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教在中國普及之淺談Introduction to the prevalence of Buddhism in China
2015/03/10 10:00:55瀏覽5335|回應0|推薦458

 公元前五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時代,在這百年間中,西方幾乎同時出現了最智慧的哲學偉人,他們共同締造出豐富的思想理論,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礎,可謂後無來者。

  西方有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399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347年)雅典人,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西方思維方式最重要影響力之人,三位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在東方的中國,思想文化主流首推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儒教,哲理與宗教體系極其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五倫與家族倫理;道教以老莊(公元前604-531年)為主,宗旨是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濟世救人;法家主張尊君與集權,以制治為核心思想,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韓非子集大成。佛教源於古印度,這個外來的宗教經過西域傳至中土,雖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如韓愈『反佛諫表』等,卻能在百花齊放的中國大地上泛流傳並發揚光大,探就原因有幾:

 1.佛教和其他的中國的傳統思惟相較,它緊要的抓住了人最大的生命課題【生老病死】及文明的渴望。無論士農工商,男女老幼,都要面對,首推生活問題含生存,安全感,自我價值,感情的需求及精神信仰以瞭解生命;次之是老,病,死等,唯有認清本質才能找到生命價值,將佛法與生活融合,落實在現實生活中「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人成即佛成。

 2.佛教比起其他教派而言,通俗化,內容簡明扼要。其教義均在儒道法之下,佛教直說「人生苦」苦之因源於有欲望,唯有放下便解脫,以求來世,佛教的觀點認為現實世界是虛幻的,無我則無執,超越則可涅槃,故將社會關係,名利地位看淡,此種論調很是震撼植入人心;然其它的學派也談人生但易走題變調

 3.佛教具有執行的門道路徑,有身體力行的規範戒律。其嚴格的戒律使其具有頑強生命力與特色,就使人感到此路是真實存在的辯證哲學,通過修行之道,便可達到戒色,戒貪等;而儒道家就缺少戒律,曲高和寡,例如:何以做到儒家所謂的「君子」?沒有具體可量化的標準,天蒼蒼野茫茫,說不清道不明,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4.佛家的僧侶團隊,有忠實龐大而優秀的修行者。他們放棄了世俗的一切與世無爭的言行,存好念,說話,做好事,其感性誘導代代相傳投入佛門,佛教包容性很大,佛的生命方式很驚人,打破了民族,故鄉,家庭的界限,成了文明力,深入了中華傳統文化。

 5.佛教在中國發展的兩千多年中,與帝王之關係密切,唯佛教可以維護皇權。梁武帝(公元464-549年)史上最有名的崇佛帝王之一,廣建寺院佛像,更捨身出家;隋文帝(公元581-604)抄寫巨量佛教經典保存於寺院,為史上絕無僅有;唐高僧碩學輩出玄奘(公元602664年)義淨等弘法譯經事業空前,武則天(公元624-704年)篤信佛教為中國佛教傳播之輝煌時代;明太祖(公元1368-1398)整頓佛教的各項措施奠定了整個明王朝佛教政策的基礎;清世宗(公元1723-1736)在『御制揀魔辨異錄『禦選語錄』中有具體的措施言論

 綜觀佛教在中國具體的發展過程當中,起到極大的作用碰撞到印度文明並延伸觸及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它把中華文明的體量擴張到很大,佛教成為一種文明的力量,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融合紮根,而中華文明也因佛教文化而璀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iling101&aid=21377552
 引用者清單(1)  
2016/11/03 08:21 【Tony】 分享好文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