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03 09:42:52瀏覽507|回應1|推薦5 | |
天平和阳光--论史的态度 无论是天下还是中国论坛,两岸同胞就史观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争执了.今天竟然里克尔梅副市长也坐不住发几句牢骚,实在说明觉悟哥搞的他受不了的.从我对里市长的感觉来讲,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朋友,并且有很开放的思想,愿意接受大陆网友的很多说法,仔细思考. 我个人感觉,觉悟哥在中国论坛和过去在天下的表现,与YST和他的精英追求者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觉悟哥大部分的文章还是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并不像天下反毛一样,胡说八道,毫无价值.这一点值得肯定.我也一直认为,两岸统一最关键的就是文化认同感,在这个认识上,我很提倡两岸网友进行史观的交流和辩驳,甚至吵一吵也好,只要有理有据. 问题是:觉悟哥虽然肚子里有货,我不觉得他的态度和清绪是对的,甚至我也会有些厌烦:一天看到好几篇反蒋檄文,大标题都是类似蒋公毫无建树,国民党堪比垃圾,等等等等.说实话,不说文章本身言之有物,就算篇篇皆是滕王阁序,我也是要看烦的.更何况觉悟哥还是充满情绪化的写这些文章,不免就偏激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真的一无建树吗?虽然我很看不起二者,但无论从历史还是文化观来看,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都是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能因为他们犯过错,出过丑,就一帮子打死.觉悟哥现在这样的做法,和那些反毛反共的蓝绿愤青们又有何区别? 我们换位思考:土共现在好吗?今天的土共和49年前的国民党其实很多地方很相似,除了军工搞的好,除了不卖国.那么,因为土共今天的问题,台湾网友无视土共过去的贡献,大陆网友会开心吗?会认可吗?我们离开天下纵横谈,不就是因为天下有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客观和不公允的态度吗?那么,我们为何反而又要对国民党和蒋介石重复这样的态度呢? 诚然,觉悟哥的文章很多都是有理有据,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问题分析的很好,有台湾网友建议要开"觉悟哥"专栏,认为这对被洗脑过的台湾同胞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这一点我承认,我也很赞同.交流就是应该告诉对方我们这边的故事,让对方自己做出判断.但是,交流的态度是关键:台湾网友对大陆的诬陷和诽谤,我们都不高兴的,那么,觉悟哥每天N遍的缴蒋檄文,即使是言之有理,是否能够让台湾同胞接受呢? 中国人说:晓之以理,但前面还有一个动之以情. 也许是因为台湾网友过去在天下把大陆网友冲击太厉害,大陆网友受了很多不公的待遇,才导致了觉悟哥的愤然,这一点,我很理解.但是我觉得如果采取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频率,同样的情绪,那么,交流是毫无用处的.这已经不是一个辩理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到对方情感的问题. 情感上,我们要包容和体贴,因为我们是大哥. 我虽然是毛派,但只要有理有据,我能够平静的分析毛泽东的错误,虽然我不喜欢蒋公和国民党,但我仍然认可他们的功绩.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说到底,是我们能够分析的清的吗? 我们有资格去完全否定任何一方吗?他们共同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否定他们,就是否定我们的血液. 两岸的交流,论史是必须的.但千万不要再走进情绪化的人身攻击中去,那样毫无意义.史学上说孤证不立.无论对待毛或蒋,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的优缺点分开来看待,更不能把他们的行为放在大时代的背景外去看待,蒋介石为什么清党,为何消极抗日,不可能只是他个人情绪利益的结果,必定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苏共的介入,中共斗争方法的极端和蒋自己的性格缺陷),同样,毛的文革和反右也不是因为他想当皇帝,而要考虑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这些事情,不是几句情绪的骂街就能说清的. 所以,我始终认为读史,一定要客观公正,至少态度和情绪上需要如此.每个人心中应该有杆秤才对. 另外,应该对蒋和毛都给与足够的尊重,这两个人一起书写了孙中山身后的中国现代史,如果我们只知道去找他们的缺点,埋怨他们的失败,而不把眼光放在他们成功的经验上,我们又有什么出息?又有什么进步? 两位先人估计要在天台号啕大哭:我们都已谈和,何以后代却如此不争气? 要阳光的看待历史,这样才能学到真正值得学的东西. 对于中国论坛的运作,为了避免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我有一些想法,各位管理员可以参考一下: 1 中国论坛应该开辟论史专栏,为两边的思考青年提供舞台. 2 专栏专门讨论国共史和内战史,从孙中山时代一直讨论到今天两岸关系都可以. 3 以往在天下或中国论坛,网友们往往就毛或蒋随意发文攻击,毫无意义,无的放矢,对两边都是对牛弹琴.我觉得,我们的论史应该改变一下这个局面: 两岸朋友论史,发文必须提问题:比如说台湾朋友可以提:为什么毛发动文革,大陆朋友可以提:为什么蒋要清党?这些问题,必须是针对毛或蒋的行为和策略,而不是他们本人.有了这些问题的指引,讨论便容易有的放矢,不至于走人是己而非人的互相人身攻击. 另外,为了保证辩论的质量,我觉得双方在一周内只能各写一个问题,比如说这一周,毛派发一问,蒋派也可发一问,大家可以互相讨论,解答,一周内最多两个论题.这样,可以保证论题的质量和辩论的质量,因为一周出一个问题,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双方辩友都可以为论题辩论,希望尽量以跟贴方式辩论,除非是长篇大论的反驳,否则还是不希望有太多的文章就一个论题出现,看着头痛. 双方辩友应该用比较正式和严谨的辩论语言,对对方也应该抱有尊重. 另外,对于论据,请一定注明参考文献. 不知道管理员们意下如何?我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可以保证有效健康的交流方式.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