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15 11:27:22瀏覽140|回應0|推薦0 | |
四聖諦「苦集滅道」是小乘佛法的基礎,佛教徒誤解以為也是大乘佛法的基礎,所以佛法被扭曲了,從大乘般若的角度來評量,這基礎有偏差。
單以「苦」、「集」來說,這是有為法,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至於達到「滅」的「道」,自古以來,修道者有多少人能夠達到「滅」?
如果你是大根器者,那麼恭喜你,但是以常態分配來看,絕大多數的人都非這樣的人才,36年前那些和我一齊修習打坐的人,現今安在?都只想在寺廟中積福、培福,將夢想、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人生了。殊不知「佛自心作,教由魔主」,而一些自稱法師的人,連基本的大乘佛法(參考:探索生命的真相、真理 https://blog.udn.com/abcdefg2010/180005294)都不懂,在我的訪客簿被認定為佛法白丁。
前兩天在某場所看到一位一歲十個月大的小孩,在那場所跑過來跑過去,就不亦樂乎,如果是一位佛教徒看到了,會怎麼想?
「苦啊!你的一生都是苦,如果不修習佛法,那真的就可憐啊!」
如果真是這樣,你/妳為什麼要生下小孩來讓他/她受苦呢?每個人都該強制節育才是,至少回到中國當年的一胎化政策。
但是如果你了解大乘佛法,相信前文的靛藍小孩Brey所言,你會知道,這些小孩真難得啊,朵洛蒂斯坎農說這是第三波志願者來幫助地球揚升,你會對他們升起敬佩之心,而不是覺得他們可憐。除了Brey以外,下面這兩位更小的女孩也是星際種子:
能從「二元對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習到「合一」的第5維度都困難重重,有人還想一蹴即就達到「滅」的境界,是不是太好高騖遠了? 如果你修習佛法10~20年還在原地踏步,那就將目標放近一些吧。
附錄:
苦諦
參見:苦 (佛教)和五蘊
苦諦(Dukkha):經驗向佛陀証明,一切生存是苦。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但使人難以忍受的是諸行無常。生、老、病是眾生所必經的,「我」由五種物質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恆的東西。[20]苦諦(Dukkha),由前綴的du與名詞的kha兩詞合成。「du」有惡、難、不好的、壞、困難、不舒服之義。「kha」指虛空、空間或天空之義。合在一起的dukkha 有困難、不自在、不舒服之義。[21]
佛陀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八苦法」):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世間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22],即所謂「苦諦」,是大乘佛教常用的教法,以此說明世間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謂有漏皆苦。
根據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佛陀也把「苦」分為十一種(「十一苦法」):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23]。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誕生、出生、入胎、再生,還有五蘊中的顯現,還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獲得的內容等,都為「生」[24]。生是許多苦的基礎。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變白、皮膚變質、六根的成熟等各種現象[25]。由於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26]。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死亡、滅亡、五蘊的分離等[27]。
愁,是指由於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憂愁、哀愁、悲傷等[28]。因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稱為苦苦[29]。
悲,是指因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歡、悲哀、悲痛等[30]。
苦,是指身體的疼痛和疾病不適等[31]。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32]。
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氣、憔悴、絕望等[33]。
怨憎會,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生的怨憎[34]。
愛別離,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生的痛苦[35],總說為生離死別之苦。
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於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從此而生的痛苦[36]。
佛陀把以上這些苦歸納為「五取蘊即苦」,即五陰盛苦、五蘊熾盛苦,即指這些苦是因為五取蘊而生的[37]。這五法稱為「取蘊」,組成了執取的目標[38]。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39][40]。此外,病苦是指四大五蘊之身,一旦「四大不調」,就會生出種種疾病。
集諦
集諦(samudaya),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41]。集是有關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恆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永無寧日,終日擔憂。[42]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痴」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後,眾生的本心[43]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44][45]。佛陀還列舉了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並提出了相應的止息[46]。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即明集諦理,斷盡煩惱業,則得解脫[47]。
道諦
參見:八正道和三十七道品
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於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48][49]。隨順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