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09 12:30:39瀏覽5098|回應14|推薦118 | |
混亂的時代,錯亂訊息紛至沓來,有很多值得傾聽,但是仍然要冷靜思考,因為政府對自己的政策,必須有信念與承擔,才能有為有守,如果明知不可為,不需要粉飾太平,應勇於棄之,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失業潮像大海嘯鋪天蓋地襲捲而來,政府應變措施多如牛毛,耗盡資源高築債台,希望解民倒懸,苦民所苦,救災救急,這是對的,用心都是好的,但是不能亂了方寸,更不能讓人民覺得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飛,只看到苦,卻不知苦什麼;只看到忙,卻不知忙什麼;只看到積極做事,卻不預期結果效益在那裡? 三個月,六個月後呢? 這裡頭有好多根本完全不進入狀況的各方想法,帽子五花八門,裡子卻不知在那裡,如果都變成政策,最可怕的是步伐凌亂,自相踐踏。 太史公在寫貨殖列傳時有一句名言:「顧小忘大,貽害無窮;斷而敢行,鬼神避之。」以台北市為例,去年失業率,維持4%,相對其他縣市,當然好得多,但是就業市場仍然非常嚴峻,為了維持96%的就業,北市府準備了二十多億的中央補助款應變,到現在只有四十家企業申請,經費尚有二十億壹仟萬元。為了協助4%的失業者重返職場,我們在元旦開始重新啟動計劃,跟中央設想的教育券,最主要的不同有三,即我們的對象是勞動人口,而不是非勞動人口;我們提供有各項生活津貼(如果以投保薪資43900元計算,可以領到兩萬陸千多元),而不是没有津貼;我們協助檢定取得證照,直接與職場銜接,到目前為止,已申請名額521名,尚有9,749個名額可供申請。至於不願重新啟動,一心只想立即上工的,台北市核定有2,139個名額,到目前申請的只有556名,還有1,583名,預算尚有壹億壹仟柒佰萬元;如果要在各公立市場自行創業的也行,全年租金由勞工局買單〈市長動支預備金〉,名額有193個,迄今還有188個可供申請。 在紛亂的焦頭爛額之中,時時刻刻思考為什麼會與台灣各地形成這麼大的反差?讓大家誤以為普遍的情形是一樣的,可能是宣導不足,可能是程度與需求的差異,也可能是各縣市性質不同使然…。 媒體最在意的一塊是失業勞工子女的教育怎麼辦?這個部份,我們去年就注意到了,當時是郝市長用他的私房錢來支應;今年,在元旦時,承台北市議會吳碧珠議長及全體議員的協助,編有預算,又可以動支基金,且有完整的法規配套──非自願失業勞工子女的教育補助,其他縣市必須失業六個月以上,在台北市,則只要失業,一天也算,都可以申請補助,不論需求多大,台北市政府都願意完全吸納,甚至,只要收到孩子的註冊通知,就可立即打1999向市政府申請補助。這些現有資源的宣導、珍惜與善加利用,應該才是共渡難關的首善之道。 雖然如此,有一件事,即使我責無旁貸,還是有所保留:因為我相信,政府對自己的政策應有信念與承擔,一個明知不可為而敢棄之的政府,才是人民之福。 不能因為急,就把政府當作共產體制,而忘記政府應該發揮的功能,我一直覺得如果不擴大工作需求,則那會是揚湯止沸的作法,因為這只會讓政府變得臃腫不堪而已,讓被安置的失業者,每天惴惴不安,想著三個月之後怎麼辦?更會讓政府遺忘了廣大的民間需求,最後導致政府沒效率或民間甘脆把責任全部推給政府。例如美國加州,如果單獨計算生產毛額,是前八大經濟體,台灣遙遙瞠乎其後,只是受困於420億美元赤字,目前被迫裁掉兩萬名政府雇員並中止275項工程﹝備註:加州比台灣強大多少倍?政府雇員還不到台灣的1/3,很快會只到1/5﹞。再如,台北市三個月前,即2008年11月到現在,舉辦了49場次的徵才招募,共計有212家廠商共襄盛舉,總共釋出高達6,713個工作機會,如果政府不為此圖,而要把這些人全部納到公部門,能吸納多少?那種捨本逐末的作法,短視近利一昧討好,只會在每個月臨時計畫終結後,再行狂飆失業人數而已,台北市之所以相對穩定,還能在就業與職訓方面支援湧自全國其它縣市來到首善之區找尋機會的勞工朋友,難道不就是這種不同的措施所致? 何況,再給個數據,如果要由政府吸納,恐怕再增加三十萬名,都不足以把失業率降到5%,而且,之後呢?盲動極易耗盡所有資源,帶來的可能是比原先要醫治的病更嚴重的副作用,只是一切已不可逆轉。政府如何再面對全台一千萬名左右的勞工?這對嗎?有些人民把責任全部推給政府,有些政府把責任全部推給人民,這都是不對的,政府要盡最大的責任去幫助那些至少願意為自己盡到責任的人,面對失業潮,做事才能苦民所苦,但是,不亂才能把事情做好,套句蘇東坡在「晁錯論」的最後一句話:在非常時期,所有積極的對策,還是要堅忍不拔,才能共渡難關。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