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蔚然的不當批評
2011/12/02 15:38:19瀏覽907|回應0|推薦0

擺脫盲點 文化向前行

  • 2011-12-02 01:31
  •  
  • 中國時報
  •  
  • 【紀蔚然】

     《夢想家》爭議延燒後,綠營見獵心喜,藍營不知所措,甚且窩裡反,導致盛治仁下台,以至於曾志朗臨危受命。

     這對急於止血的國民黨是再好不過的選項,因為曾自詡「神鬼戰士」,但就表演藝術圈而言,此為誠懇對話的終結,另一個災難的開端。「盛治仁不是第一個白目的文建會主委」,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公開指責別人白目似乎違反曾志朗強調的文明禮儀。他說,他特別用英文說,「你可以憤怒(mad),但不可刻薄(mean)。」此為曾志朗第一個盲點:他不明白這樣的修辭用於如今的情境其實有夠野蠻。在以下對上的抗爭過程中,修辭是弱勢團體唯有的武器,憤怒的情緒自然夾帶刻薄的語言。唯有掌握權力之上焉者自知理虧時,他才會唱起文明的高調,要求反對團體溫文儒雅,否則雙方無法溝通。然而,一旦反對陣營溫文儒雅,抗爭行動已未戰先敗。曾志朗狡猾的地方在於,他懂得引導輿論、博取同情,懂得霸占「理性」、「義憤」,懂得用「開明」的面貌來掩飾他的顢頇而不自知。

      曾志朗第二個盲點就是不自知。曾的資格受到外界質疑時,他理直氣壯地說,人人都是文化人。如此幼稚、無知的修辭只證明他果真不是文化人。曾關懷文化、寫過散文、立意推展美的教育,因此便是文化人?依此邏輯,他夠格勝任環保署長,只因他家每天從事垃圾分類,而我則足以勝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因為我天天消費。在這講究專業的年代,「文化人」或「科技人」不是特權,而是素養與資歷。曾志朗沒有這兩項襯底而膽敢硬稱自己夠格,顯示他尚未明瞭:此一任命案的意義其實政治大過實質。

      換言之,曾志朗是打手,目前為止不負政府期望,在角色扮演上有滿分表現。曾一方面言稱該檢討就檢討,另一方面肯定盛治仁和《夢想家》,同時採取開放與封閉的攻防,這就不能怪表藝圈看不到誠意溝通的跡象。應該這麼看,當政府任命曾志朗這種隨時待命的過動學者時,政府早已關閉溝通的渠道。這原本就不是一項帶有誠意的任命,表藝圈(除明華園陳勝福外)的質疑、搖頭、嘆氣可以理解,但令人不懂的是曾志朗為什麼願意接下這爛攤子而不虛心接受意見?

      這裡涉及「神鬼戰士」第三個盲點。曾志朗和某些永遠有搞頭的學者一樣,患有大頭症:只要老子精於一項,老子勢必精於各項。台灣實在太好混,導致曾志朗自以為樣樣精通。這些年曾退而不休,隨時可以看到他的蹤影,聽到他格言式的陳腐言談,幾乎無役不與。當他過於高估自己光環時,已完全沒意識到,他早已淪為為政策辯駁的御用打手罷了。「參與就是美德,」曾志朗曾說;但是,真正的文化人不只要參與,他參與的目的是為了干預。

      曾志朗認為《夢想家》應從三方面探討,且強調三者不能混為一談:「一、製作本身的專業問題,二、應不應該花這麼多錢,三、最終成果好不好。」若要追根究柢,這三項無法分開來談。任何相信「藝術的歸藝術,政治的歸政治」的人士擁有令人羨慕的天真。《夢想家》凸顯的現象之一,正是政治、藝術、商機(文創產業)糾結纏綿、暗度陳倉的醜態。要知,《夢想家》是文化問題,亦是政治問題,但它不是政黨問題。(綠營此時可有檢視扁政府時期文化政策的膽識?)針對此事,綠營故作不明、搭便車也就罷了,藍營打手連這點也搞不懂時,溝通更難了。

      最後,文化接受政府補助乃理所當然。法國如此,英國也一樣,這並不意味藝術家就該是政府傳聲筒或乖乖牌。在法國、英國,一邊拿補助,一邊批判政府和主流價值的藝術家大有人在,為何在自由台灣這樣的藝術家越來越少?這是我個人最關切的議題:藍綠政府來來去去,學者和藝術家身分是一輩子的事,總該堅守格調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戲劇系教授)

以上……

這篇文章實在不當!

既引用名句:「你可以憤怒(mad),但不可刻薄(mean)」,整篇文章卻仍是挑剔與隨性指摘曾志朗。

正可謂,欲「責」之心,何患無辭?

我沒有與曾志朗接觸過,但他在當教育部長的認真誠懇是有目共賭的,而且常在科學人雜誌見其文章,都能使人體會到一位學者的苦心。曾才剛上任,尚未有任何作為,紀蔚然則立即批評之,這不是一種刻薄是什麼呢?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irdream&aid=589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