業栽培技術及基因庫的變化與流
失問題,特有物種是否會在市場導向因素下逐漸消失?因為市場因素而導致農作物過度集中於少部份的物種,進而導致生態環境的失衡,甚至有可能衍生病害的突
變,、、、、。

這,
不會是危言聳聽,它是有可能發生的狀況,當農業因市場機制導向一個不平衡的發展時,這些都將有可能逐漸發生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而另一個問題,當農業用地
使用率下降時,島內的居民是否會因此將土地利用更朝向其它工商業方向發展?而使得台灣的國土資源的保護更進一步惡化?進而導致生態(活)環境日趨劣質化?

當前的趨勢是無法抵擋,但我們是否應該更積極的去思考,如何讓台灣的農業不在毫無計劃的盲目發展,在能顧及農民生計的情況下,去維持一定程度的生態穩定呢!

煽情與鄉愿的語言或動作都對台灣無益。勇敢與愚蠢僅在一線間。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ading&aid=179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