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3 21:52:44瀏覽2400|回應11|推薦64 | |
○○○●●●○○○ 讀完≪維基解密內幕≫ Inside WikiLeaks之後,上週末到書店逛時,赫然發現暢銷書Inside WikiLeaks的旁邊擺著久聞多時的『駭客經典』Underground一書(見上圖),因為趕著去買菜,便連翻看目錄也省了,就拿到收銀櫃檯買下此書。雖然此書在網路上可以免費下載,甚至還有用電腦語音發聲的免費有聲版可以下載到電腦或手機,聽完全書,但是花錢買書,不僅閱讀方式比較合習慣,更是對作者支持的實際行動。對於喜歡的書,我從來不會在書店免費讀完,除了支持作者之外,也算支持有店面的書店,否則網路書店總有一天會讓所有的實體書店關門大吉的。澳洲的兩大連鎖書店,上個禮拜雙雙宣佈結束營運,其中包括我和兒子每週光顧的書店;我倆都希望有其他買家接下書店,才不致打斷我們週末逛書店的習慣。 ○○○●●●○○○ Underground,中文名稱就姑且稱之為≪地下網路≫。這是一本由維基解密的創始人Julian Assange 朱利安‧阿桑奇訪談、研究,博士、記者及駭客紀錄片製作人Suelette Dreyfus共同寫成的有關1980年代末期到1990中期這一段時間,在澳洲墨爾本的一群在BBS上的青少年駭客與散佈在美洲和歐洲的駭客們在網路上探索、入侵美國及澳洲的政府單位及大公司的電腦網路的個案。其中包括19歲時的朱利安‧阿桑奇以Mendax為匿稱與另外兩位年齡相仿的駭客聯手入侵加拿大的北方電信公司在澳洲的分公司的主機電腦。之後朱利安‧阿桑奇與駭客伙伴被澳洲聯邦警察逮獲,各被判罰金與社區福服務。但是,諷刺的是北方電信公司後來採用這三位駭客所寫的程式來強化其網路安全系統。 其他個案還包括源自於澳洲的駭客所寫的電腦世界的第一隻『軟蟲』Worms程式,入侵美國太空總署NASA,目的只是為了向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傳遞反核抗議訊息,因為那時美國太空總署在『星際大戰』計畫中,正準備將以核能為燃料的太空探測器伽利略號(Galileo Spacecraft)發射入太空,以觀測及搜集木星及其周圍的衛星的資料。這個計畫引起反核能,又是澳洲環保搖滾樂團Midnight Oil迷的澳洲駭客的嚴重抗議,故入侵美國太空總署放軟蟲WANK(Worms Against Nuclear Killers),大鬧總署的電腦網路系統,並且在電腦上留下令美國人摸不著頭絮的署名OILZ。 另外,住在加州矽谷的高中生,經由住在墨爾本的高一小男生駭客的網路交談中得知後者在電腦網路玩耍時,不小心以其高超的技術撞到美國花旗銀行儲存沙烏地阿拉伯皇室、政要及石油富商以信用卡從事大金額嫖賭的交易檔案;同時不小心看到美國某公司牽涉政府機密的交易。加州小男生駭客依墨爾本小男生駭客指示,也入侵相關網站玩耍,從此兩人分別被兩國的聯邦秘密警察盯住,成為兩國共同打擊網路犯罪的嫌疑犯。加州小駭客後來還因此展開兩年的逃亡生涯。 其他還有在澳洲與德國串連的兩位不到二十歲的駭客,入侵美國網路安全專家的電腦偷取被美國政府列為國家機密且嚴禁輸出的加密程式原始碼和解碼密語,為的只是證明自己的技術無可匹敵。 依據朱利安‧阿桑奇當時在網路駭客圈子獲知的訊息,八〇、九〇年代,墨爾本一帶的駭客所入侵的電腦網路有如一本名人錄,裡面充滿了美、澳多國的政府、軍事、研究機構、大學及跨國大公司。年輕的駭客們幾乎都清一色是十幾、二十歲出頭的男生,女生非常少;他們不嗑藥、不抽煙、不酗酒、不交女朋友,因為這些都會擾亂他們的神志,而當一個駭客需要高度清楚的頭腦及反應力。他們多來自單親或親子關係生疏的家庭,在學校成績中等,經常被老師評語『不夠努力』,而事實上他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網路世界裡,以成功入侵高安全措施的網路或取得難以得到的檔案,做為戰利品,用來炫耀、用來在駭客群中排老大、小弟的順序。對外,他們總是保持低調,因為若是太高調炫耀,入侵的帳號容易走漏,被網管人員封殺,那他們就沒得玩了,得另起爐灶。 那些入侵網路取得資訊以獲利的人,在Underground一書中是不被認為是駭客的;書中所稱的『駭客』,是必須符合一些原則的;比方說:不可以破壞入侵的電腦系統,不可以摧毀資料,動過的東西要歸還原位,複製的資料不可賣給他人圖利。所以嚴格說起來,本書所謂的駭客可以說都是一些在網路世界探索邊境的人。尤其在八〇年代,那時的網路與現在非常不一樣,我初入資訊業時還是那個網路時代,那是以非常昂貴、通常只有政府、研究機構、軍事單位或大公司才能擁有的大型電腦為主的網路世界,一般人是無法接觸到的;要學會操作這些大型電腦或想學在這樣大型電腦上能跑的程式語言都必須是這些大機構的員工,因為一般人是很難取得這些大型電腦的操作手冊,因為這些手冊都被這些機構牢牢與主機電腦鎖在機房裡。這更增添了年輕駭客對這些大型電腦網路的興趣與挑戰心理。 題外話,我依悉記得第一份電腦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是在雪梨的一所大學教學醫院,所使用的美國德州Digital Equipment電腦公司所製造的DEC VMS系統電腦,與本書所描述的WANK 軟蟲所入侵的美國太空總署的電腦系統是一樣的。那時的電腦都是黑底綠字的文字介面,與現在的多媒體圖像介面非常不同。硬碟的儲存量,在那時,整個醫院的會計系統所使用的硬碟有四『大』個,每個2GB,總共8GB;說『大』,指的是體積大,每個硬碟大約與一般澳洲人家用的晚餐餐盤一樣大!兒子這學期開學時,老師規定帶到學校的文具之一是一隻2GB的USB,我這慷慨的老媽幫他準備了一隻4GB的USB(相當於十幾年前半個醫院的會計系統儲存的資料量),他高興得謝謝媽媽,用附帶的鍊子掛在胸前,非常滿意。因為有大容量的USB,他就可以存學校的功課和作業以外,夾帶一些Games、照片、音樂或影片到學校與同學分享。十幾年前的『大』硬碟,是現在的網路世代無法想像的。 書中所紀錄的駭客,都在八〇年後期以後,在聯邦網路犯罪法的強力執行下,全部都先後被繩之以法;視犯罪輕重而定,有的啷噹入獄,有的被判罰金兼服社區勞務。嚴格執法的官方所要散佈的訊息是:駭客行為是違法的犯罪行為;然而,在駭客圈的對策則是更為小心,不要被抓。事實上,本書所提及的散佈在澳洲、美洲和歐洲的被朱利安‧阿桑奇認可的『合格』駭客,如果沒有因為知道太多秘密而離奇意外喪生或無故消失人間,或者因為逃避聯邦警察的追捕而精神失常,多在被捕服刑之後放棄駭客生涯,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也許是年紀過了那段青少年的叛逆歲月了吧!僅管他們後來各有另一片天,他們卻都不後悔年輕時的駭客生涯;雖然他們對於曾經為網管及網路安全人員製造麻煩感到抱歉,但是基本上認為他們所認同的『駭客』行為,沒有傷害任何人或電腦系統,所以不算犯罪。然而,在法律尚未修訂之前,奉勸大家還是不要以身試法! ○○○●●●○○○ 讀Underground一書,比讀Dan Brown的≪達文西密碼≫還來得緊張刺激,不僅因為書中得駭客角色都是真人真事,更因為書中所敘述的電腦程序指令、檔案結構和電腦網路使用者的一些習性都非常真實,所以,當駭客在逃避聯邦警察或者被捕時,都令讀者倍覺傷感。兩位作者的合作,使得原本專業的一些概念變得簡單易懂,是此書能贏得非電腦從業讀者好評的原因之一;而對電腦從業人員來說,又寫得非常寫實,就難怪此書有『駭客經典』之譽。 我個人的感覺是早期的電腦網路的漏洞有很大一部份是使用者的人為疏失和電腦系統的安全漏洞。比方說,使用者的帳戶不設密碼或者密碼與帳號相同;電腦系統准許共用帳號或是電腦系統准許使用者用同一型式的密碼。這些都是當時的駭客所特別搜索的綁架入侵帳號的方式。現代的個人電腦在上述各方面都有特別的防範措施,駭客要入侵變得沒有以前容易了。 還有比較值得擔憂的就是現今駭客行為,從以前的單打獨鬥或駭客兩人、三人組,變成有組織的在暗地裡與某些政府的情報機構掛鉤或者成為大公司之間的商業間諜,所能造成的損壞,真是不能與八〇年代的網路駭客相提並論。 讀此書,同時也讓我了解到朱利安‧阿桑奇之所以會創立維基解密的原因。朱利安‧阿桑奇年輕時在網路闖蕩的駭客經驗,讓他看到許多不公不義不對的事。在秘密的遮羞布之下,許多政府與大公司做了許多非法或不道德的事。以澳洲人特別講究公平(Australia fair)的價值觀之下,朱利安‧阿桑奇創立維基解密似乎是挺自然、有脈絡可尋的一件事。 ○○○●●●○○○ WikiRebels 維基叛逆 : the documentary about WikiLeaks & Julian Assange 維基解密與朱利安‧阿桑奇的記錄片 參考資料: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