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何梁漱溟曾說,佛教思想高於儒家思想?
2019/08/02 15:10:49瀏覽427|回應0|推薦0

為何梁漱溟曾說,佛教思想高於儒家思想?

原創 兮兮說事兒 2019-07-31 23:03:21

梁漱溟,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儒家知識分子之一。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早年曾一度醉心於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一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讓他聲名鵲起。後來積極地投身於鄉村建設,希望可以通過實際行動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他與毛澤東的兩次交集,更是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從《吾曹不出如蒼生何》、《這個世界會好麼?》等書名就可以看出梁漱溟作為儒家知識分子的擔當。

我專訪到了梁漱溟的次子,現已91歲高齡的梁培恕。梁培恕向我們回憶了父親的生平與思想,並對其父一生做出了客觀的總結。梁漱溟一生積極思考著中國文化的問題,為儒家思想的轉型,國家的自立富強積極尋找改革的良方

梁漱溟:世界文化未來必依靠中國文化

問:首先,請您談一下對於您的父親——梁漱溟先生的印象。美國學者艾愷(Guy Salvatore Alitto)出了一本書,書名《最後的儒家》。但梁漱溟先生自己卻並不認同艾愷的這個定位。

梁培恕:我跟艾愷先生很熟,所以我沒好意思當面對他說,我其實也不同意這個觀點。我父親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世界文化未來必須要依靠中國文化,資本主義的物質文化終究過去。

物質文化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階段,越上古的時候物質的需求就越匱乏。後來隨著社會發展程度的提高,條件越來越好。好到什麼程度?現在每個人沒有手機簡直不能活,沒有汽車也不行,都到了如此的程度。但我父親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之後,物質文化就到了它的末期,資本主義之後將是社會主義

問:梁漱溟先生所提出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有何不同?

梁培恕: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他們認為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標誌是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當物質生活不再匱乏之後,人們對財產以及資產的關注程度就有所降低。因為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彼此之間無需區分你我,這就為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提供了一個必要條件。

我父親認為,物質需求當然也是必要的,如果人不能滿足其自身基本的物質生活,那麼其自身的生存就無法保證,所以必須肯定人對物質的需求的正當性。但人卻不是只有物質生活,只有物質生活的話,對於人來說將會帶來很大的痛苦。

其實,現在的中國人已經嘗到只有物質生活而沒有精神生活的痛苦。所以我父親預言:未來的社會,未來的人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接受中國文化。

問:梁漱溟先生曾談到西方文化是一種向外用力的文化,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居人類文化發展第一階段。

梁培恕:西方是通過向外索取來滿足自己,而中國有所不同,是向內用力,把自己的精神調節到恰到好處,同時與所有的人處於一種恰當的關係中。

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維都充滿著,或者時時都不忘記自己應取適當的態度,同時與別人也是處於適當的關係中。

例如孔子在《論語》中提到的“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即君子即使是在吃一頓飯的時候,也沒有忽略對自己的要求。引導人不只追求物質以及不把自己當作核心來對待一切,這個居人類文化的第二階段,是人類的未來的生活狀態。

共產主義裡包含佛教破我執的思想

問:梁漱溟先生也修身,他的日記裡面曾記載他讀了許多修身的書,有時候還是感覺不行,修了一輩子還不行,不斷在追求。

梁培恕:他談的是儒家意義上的修身。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破我執,而我執就是指唸唸不忘有一個我。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個體,我執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極不容易達到這一境界,不能要求大多數人破我執。徹底的破我執是無法要求的。

但是,不同程度的破我執,於個人於社會都有益處。他自己曾反思,在破我執方面的修養還不夠。他雖然沒有貪慾,但有時候還是很在乎自己。

極端的破我執,是我不在乎我自己了,別人怎麼看我,我都無所謂。但他有時候還是會懊惱,比如他有一次在日記裡就寫了這樣的情況。

他有次在北京西山八大處住,到那兒住主要是因為清靜。但那邊工作人員說話不禮貌,他心裡面就有一點不舒服。後來他在寫日記的時候,覺察到自己對這種小事還不高興,證明自己的心態還不是很好,還是太小氣。這只是一件小事,對普通人來說,大家並不會檢討這個事,但他會檢討。


其實,在共產主義的經典著作裡面,包含著破我執的成份。雖然他們強調的破我執並不是佛教意義上的,但是也提出忘我的號召,而我執太深的人其實不理解革命。

梁漱溟不對人板臉 流傳照片失其本色

問:之前我也曾採訪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先生,我曾問了一下他印象中的梁漱溟先生,他說他能感覺到梁漱溟先生身上有一種儒家的威儀感,您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梁培恕:他其實並不對人板臉,但他也不屬於言談舉止很鬆散自如的人。他大致是一個和藹的人,我沒見過他斥責任何人。

他不嚴肅,所謂“不嚴肅”就是不板臉,中國人所說的板著臉或者一種言行很拘謹,他這個沒有,他也不屬於那種好像給人一種很放得開或者類似松散自如的那種,也不太多。他大致是一個和藹的人,又是有決斷力的人。

問:但是現流行的一些梁先生的照片,給人特別嚴肅的感覺。

梁培恕:其實現在流傳廣的恰恰是不對的。橫眉怒目的那張照片就不好,但社會上流行那張照片。

前些時候,有出版社來找照片,我說你不要用這個,我給你另外的照片看看,看其他照片你就會發現不同。

在我的記憶中,我沒有見過他和人發生過衝突。即使偶爾說話的聲音大了,也只是眼睛有光,處於亢奮狀態,僅此而已。那都是在某一個人屢次犯錯時候,他會有怒氣,平常倒是沒有的。

通常情況下,他不會讓別人失望。比如,他的一個學生寫了一件關於父親在四川過生日時的事。他與學生共同吃飯,給他祝壽。有一個本來不熟悉的人再三向他敬酒,他並沒有拒絕,跟我父親熟絡的人覺得這個年輕人有點不太合適,怎麼沒完了地敬酒,但我父親並沒有表現出不悅的神情。

佛教境界最高 因把仁愛擴到一切有生

問:梁先生後來以一種文化的眼光分析中國社會,但是很多人不太理解他為何要把印度思想排在第一,把中國思想排在第二,西方思想排第三?

梁培恕:這說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學術問題,或者說是關於人類進化的問題。為什麼要說得這麼高?人們對於物質的需求是越往上走越不知滿足,拿我來說,在零下十度的天氣,我不會著急,因為我櫃子裡的衣服厚的薄的都有。

但是對只有一個小箱子的打工者來說,天氣變冷變熱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問題,對我不是對他是。所以我們不能夠要求人超越這個東西。但是我父親為什麼說佛家思想是最高的?

實際佛祖釋迦牟尼之所以出家,正是因為他生活條件非常優越,是尼泊爾王國的太子,他無憂無慮,反而看到許多人為生存而奔忙,他覺得這是一種極大的不幸。他是為這種必然現象悲痛。

我父親有一句話也是這樣,一切不仁都由於有隔,而人心可以無隔,比如我和烏鴉是通的,我和樹是通的。不要說烏鴉是鳥我是人,不是的,所有的生物都是相通的,都是宇宙大生命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是同一個痛苦同一個愉快。

從另一面說所有的惡都由於侷限。通和侷限是正相反的,通是沒有侷限。美國和中國有侷限,各為自己考慮。你和我有侷限,所以也會各為自己打算。當今盛行的西方思想正是把個人抬到最高,包括跟自己的父母都是切割了的。

我父親認為佛家思想境界最高,把仁愛擴及一切有生之物,這個是最高的境界。孔子的境界,他說孔子是住世的,相信人有理性能自覺,即可以建立可信賴乃至舒暢的生活。他給人以很多的自由,包括思想自由。

一般人談孔子會從多方面講,父親不然,每次講孔子總是只舉幾個例子,都說明孔子要求一個人自己選擇你是什麼,哪個是善的,你自己認為哪個對就去做。這個和宗教的思維是相反的,宗教以另一個世界恐嚇和吸引人,比如基督的十戒,如果一個基督徒犯了十戒,就如何如何,孔子從不說這種話。

最好的例子是子貢問孔子,每半個月舉行一次儀式祭天,每次都要殺一隻羊作為供奉,這是不是太浪費了?我們舉行這個儀式不殺羊行不行?孔子回答,你注意的是不浪費一隻羊,而我注意的是敬天的禮節,“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各有所重,可以討論。

他的另外一個學生說,父母死了,要守喪三年是否太長。孔子問他不守三年是否過意得去,回答說過意得去。孔子說那麼你可以這樣做。

問:我還有一個感觸比較深的,梁漱溟先生曾說“以出家的精神去做鄉村建設工作”,現在很多人一提到佛教就認為它是一種厭世的宗教。

梁培恕:人常會有厭世傾向,宗教的作用包括幫人解決這方面問題,但宗教也激發奉獻精神。所以他才對學員講這番話,他認為佛教的宇宙觀是最達觀的,無我而救世。

我父親有一句話,不止是中國的佛教,宗教在傳播中都必然要適應不同的文化。現在燒香求什麼?求佛家保佑,這是有所欲。信徒水準不會一樣,不免向庸俗方向發展。

問:梁漱溟先生在北大講印度哲學,要講究原本的佛教精神和佛教思想。

梁培恕人常會有厭世傾向,宗教的作用包括幫人解決這方面問題,但宗教也激發奉獻精神。所以他才對學員講這番話,他認為佛教的宇宙觀是最達觀的,無我而救世。

當然他後來很快就意識到,佛教至少在當前是少數人的事,你用佛的態度看人世,所有的鬥爭都是不應有的,當時那種情況不可能。從佛的精神而得救是遙遠未來的事。

問:佛家講的是苦,而儒家孔子講的是樂,孔子《論語》裡面許多話蘊含著人生的樂。

梁培恕:佛家所說的苦是說一切生命都要求生,這本身就是一個苦。比如現在很多人為了掙錢出去打工,把孩子留在村裡成了留守兒童,苦不苦?小孩苦。他打工的人也苦,心裡惦記著孩子但回不去。

所以眾生為了活著而受苦,佛家認為是不能忍受的,他否定這種狀態。孔子他是現世的態度,在這個情況下你應該怎麼辦,而不是說我根本就不要這個生活。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12832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