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唐玄奘精神對現代人的意義與重要性
2010/10/10 15:54:50瀏覽403|回應0|推薦0

論唐玄奘精神對現代人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一是追求信仰、選擇信仰、踐行信仰、保持信仰、忠誠信仰的虔誠精神。這種追尋信仰歸宿、安頓心靈世界的精神對目前中國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對中國這個信仰淡漠的民族來說,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啟示意義。李教授就此回顧了幾年前他在以玄奘為主題的一次佛子夏令營的講座中,以《信仰的力量》為題,盛讚玄奘的信仰及其對當代中國的人的借鑑意義。

 第二,高遠的志向,宏大的誓願,積極有為的崇高精神。玄奘早在13歲時就因其長兄的影響而信仰佛教,並立下「遠
如來,近光遺法」的志向。時人稱其「廓宇宙以為志,繼聖達而為心」。唐太宗因為其「委命求法,惠利蒼生」而大為嘉獎。李教授說,這種崇高的志向,對當代青年學生尤其具有教益,因為現在是一個隨波逐流的時代,只顧眼前利益,缺乏宏偉志向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通病,玄奘的這種精神有利於對治鼠目寸光、狹隘短視、缺乏生涯規劃的時弊。

   
第三,虛懷請益、不斷進取的好學精神。玄奘在國內時就好學善思,名聲大振,為瞭解決心頭的佛學疑惑,她不惜千難萬險,去印度求法,到
達印度後不辭艱難地幾乎訪問了當時五印度所有的著名佛教學者和婆羅門教有識之士,真誠地向他們請教,體現了虛心向外國學習勇氣和魄力。李教授說,中國人從
古到今基本上就是佩服兩種人,在古代中國人佩服印度人,近代以來中國人佩服西方人。所以,古代傳入中國並融匯到中國文化之中的是印度的佛教文化,而近代以
來傳入中國並被廣泛接受的則是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以及馬克主義。玄奘的虛心好學就代表了中國古代向印度學習的勇氣和膽識。

   
第四,深解義理,辨析入微,熱
愛真理的理論興趣和創新精神。李教授說,當今時代中國佛教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缺乏理論情趣,佛教義理的思辨與闡釋推廣在以禪宗和淨土宗為主的當今佛
教領域未能興盛起來,這種情況是宋代之後中國佛教界開始出現的一種頹廢狀態,直到今天很多學者認為這依然是當代中國佛教的一個頑疾。玄奘的這種好學善思的
理論情趣是有現實意義的。

   
第五,面對困難勇於承擔、經歷艱辛百折不撓的英勇獻身精神。玄奘往來印度,穿越茫茫流沙,翻越重重雪山,既遭強盜搶劫,也遇仰慕者強留,幾度生命垂危,克服了語言障礙、山川阻隔、人事紛擾、生活艱辛等許多方面的問題,體現了堅忍不拔的英勇獻身精神。

   
第六,眷念中土、熱愛祖國的故土情懷。玄奘去印度取經是為瞭解決中國佛教界所遇到的理論疑惑,所以,他在印度雖然獲得了至高的榮譽,也受到戒日王優渥禮待,但他一直未忘回歸故土。他在印度一處觀音像前所問的三個問題之一就是能否安全回國。可見回歸故土始終是深藏於心的情懷,這是一種發自肺腑的真誠的愛國精神。
   
第七,淡泊名利的超脫精神。玄奘曾經自述其去印度取經不是為了獲得供養,在印度成名後戒日王重施法師金錢一萬,銀錢三萬,上等衣服一百套。十八國王亦各施珍寶,法師一皆不受。印度的鳩摩羅王也曾慇懃挽留,極力供養,並答應為他建造一百個寺院,都被他婉言謝絕。回國後,唐太宗曾兩次希望他能還俗從政,輔佐朝廷,但也未能誘其心志。道宣讚揚其「言無名利,行絕虛浮」,中國著名的佛教史學家湯用彤先生評評價玄奘澹於名利」、「人格極高」。
   
第八,融
會各家的寬容精神。玄奘去印度主要是為瞭解決他在瑜伽行派方面的疑惑,說明了他對該派學說的情有獨鍾。但他在印度取經以及回國後的翻譯過程中,卻是的大小
乘並舉,顯密教兼具,對佛教各主要學派的基本經典都沒有從他所持的立場加以排斥,從而翻譯出大量的小乘經典和中觀學派的經典。他甚至對教外的一些經典,如
勝論派的根本經典《勝宗十句義論》也拿回中國並如實譯出。他還應印度童子王之請把中國道教的根本經典《道德經》譯成梵文。在玄奘生活的唐初和印度戒日王統
治的時期,正是儒釋道三教鬥爭和印度婆羅門教與佛教等沙門思潮鬥爭最為激烈的時期,玄奘在激烈的鬥爭中能夠保持不偏不倚,正是因為玄奘具有融會認同的寬容精神。

   
第九,惜時如金的勤奮精神。玄奘一生始終把他的全部身心投放在求學和弘法的大業上。尤其是回國後的譯經,更是惜時如金。他每天對當天需要完成的任務都有詳細的安排,做到計時分業。如果白天不能完成,晚上也要補足。道宣曾經說玄奘精厲晨昏,計時分業。虔虔不懈,專思法務」。玄奘這種刻苦勤奮的精神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十,面對皇權、善於應對、苦心爭取的政治智慧,這是玄奘的另類精神,在當今學術界有人可能會對此有所懷疑,認為玄奘有依附乃至奉承皇權的傾向。李教授認
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只有玄奘最有資格也最方便麵對專制體制,擔負起為佛教爭取正當權益和平等機會的大任。所以,玄奘與皇權的交往正表明了玄奘不惜委屈的
慈悲,勇敢承擔的風範,以及善於周旋的政治智慧,這是極為難得的處理政教關係時的勇敢面對精神。更為可貴的是,玄奘在面對壓倒一切的皇權時,他保持了出家
人獨立、自信、尊嚴的品格,這種尊嚴不但與歷史上那些阿諛奉承之輩劃清了界限,而且也是對當今那些在權力面前失去個性、喪盡自尊、缺乏獨立、拋棄自由精神
的知識分子的一個歷史呼喚。玄奘與皇權的交涉,保持了他本人以及整個佛教的獨立品格,不但取得了皇室對佛教的大力支持,而且奠定了中國政教關係未來發展的
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448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