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提婆達多叛佛背離中道
2010/09/29 17:58:10瀏覽907|回應0|推薦0


「莫輕自所得,莫羨他所得。比丘羨他得,不證三摩地。」

———《法句經》

翻開佛陀晚年教團史,教團的分裂可說是當時最大的事件。雖然教團最終在佛陀入滅後一百年左右才分裂成二十個部派,但佛陀在世時,提婆達多的背叛行為,可說是教團分裂的前哨戰。

佛陀根據自己體悟,反對過度的享樂,也排斥過分的苦行主義,因盲目的苦行主義不僅無法獲得真理,還會產生炫耀修行之傾向。然而,在當時的印度,源遠流長的苦行傳統,卻是衡量真正修行人的標準。即便如此,佛陀還是要弟子們擺脫苦行或樂行主義,以符合中道的生活來領導僧伽。

提婆達多挑戰佛陀的和合僧團。他在某日宣布,為修行人制定更加嚴格的新戒律。這麼做是為獲得一般群眾的信任,因為當時人們都認為苦行是了不起的修行。

據說,提婆達多如此宣布後,帶著五百人(500在佛教表多數的意思)背叛佛陀。提婆達多亦接受了阿闍世王的皈依,許多受苦行主義所迷惑的人,對他稱頌不已。佛陀靜悄悄地吩咐舍利弗和目犍連,要他們把這些五百名愚昧弟子帶回來,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努力下,出走的弟子終於明白自己的錯誤,重回佛陀身邊。


上偈頌是佛陀向那些受提婆達多影響的弟子們宣說的,教導他們不要羨慕他人所得,又警惕大眾說:「人的根性都是這樣的,善良的人容易跟善良的人聚在一起,惡
人則喜歡與惡人結交,猶如水和油不會交融。」對於提婆達多制定嚴格戒律一事,佛陀提醒說:「比丘們啊!你們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訂戒律。」


據說,佛陀有段時間一直避開提婆達多。對此,阿難尊者向佛陀建議把提婆達多送到遠處,但佛陀卻反問:「我不是害怕提婆達多,就算把他送往遠處,提婆達多的惡行在他自己身上,而不在他所處的地方。難道那樣做就能停止其惡行嗎?」

佛陀為阿難尊者說了一首偈頌。「莫同愚人相見,勿與愚人商議。莫同愚人論是非,勿與愚人共做不如法之事。」提婆達多最後因自己犯下的五逆罪而墮入阿鼻地獄。

透過此故事,我們不難知道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正確判斷自己選擇的修行道路是否正確。要讓自己不受虛假聲勢所動搖,這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445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