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共震‧原運再起
2007/04/04 00:20:48瀏覽666|回應0|推薦5

二十一世紀是什麼人的世紀呢?「中國人的世紀?」以前三民主義課本這麼說。「台灣人的世紀?」目前的政客和財團正努力地建構中。中國人也好;日本人也好;台灣人也好;但只要是站在國家機器和資本家利益位置的人,所說所作的任何事,對原住民族幾乎都不好。因此,對原住民族而言,二十一世紀將會是更加艱辛,必得深切面對原住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鍵。

關鍵何在?問題出在人與人之間的共勞共享,協力互助的特性被出賣;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共生共存的臍帶被切斷。於是,人不再被當作是相互依存的共震體,所有的問題就油然而生。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是自然的災害,但很多人為的因素卻擴大了災害的效應。此事的災變如此嚴重,並不僅因為地震強度為七點四級,而更肇因於台灣長期以來,忽略了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土地之間應有的和諧關係,才使所謂的「人禍災情」更加擴大。

在台灣,原住民族始終是與土地最密切的族群,很多老人家至今都還知曉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換句話說,颱風、豪雨、地震等等自然現象,時時刻刻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它原本就是大自然生命體的一部份,是生態系正常變動中的一環。只有當人們不瞭解它,輕忽它,甚至用不尊重或掠奪的態度來對待大地母親時,它才成為一種災難。

前一陣子我到災區的部落去,感覺到夜晚的那種分外寂靜,是很可怕的。我從小在山上長大,知道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山上都有許多生命在活動。然而,地震過後的部落,當白天的車聲、人聲都沈寂下來之後,晚上卻什麼聲音都沒有,好像整個山林都死掉了一樣。這表示當時離開這個地區的生物,至今還沒回來,生態還沒恢復。以前老人家流傳下來的智慧,都說許多動物比人還敏銳;動物既然還沒回來,人就不能放心。

從媒體以及目前的重建政策中,我發現大家有一些誤解,那就是以為地震過去就過去了;但實際上我們不能只看點,只看表象,而是要看整體的面,看影響所及的深層結構。以火山爆發來說,它不僅是影響到了鄰近區域的地理與生態,更影響到大氣層的結構,而這樣子的變化會長期而持續地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九二一地震的影響其實還沒告一段落,因此要如何避免以後發生更大的災害,是大家必須要注意的。

當今的災後重建過程,我覺得有點操之過急;因為地震對生態系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例如,赤裸的崩山地形,必然在豪雨之後帶來土石流的威脅;而地震後造成地下水文與生態的改變,更是必須多年的時間,才能慢慢回復到穩定的狀態。因此,當災區嚴謹的調查報告遲遲沒有出來;當整個地形、生態的循環也還沒穩定下來;卻趕著急就章式的復健,是錯誤的!這種未經反省、深思的重建方式,對未來環境的影響會很大。

劇盪已歇,餘波未平。希望這次地震,能震醒人們長久以來沈睡而貪婪的心靈,讓大眾更加瞭解土地與自然界真正的本質;並能從原住民族的文化傳統裡,重新發掘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且讓共震的生命,成為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脈動源泉!

因此,面對二十一世紀,原住民族沒有悲觀的權力!而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全球弱勢的原住民族共震;具備更為深厚的土地倫理,重新接連和大地母親之間的臍帶。至少有下列幾個面向的問題,大家必須時時刻刻地反省思考:

資本主義全球化問題

例如,WTO可能加速全球資本主義,對第三世界國家以及鄉野地區的剝削與摧毀;當然也必然會對原住民族生活與土地,更進一步地剝削。因此我們必須思考,該如何連結成部落共震體,重塑社會的自我保護機制。

原住民族與環境保育間新的課體

例如,蓋七輕、八輕等石化業,必須大量耗能耗水,電從哪裡來,水從哪裡來?自然是由對原住民族環境權的剝奪而來,我們不得不面對。又如,地震後造成地下水文嚴重改變,炸山搶通道路,更加劇土石流只待豪雨的一觸即發,下游水庫一下就淤塞滿盈,然後又要再蓋水庫,又要再侵奪原住民族的土地,毀壞生態。

資訊化下的文化再生與維繫問題

在當前網路資訊發達的世界,它當然是工業資本主義技術革命更進一步的表現。也因此,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捲入得更深。它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再生與維繫,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我們是要不加反省就依賴它、接受它呢?還是利用這項工具,更加主動地,讓它對原住民族的文化再生與維繫,發揮正面的功能?

總而言之,人與土地被商品化的問題,是根本的關鍵點。如何接續原住民族傳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發揚人與人共勞共享的生命共震精神;打造新的傳統,讓文化再生;應是我們面對二十一世紀應有的基本態度。我們從未跌坐在民族的苦難裡,哀求壓迫我們的民族施捨慈善的小恩惠,台灣原住民族團結救亡的運動,必將在戰鬥的號角聲中再起!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ohomeweb&aid=86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