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4 16:41:17瀏覽2744|回應33|推薦461 | |
書與書店展風華 林景淵編譯「扶桑書物語」讀後札記 沒有書與書店的地方,總是讓人寂莫。 閱讀一本書,我總喜歡手握紅筆,遇到精華處,就畫紅線做記號,第二次閱讀時就簡單輕鬆多了。這樣的習慣有人並不以為然,認為書本仍以保持清淨為佳。日本作家井上庇一篇「讀書十訣」其第一訣竟然也是「紅筆在身」讓我如獲知音。不過,日本舊書店林立,他也提醒想要把書以較好價錢再賣給舊書店的人當然要三思。 談到舊(古)書店,日本全國有二千家以上,自有它的生存發展之道,其龍頭老大神田神保町的「一誠堂」創業於明治36(1903)年,百餘年豐富的經營經驗,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專業古書店了。日本古書店大都自定價格不二價,台北南天書局發行人 曾獲日本直木獎的作家井上庇,家鄉在偏僻的山形縣川西町,1981年11月接到故鄉幾位年輕人聯合邀請函,希能返鄉專題演講,言明他們付不起高額演講費。五天後,讓年輕人雀躍的是作家同意返鄉做免費的演講。也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促成井上氏捐出私人藏書13萬冊,於1987年8月成立日本鄉村級最具特色的圖書館,又興建了一處劇場,讓川西町聲名遠播。這是成名作家回饋故鄉最感人的例子。 作家森本哲郎隨身携帶一本小開本的「全國舊書店地圖」到各地旅行,一有空,便走進舊書店,自得其樂。某一天,收到一份舊書展目錄,發現桃園町的B書房藏書甚豐,就動身前往參觀,這書店竟然藏身在不起眼的寂靜自宅區一角。一位女店員招呼他﹕「請慢慢看!」他如入寶山,一下子三個多小時過去了。以後他好幾次利用晚上九點、十點造訪,看書看到深夜十二點多,身邊僅有的一些錢,都被這家舊書店賺走了。 有人為了尋找夢寐以求的書,一找就是三十多年。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大小圖書館、文學館、大小書局都找遍了,偏偏就找不著。這本書是思想家土田杏村的評論集「致文壇的公開信」(1915年出版)作家福田久賀男找到這本書已是1975年了,是偶然在神保町一家小書店發現的。「有了,終於讓我找到了!」內心叫囂著。他形容,當時他簡直像全身被綑綁,或是發了瘧疾般全身顫抖起來,抖著手付了錢,抱著書勉強走出書店,脚跟還抖個不停。 眾所週知,日本人讀書風氣之盛,全球數一數二。日據時代的台灣呢?請看曾任教台北帝國大學的矢野峰人(1893--1988)如何形容?「---到了台灣這種邊陲之地,更加令人大為感嘆----,台灣不是愛書家居住之地,沒有舊書店,那是當然的,連新書都很難看到。偶爾訂購了書,有時可以收到,有時則像石沉大海,了無音訊,這些事一點都不稀奇。」這位讀書人,住家沒有書齋好像就讀不下書,因此,在台灣期間,他常常搬家,他租的房子,幾乎都不滿意,因為都太簡陋了。 日文翻譯成中文,須譯者中日文的造詣皆上乘,才能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 ( 博客來網路書店 誠品書店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