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0 15:19:49瀏覽1474|回應5|推薦25 | |
不常看電視的我因緣際會之下,成為「超級星光大道」的觀眾。剛開始純粹是外行人看熱鬧,但越看卻越有「感覺」,除了佩服節目的設計與規劃外,也開始感嘆起為何沒有一個屬於熱愛寫作者的超級作家大道呢? 感嘆從「百人初選」就開始。經過外部初步篩選成百位參賽者後,主辦單位要求一百名參賽者演唱,同時評審可以按燈給分,在30秒的時間內若評審給的燈(分數)沒有達到10分的就落選,若達10分則可表演加分題,而達到15分者便算過關。 規則定得很殘酷、很現實,也跟閱讀小說很像。想想看,一個讀者在書店,經過琳瑯滿目的書籍,如果沒有吸引人的標題,引不起拿起來的興趣就會忽略過去,這不是就是典型的「秒殺」?難怪許多名不符實的書越來越多,因為聳動才能引起讀者興趣。即使標題夠吸引人,也不代表書就能賣出去,當讀者翻閱時,書封面封底的文案、前言(序)、乃至於一小段開頭,若是不夠有趣,一樣會被放回架上,如此的挑書過程,恐怕跟星光大道的30秒淘汰賽有得比。即便是參加文學比賽,評審要讀的文那麼多,不見得願意花力氣看完整的故事,「秒殺」的狀況依舊存在,會被一而再、再而三仔細評判的,都是複審以上的文。所以,看到星光大道的初選,我心有戚戚焉。 「秒殺」意味著參賽者必須一開始就拿出亮眼的點給評審看,所以從「頭」開始唱歌人的被淘汰機率較大,聰明的歌手會將好聽、激昂的副歌開始,以美聲餵評審的耳,將自己擅長的地方瞬間展現出來,留下來的機會便大增。這也意味著以「溫火慢熬」、「好酒沈甕底」的方式寫小說較難通過「秒」的門檻,就算不能讓讀者或評審驚豔,起碼也要讓他們有「讀下去的慾望」,對於需要讀者認可的寫作而言(自爽的就不用管啦),好的開始,確實是成功的一半。 接下來的「音樂主題性歌曲」、「拿手歌曲PK賽」亦十分精彩,前者是找一首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歌曲,後者是選擇自認拿手的歌曲比賽,但無論是哪種,都是在考驗參賽者的「選歌」能力。個人以為這方式很高明,不但可以看出參賽者的個性與生長歷程,還可以瞭解他對自我實力的掌握,實力不到位而選擇高技巧性歌曲者,在此時很容易被淘汰,因為「眼高手低」。 寫小說也是這樣,有些題材與故事確實很好,可惜寫作者不見得能夠處理,書寫自己難以駕馭的題材說好聽叫做挑戰自我,但下場通常是小說難以讀懂甚至不好看,也就是「文字不足以承載故事」,然而,要「認識自己的侷限」,並不容易,多數寫作者如我,都需要花時間摸索、探求,才能瞭解自己能處理怎樣的題材、功力到什麼境界,甚至包括自己適合寫哪類型的文,因為喜歡的不見得適合。 在這個階段,多方面嘗試是蠻不錯的作法。星光大道上有許多參賽者也是經過一場一場的比賽,才逐漸確定自己的方向與路線,雖然有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怎麼唱最好、唱什麼會得到掌聲,但我覺得太早定向有些可惜,因為不趁著自己實力與他人還有差距時,多方練習,等到成為大師級的作家(或歌手),更難去嘗試「異端」,因為怕「丟臉」,被人家說大師也寫得不怎樣時,那種感覺肯定不好,所以我覺得不如趁沒名時多摸索來得好。不然,就要真有本事做到超級大師,例如李安,他拍「色,戒」人家不會只說他是A片導演,還會認為他是努力嘗試,因為其國際偉大導演的地位早已奠定,換成一般導演,恐怕只會被說是賣弄情色。 據說該節目之後還有「一片歌手」的PK比賽、與老將合唱的比賽,林林總總的比賽方式讓我頗羨慕,常常幻想要是寫作也有類似的競技場該多好!因為這表示可以有評審當場講評,還有不同型態的「練功房」,甚至有老資格作家親自指導、輔助,相信總總的刺激能讓我這種非天才型的作家進步許多。 除此之外,超級星光大道是一個「選秀」節目,而不是「歌唱競賽」,進入前十名能夠出唱片,第一名甚至能有個人專輯。將此類推到寫作上,意味著寫作技巧尚可不再是晉級的唯一標準,評審會看這個作家的「前瞻性」,是否「有讀者緣」,是否有「進步空間」,不單以現在的狀況論斷一個人,我認為這樣也是種鼓勵,能讓有興趣寫作的人不至於因為初期的文筆不佳便被淘汰,即使被淘汰也知道「離開的理由」,就會成為歷練自己擅長與缺失的精華,逐漸讓人磨練成長。 在比賽過程中,製作單位就不斷地利用各種方式製造話題,不但替自己帶來龐大的商機,也替諸位參賽者打知名度。我不敢武斷地說他們使用的方式令人激賞,但這樣的商業行為確實能保障收入,保障「下一次再辦」的機會,相對能使「未來明星」比較容易成功。 現在前仆後繼的作家一堆,若有這樣的「超級作家大道」讓大家打知名度,或許,看書的人會越來越多,文化水平也能逐步提升,不過,現在經濟不景氣,或許我的妄想終究是虛空,但提出來讓大家有個點子思考一下,應該也是不錯的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