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9 19:20:16瀏覽29643|回應32|推薦112 | |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觀
經典賽之後,中華隊於2009.3.8晚,落寞返國。 聽到那幾乎是一面倒的撻伐聲,心裡異常難過──這樣的民族性,只讓人覺得天性涼薄。 為什麼「同舟共濟日,風雨故人來」會傳為佳話?因為,患難方知友,困頓見情深,那才會有可以憾動人心的力量──這場比賽有個字眼「classic」」,可以譯為古典、經典、典範,有真善美之意。 棒球在美國超過百年,喜好已經沉澱為一種享受,勝負不見得那麼重要,反觀國人,又是如何看待? 本來批評不是壞事,檢討更是勇於承擔責任的表現。論語也說「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但那是責善,而不是殺氣騰騰的辱罵噓聲─只是徒然糟蹋選手而已。 當我們說「我愛你」,意思不只是在人成功、勝利、風光時,與有榮焉;它的意思,更在於人失敗、困頓、潦倒時,還剩多少殘存的支持與愛護,那才是人性之美。 何況,所謂的「愛」從來又為他們做過什麼? 曾幾何時,職掌事項從下游變成上游,勞工行政由大後方變成最前線,好像捕手站到投手丘,節奏緊促的繁忙工作,讓神經像繃緊的弦,似乎隨時會斷,然而上班時間,仍然力持從容,但是每到深夜,就不自覺的聽到非常急迫的心鼓聲,每個晚上必須全神貫注的投入在書本上,才能慢慢的轉移心境。 前一個夜晚,芷茜來電,提到他體育組的同仁,為在東京參加經典賽的教練請命,只是一份技工的職缺,隔天,我發現有將近二十名的國家選手,在我們就服中心幫忙招聘的水利處技工考試中抱著幾十公斤的沙包拚命的來回奔跑,讓人看到鼻酸眼辣…。 恍神中陷入沈思:以他們對國家的奉獻、多年的培植及特殊才能,其實他們應該有個比較適當的歸處,例如學校的體育教練,那應該也是一種經驗甚至典範的傳承。 或許應該行文給中央政府,尤其是教育部及體委會,請他們正視這個課題,好好的珍惜這些培植不易的國家選手,至少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機制,讓他們可以安身立命,而不是如同現在只是單方面的責難,不管輸贏成敗,總叫人栖栖惶惶得不可終日。 否則這樣的國家,值得誰為他效力?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