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8 23:26:08瀏覽1964|回應5|推薦10 | |
一個安靜又無聊的夜在Youtube上亂逛,忽然看到幾個香港藝人在2006TVB台慶晚會唱《帝女花》的一段折子戲「香夭」,其中只認得古巨基與楊千樺兩個人,唱作俱爛,卻喜歡最后一幕三對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甩水袖轉身亮相的畫面。 從小迷戀舞台上的水袖,多看了兩眼,開始找尋粵劇「帝女花」。 對《帝女花》最早的印像應該是上大學的時候,那個年代港劇「楚留香」與「天龍八部」橫掃台灣,上揚唱片出了一張管弦樂的專輯,全都是港劇主題曲,我記得有「上海灘」、「萬水千山縱橫」,還有「帝女花」。 所以我一直以為「帝女花」就是港劇。那是黑膠唱片的年代,多年以後,我在各大唱片行遍尋這張CD未果,找到上揚公司,他告訴我,這張唱片的母帶在某次颱風,被大水給泡了,沒了。我當場說不出話來,不捨的心情,久久無法平復。 後來才知道「帝女花」是齣粵劇,截錄的音樂就是最後一段,長平公主與周世顯在成親當夜服藥酒殉國的音樂,這兩天找到他的名字,叫「香夭」。 <<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帝女花帶淚上香,願喪生回謝爹娘。>> 粵劇是離我非常遙遠的戲劇表演,可能跟語言有很大的關係,我有記憶以來,很少粵劇團體到台北公演,就算來我大概也沒什麼興趣看。我高中時,應該是大陸粵劇名伶紅線女的女兒紅紅,以驚動萬教之姿到台灣公演,我就看她一個人在台上沒什麼身段的從頭清唱到尾,可把我嚇壞了,我想,粵劇就是這樣啊,既沒記憶中傳統戲曲的身段,也沒男女主角,每一動皆不舞,那有什麼好看的。 我想,我對粵劇的障礙一直就是這樣。一直到看了電影「胭脂扣」還有「南海十三郎」,才算對粵劇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尤其是「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1996)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他講述的就是一位傳奇的粵劇劇作家南海十三郎的故事。我並不知道電影劇情的真實成份有多少,但的確讓我對粵劇刮目相看。 粵劇跟京劇與其他地方戲曲的發展是不太一樣的,京劇與其他戲曲大部份是傳統戲碼,新編戲曲很難取代老戲碼在舞台上的地位,但粵劇就不太一樣,他沒什麼傳統戲碼,當今所為人熟知、每年都可以公演個幾十場的「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都是唐滌生於五O年代在香港創作。 唐滌生曾與南海十三郎在同一個劇團,當時唐滌生不過是個小小的抄譜員,十三郎卻已是舉足輕重的劇作家,電影描寫兩人「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的君子之交,令我相當動容,但其實很可能沒有這段故事。我印像最深的一場戲就是,唐滌生與十三郎初見面,唐滌生講了一句:「我就是要證明文章有價!」讓我感動到不行。 後來我才知道唐滌生不僅僅只是個名人,說他是當代粵劇之父一點也不為過。沒有他,沒有任白二寶的地位,沒有他,沒有「落花滿天蔽月光」的《帝女花》。 《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鴛鴦侶相偎傍,泉台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 粵劇《帝女花》於1957年6月7日在香港首映,是唐滌生改編自清朝初年劇作家黃韻珊的崑曲劇本。由當時的「仙鳳鳴劇團」兩位著名的粵劇名伶任劍輝與白雪仙分別扮演男女主角:周世顯與長平公主。從此,技驚四座。 1959年,《帝女花》首度拍攝成粵劇電影,就由任劍輝與白雪仙擔任男女主角。 1976年嘉禾電影公司二度拍攝《帝女花》,導演竟然是吳宇森,《英雄本色》、《變臉》以及《赤壁》的導演,真難想像。此版由龍劍笙與梅雪詩主演,他們兩個人是任劍輝與白雪仙的嫡傳弟子。 《盼得花燭共諧白髮,誰個願看花燭翻血浪。》 長平公主應該是歷史上最富戲劇色彩的一位公主了,她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女兒,有文獻說是長公主,有的則說是次女,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崇禎斷其左臂還講了一句千古名句「汝何故生我家」,與「朕非亡國之君,爾皆亡國之臣」一起名垂千古。 後代繼續以長平公主為主角的故事不少,最有名的當然就是他出家為尼,收了八個威震天下的徒兒,其中呂四娘以血滴子取了雍正的首籍最廣為人知。不過我比較熟析故事卻是金庸《碧血劍》與《鹿鼎記》中的阿九與獨臂神尼九難。 當我看完所有的《香夭》版本,我不禁在想,臺灣的傳統戲曲中,那一段折子戲是屬於臺灣人的集體記憶、是可以讓好幾代台灣人哼上那麼兩句,是可以做為通關秘語的,想了好久,沒有!真的沒有。 「我身騎白馬,過三關」應該也不是,武家坡或是王寶釧好了,並沒有能夠每年還演個幾十場。 所以,我們以後還是不要隨便罵香港人沒文化,《帝女花》一演幾十年,一年幾十場,牽動著所有香港人的記憶與情感,很不簡單的。 「任白戲寶」,任是任劍輝,白是白雪仙,小生小旦帶著《帝女花》的《香夭》,救災也出來、民主運動也出來,顯見粵劇即使式微,「落花滿天蔽月光」還是緊緊栓住港人的情感、港人的心情。 不過我比較喜歡龍劍笙的周世顯,他的扮像實在是太帥了,深情的眼神、念白、唱腔,讓人迷戀到不行。但白雪仙卻是永遠的長平公主,粵劇旦角的小嗓唱將起來,特別有味道。 任劍輝於1989年病逝香港,白雪仙依舊推動粵劇,王母娘娘的地位,至今無人能撼動。 《合歡與君醉夢鄉,碰杯共到夜台上。》 粵劇《帝女花》從崇禎皇帝為長平公主選婿開始,她在乾清宮前連理樹下選中駙馬周世顯,兩人情定含樟樹。 周駙馬尚未策封,李自成便攻進皇城,崇禎殺了一堆皇后女兒後,上吊於煤山。長平公主被明朝官員從皇宮中救出,卻又被出賣,最後躲在尼姑庵中安身。 周世顯四處尋找長平,終於在長平的庵外巧遇,卻沒想到行蹤被人告知清帝。大清皇帝為安撫前朝人心,答應長平所有要求,包括厚葬崇禎與釋放太子。並安排長平與周世顯在當初選婿的含樟樹下完婚,夫妻拜完天地後,雙雙服毒自殺殉國。 《雙枝有樹透露帝女香》 回到《香夭》,也就是《帝女花》最終回,完婚與殉情。 歷經波折與磨難的未婚夫妻,終於回到初見面的皇宮,卻已經人事全非,國不是國、家不是家。 含樟樹下,落英繽紛,是暮春三月嗎? 穿戴著大明皇室公主出閣的嫁衫,對著紅燭,拜著天地,彼此凝望,希望未來幸福與快樂。 祭拜完先帝,小夫妻倆該說些什麼呢? 原應是白首之盟,卻轉眼紅燭翻血浪,這一肩又如何扛的起這麼多的國仇家恨。 雙樹有枝透露帝女香,帝女花常伴有心郎。 華麗的場景、華麗的詞藻、華麗的曲調,編織出這場,華麗的生離死別。 帝女花之香夭 詩白: 長平:倚殿陰森奇樹雙, 世顯:明珠萬顆映花黃, 長平:如此斷腸花燭夜, 世顯:不需侍女伴身旁。 長平: 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 帝女花帶淚上香,願喪生回謝爹娘。 偷偷看、偷偷望,佢帶淚帶淚暗悲傷。 我半帶驚惶,怕駙馬惜鸞鳳配, 不甘殉愛伴我臨泉壤。 世顯: 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鴛鴦侶相偎傍, 泉台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 長平:唉,惜花者甘殉葬,花燭夜難為駙馬飲砒霜。 世顯:江山悲災劫,感先帝恩千丈,與妻雙雙叩問帝安。 長平: 唉,盼得花燭共諧白髮,誰個願看花燭翻血浪。 唉,我誤君累你同埋孽網,好應盡禮揖花燭深深拜。 再合巹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讚註駙馬在靈牌上。 世顯:將柳蔭當做芙蓉帳,明朝駙馬看新娘,夜半挑燈有心作窺妝。 長平:地老天荒情鳳永配癡凰,願與夫婿共拜相交杯舉案。 世顯:遞過金杯慢咽輕嘗,將砒霜帶淚放落葡萄上。 長平:合歡與君醉夢鄉。 世顯:碰杯共到夜台上。 長平:唉,百花冠替代殮妝, 世顯:駙馬枷墳墓收藏, 長平:相擁抱, 世顯:相偎傍, 合:雙枝有樹透露帝女香。 世顯:帝女花! 長平:常伴有心郎! 合:夫妻死去樹也同模樣。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