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教與中國藝術
2010/10/09 21:18:10瀏覽281|回應0|推薦0

 佛教的東傳,是東方文明的偉大成就與驕
傲。今日中土廣闊無垠的文明版圖,上至最高棱線的喜瑪拉雅山區,下至最低底線的台灣沿海低凹地區,幾乎都有佛教的影像音聲遺緒。哪怕在語言、儀式、信仰等
各方面,再被土著化下去,佛教化的精辟身形音像,仍然識之便明。特別是因緣於東傳佛教教義而來的佛教藝術,更是無所不在,無時不與地生活在我們現今的五覺
世界神經未梢中。試看國內收視率極高的
Discovely頻道,只要談到東方各國,哪怕是現代科技文明、民主政治、經濟成就、國民行為等,當進入東方
“人”的生活世界與其精神思惟探索時,佛教文化的身形音像就自然化生、自然呈現,令國際的視覺性思惟自然地走進東方無形又似有形的隱性精神生活文明核心
——佛教化的巨大藝術身形境地中。


   
 二千年來,東方佛教一波波涌進中土,一陣陣吹向山海,佛陀的精神教義有如萬仞瀑布而下,直接沖擊灌溉洗滌中土千年人心,佛教的義理修行則如萬縷春風,直
接微綣拂面,溫潤普降塔剎佛寺。一代代高僧睿智、一盞盞美德點燈以及一棟棟的佛寺音聲、一座座的塔林畫飾,就這麼相繼薪傳融匯,弘播流布,終而開啟佛教藝
術進駐中土的長城大河,使漢傳系統的佛教藝術成為當今世界極為亮麗顯耀的文化明珠。世界重要的博物館,尤其西方的大英、法國基美、美國大都會、費利爾等,
莫不以中上千年造像藝術的雄偉睿智,置於重要展示人口作為鎮館之寶。


進入中土藝術文明


   
 漢傳佛教所展現的藝術成就,更驅使中上文化走進現世山林之美而直接觀照與汲取,這也是中土藝術文明最不能或忘的一章。眾所周知,山水盡是中上人士的最
愛,故一談起山水畫研究者皆上溯至戰國時代的莊子山水美學。然而這套中土人士極致的美學寶典,為什麼在戰國,以至西漢、東漢,甚至三國都不出現可以相互對
應的山水作品?而一直拖到五胡十六國后的兩晉六朝才出現極有品味,且深化的山水畫論與山水畫作呢?那正是東傳佛教來到中土深化三、四百年后的中上叢林山水
修行美學與其文化結晶的成果,終讓山水畫書作正式亮相顯影。而山水畫的二大用色系統,不論是金碧或潑墨,皆可見及當年胡僧帶來用色彩繪壁畫的遣緒與影子。
再看宋初以大山頭為正中的山水畫作若往前看,敦煌金壁輝煌的大凈土變相圖中,抽去主尊的阿彌陀佛,補上山水的大山頭,可說正中下懷一氣呵成,宛如天衣無
!而中土重要的山水畫書大師,在其生活習性中,又哪有不接近佛家修行式的自然禪林之境呢!這樣看綿延萬里的漢傳佛教藝術,其實真正的落點,似乎就是正中
直指中土人土心靈凈土最美最純的山水畫作生活作息。


影響世界藝術


     
漢傳佛教藝術,在中土生根后,便不斷向著鄰邦伸展佛教修行文化,韓國、日本是眾所周知深受中土影響的最大國度。特別是七、八世紀,兩地留下今天傲世的佛寺
大殿的建造物。例如韓國約建於景德王十年
(七五一):的石窟庵,是新羅時代重要石窟寺院,位於今天慶州市東南十二公里的吐含山東側山腹里。再者,日本奈良
的六大寺,即法隆寺、東大寺、興福寺、藥師寺、西大寺等令人見及大唐大型木造建築藝術的中土極致典范。而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禪寺,會讓人直覺感受到大
唐佛教藝術文化圈的壯大與其散發的生命力量,連遙遠的海東諸國在佛教藝術的衍生對話下,形成一個現世可以留下的佛教文化世界村呢


   
 若以近代藝術而言,來人開創的禪意與其禪畫世界境地的表現,可能是西方歐美現代藝術界的相當著迷的一頁。尤其是本世紀初期,日本國際級的禪學大師鈴木大
拙,有系統、精辟而現代化地將禪的精致凈化純美思想與精神,向西方大量傳達后,造就了西方在思想藝術上的極大影響。像禪意的書法,成為西方抽象畫中極盡美
感的異華再造。前幾年,台北市立美學術館會曾辦類似禪學思想與現代美學的對話研討會。談起藝術家,國人較熟悉的法國趙無極,意大利肖勤、霍剛等,都可見及
禪之意境在現代藝術抽象畫中的生命韌力與直覺觀照。


  
 再如當今國人住宅美學中強調的自然園林生態的空間美感,其實就是來自宋朝人創建的禪意自然空間美學。如果走走京都留下的宋代庭院式的貴族或佛寺庭園,便
可知之。像京都著名的大德寺,寺內有一座座的寺院庭園。那仿自大自然的假山假水,令人更深感禪法中直指心內靈凈的修行生命與其宇宙凈觀力。此雖為千年前佛
教寺院所散發出的禪境庭園美學,然而至今仍是人們心中最企盼的生活空間美感與美化之境呢
!而其背后正是生成於佛教寺院的自然禪式意境。


中土自身的藝術影響


   
 當然,對日、韓,甚至當今世界現代藝術有影響的漢傳佛教,反過來說,對中土自身藝術又有什麼值得一書之處呢?若就表現材質與空間而言,乃在於促使中土走
進以石料素材為主的造像與表觀手法,即一般所謂的石佛造像。雖然之前兩漢亦有石造的翁仲入像之類,但如佛教東傳后,大量且有系統、分類的石像雕造確是從未
見及的。而且由此轉化成直接面對大山大岩塑造的石窟造像,以及壁畫彩繪、泥塑加彩等多元雕刻與塑造手法,還是中上空前未見的。尤其是帶來石窟壁畫內的彩繪
顏色與烘托手法,確是開創中土日后極為重要的另一繪畫途徑。像唐代的金碧山水,以及流傳日本以后所展現的日本畫中的障壁畫,以及近代亦流行於國內的膠彩畫
等,其前身就是漢傳佛教帶來的彩繪藝術種籽。


   
 此外,因於石窟壁畫的大量制作,而出現現世供養者的人物題材,進而開創為寫生描繪人物肖像的手法表現題材。像此次台北故宮博物院欲前往法國大皇宮展覽的
海報中,便有一幅以宋代帝王為主的大頭照。其實這類人物大頭照,在敦煌的五代第六十一窟歸義軍節度使曹氏夫婦像、第九十八窟于闐國王供養像都可見及此類的
大型供養人,甚至有全家全身照的大型供養肖像壁畫
!當然因此因緣,自宋代起,至元、明、清止,歷代帝王人物的肖像畫似乎變為治國人物的傳統般流傳下來,只
是不太知道它與漢傳佛教藝術有著淵源關系罷了
!


   
 而今天旅游大陸各地或台灣,皆可在深山中見及古剎佛塔。事實上,塔剎建造及其技法結構,實是佛教東傳建築藝術中,極其令人敬佩的中土建築文化成就,印度
有塔,傳至中亞亦有大塔,但是如中土或日、韓般,使塔成為叢林山海中,一兼具修行與自然山林生活之境的融合建築,確實不多見。聳峙的高塔,在風和日麗,或
是細雨綿綿中,都別有一番風味,這是在西方自然景致中不易見及享受的。換言之,東方自然景致中這特殊建物開放的視覺美感,還真是漢傳佛教的天生麗成呢
!


   
 而各種塔剎的建造技術與結構組合,更令人發現中土傳統建造的智慧與超群。山西應縣的近代木塔,那幾近七、八層木造建物,還是當今世上少見的木造建築科學藝術文化精品呢?


   
 歸之,二千年的漢傳佛教藝術,更及於當今生活各面。像國人客廳中喜愛的插花藝術。其實也是來自此漢傳佛教的藝術。再者,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中,進講堂聽講座等這些名詞的起源亦是來自以往的寺院講堂。若有心慢慢搜羅,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漢傳佛教藝術遺緒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448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