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那最美的聲音
2016/07/28 17:00:37瀏覽4478|回應32|推薦300

 

 

 

 

    聽!那最美的聲音

 

那位薄紗半遮面,身著白色唐裝彈琵琶的飄逸美女,吸引眾多眼睛,讓他聯想到白居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詩句。她像一塊強力的磁石,粘住他的腳步,直到旅伴拉扯他的衣襟,讓他啞然失笑,直說琵琶聲好美。

 

這是他們二度來蘇州了,早上如期的遊了寒山寺,那首張繼寫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早就喃喃上口,雖是舊地重遊,他幾已不復記憶,她卻記憶猶新。楓橋園區繞了一圈,他獨欣賞江楓洲那對長聯:「塵歷劫一千餘年重復舊觀幸有名賢來做主;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跡可知佳句不須多」他也花錢撞了大鐘,那嘹亮的鐘聲可曾傳到客船?

 

寒山寺的素齋不錯吃,同桌一年輕杭州男子帶著小男生度假,小男生好奇活潑。坐上「蘇州好行」來到拙政園已是午後時分,多年前的邂逅,他印象早已模糊,她卻如數家珍,還分享幾處珍藏的秘境:這個「荷風四面亭」有著「柳浪接雙橋,荷風來四面」的美景,亭懸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聯句與景觀相互輝映,微風拂動荷花,無聲勝有聲。「聽松風處」是座開敞輕靈的水閣,閣旁植松,內懸「一亭秋月嘯松風」匾額,點出了這裡秋月灑滿水閣,秋風吹拂古松,呼嘯的松風,景清境美。「聽雨軒」是一個小庭院,軒前有錦鯉悠游蓮池,池邊芭蕉翠竹,軒後芭蕉數叢,雨夜聽雨打芭蕉,必有「芭蕉葉上瀟瀟雨,夢裡猶聞碎玉聲」的聽覺之美。「與誰同坐軒」俗稱扇亭,乃軒本身與軒內門窗、台凳、匾額皆扇形,取自蘇軾「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之詞意。文人雅士,孤高身影,而今他和她同坐,豈非命中註定?

 

私家車十元、黃包車三元、五元的拉生意,他們選擇步行,傍晚時分來到全季酒店。夜遊觀前街,食蕃茄汁牛肉麵、燒仙草、芋圓等在地小吃,觀前街遊客如織,銀飾店師傅手持鐵鎚打造飾物叮噹聲不絕於耳,傳統糕點店生意興隆,整條街像座不夜城。旅店清新舒適,凌晨三時許,他輾轉反側,望向窗外,半滿的月亮在微笑。

 

隔晨九時許步行南石子街,古色古香,巷弄有情天。南石子街十號花間堂、探花府原係清代舉人潘祖蔭故居,繁華深處,大隱於市,改營民宿一宿須千元人民幣,預約滿檔。

 

走過南石子街就來到平江路,轉進蘇州園林博物館,再入獅子林,兩者均大有可觀。尤其是獅子林,可惜來的不是時候,據說蘇州的大型菊展在此舉行,大大小小數千百盆的菊花蔚為大觀。下午遊七里山塘街,有上海七寶老街的味道,但見一片人潮,遊興頓減。

 

二零一六年五月六日是他第三度遊蘇州,就是要聽標榜中國最美的聲音的蘇州評彈。他對評彈完全陌生,許是被薄紗半遮面的美女魅惑了,遊虎丘時也心不在焉。坐上遊虎丘的電瓶車繞了一圈又半,再從南走到北,通過劍池、斜塔等景點,從北出口走到「蘇州好行」候車站,久等無車,好久才由一員工帶他們穿越馬路搭上另一部二號車,車至觀前街附近匆匆下來,再度光顧「天外天」來碗可口的藕圓、藕餅、湯麵慢慢解嚵止飢。

 

從酒店出來已是夕陽西斜,走大儒巷至平江路,在平江路河邊茶座飲一壺六十元人民幣的碧螺春,看盡平江黃昏華燈初上的街景。

 

好戲上台了,從十九時起至二十一時半止為欣賞評彈時間,地點在「寒香會社」。標榜品茶聆聽蘇州評彈的寒香會社占地不大,原以為茶資三十八元人民幣就可盡情聽評彈了,未料俊男美女一上台先由俊男開金口說幾句開場白,唱了一曲「楓橋夜泊」就戛然而止。想聽就得點歌,點歌就要算錢,價目表上不二價。坐在左前方的一對母女點了一曲「江南好」九十元,他不落人後的點了第二曲「秋思」八十元,後座陸續有人點了「林沖夜奔」「釵頭鳳」「蘇州好風光」「太湖美」「蝶戀花」--,還好沒有冷場。這對俊男美女穿著素樸雅緻唐裝,男持三弦女抱琵琶,以標準華語發聲,說表細膩,抑揚頓挫,輕清柔和,三弦與琵琶錚錚琮琮,好不悅耳,這是美妙難忘的評彈之夜。

 

翌晨六時許遊蘇州公園,公園如園林,「金雞獨立」練功人的身影,一群舞劍的俠客,另一群氣功團,還有在茶座喝早茶閒聊的庶民,青翠林木,五彩繽紛的花卉,修整成迷宮墊著白色小石子的綠籬,清澈的小池塘,蘇州人的休閒空間讓人羨慕。一個半小時後返旅店享受溫馨早餐,還回味著昨天的評彈之夜,有人在偷笑了。

 

天氣轉陰還下著小雨,但不減觀前街玄觀堂前舞臺的表演,原來是「崑曲」的推廣活動。有兒童、有忘齡的熟男熟女粉墨登場,載歌載舞有模有樣。崑劇素有「百劇之母」的雅稱,發源自元末明初的蘇州府崑山縣,即今之江蘇蘇州崑山。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伴奏樂器,正宗崑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二零零一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能在這裡看到崑劇,也太巧合了。

 

中午過後,沿臨頓路轉大儒巷,找到標榜江南最雅書場「吳苑深處」以一人二十元人民幣購得書票,選坐第二排的好位置。十三時整,說書人出場了。打扮素雅亮麗的中年女子名叫殷勤,說書的腳本是「林子文」該女子自彈自唱,自導自演,唱作俱佳,連續表演一小時後休息十分鐘。雖然還有一小時,表演得也可圈可點,可惜吳儂軟語實在好聽卻聽不懂,只好放棄欣賞,中場離席。這二十元人民幣連唱兩個小時和昨晚聽評彈的價碼不得比,的確俗擱大碗,還是賺觀光客的錢容易。

 

歸途,在星巴克點了兩杯黑咖啡,他請教她誰的聲音最美?「就是這位以吳儂軟語說書的呀,可惜聽不懂。」「真是心有靈犀,我也這麼認為,只是聽不懂就變成浪費唇舌了。」望著黑咖啡,她深情的說,「咖啡涼了就不好喝,還是慢慢品嚐咖啡吧。」他若有所悟,原來最美的聲音是身邊的溫柔話語。(2016.7.27.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1288&aid=67973665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淘氣麗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03 12:39

結尾太美

珍惜眼前人

千金不換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10 16:21 回覆:
哈!他也覺得是神來之筆。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02 11:00

琵琶就是能讓人產生一種懷古的情懷,

懷抱豎彈、揮臂橫彈的畫影,總會讓我跌入沉思,

最美的聲音,舉手之間散發著迷人的聲音,

可以感受江南那宜居的城市風光。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13:59 回覆:

蘇州的確是宜居城市,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絕非浪得虛名。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02 08:50

現在還可以看到這些,難得。 

紐約廣東人有不少粵曲社,我退休了也要去學廣東大戲。台灣學歌仔戲的社團還興盛嗎?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13:55 回覆:

蘇州設有正式評彈學校傳承評彈,

且有資格審查授予國家一級二級演員資格,

台灣歌仔戲據說在宜蘭的民間社團有在傳授。


李安納 巴黎中國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蘇州
2016/08/01 02:19

我去蘇州,是12年前的往事了

如今隨文重遊

又增廣了許多見聞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39 回覆:

好多年前去蘇州只是匆匆一瞥,

這次居然連續來了三趟,

有些不可思議。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31 14:52

寒香會社,蘇州平江路三十七號,

負責人:徐揚劍,手機:15195613330

吳苑深處,蘇州中張家巷三號。

兩處另有書場別稱。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35 回覆:
蘇州唱評彈的書院多著呢。

山水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31 14:04

豐富的情境

不落俗套的敘述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33 回覆:
或許他喜歡拐彎抹角吧。

神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30 22:37

最美的聲音在蘇洲彈唱

最溫柔的聲音在耳邊深情款款

寒山寺的鐘聲敲響了記憶中的江南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32 回覆:

那首楓橋夜泊的古詩幾乎人人會背誦,

可原汁原味的寒山寺大概只能在夢中尋了。


夜半歌聲( 咖啡情誼)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家關懷的柔聲
2016/07/30 15:51
敢問桑田先生可是江浙人?!
--聆聽心情在音軌中的脈動----讓生命隨著旋律翩然起舞--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28 回覆:

桑田先生台灣土生土長,

台南縣下營鄉人士。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29 23:25

大白天撞鐘,鐘聲不敵音害,焉能傳到客船?誰理你

文人園林、詩畫江山、溫柔旅伴深情相隨......那最美的旅程!足感心耶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26 回覆:

心美旅程就美,

阿碧不也如此。


Michael Wa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29 20:10

是亦深度之旅,以古詩敘景述事,更能引人入勝,

發思古之幽情,令人油然神往,明年秋天定循跡遨遊。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6-08-02 07:24 回覆:

他常誇大其詞,

別被他誤導了。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