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4 18:54:58瀏覽2856|回應30|推薦246 | |
悲慘世界有情天 悲慘世界在百老匯. ~圖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拜DVD之賜,最近我又看了一遍「悲慘世界」(又名孤星淚,Les Miserab1es)這一部電影。 據說,當年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1885.)寫「悲慘世界」,從構思、下筆到完成創作,共歷時35年,他自稱這是一部「宗教作品」。在法國,這部文學名著就如同華人世界的「三國演義」一般膾炙人口。除了電影,搬上舞台的同名歌劇,與「猫」、「歌劇魅影」、「西 雨果在原著裡融入了法國歷史、巴黎建築、道德、哲學、法律、正義、政治、宗教信仰、人性善惡、愛情與親情等等十九世紀的社會文化,描述了底層庶民的苦難,也表達了雨果悲天憫人的情操。 故事情節落落長,我不想贅述。引起我興趣的是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一世紀人類文化和人性的變與不變。 主人翁尚萬強(Jean Va1jean)他的一生太傳奇,因家人飢餓窃取一塊麵包坐長牢,獲假釋後走投無路,在收留他的主教家中犯案又被逮,被主教寬宥後,從此終生行善。但因違反假釋規定,要追緝他歸案的警長如影隨形,他只好隨時改名換姓隱瞞身份,真是苦不堪言。 戲劇性的致富讓他有行善的本錢,當上市長後更讓他「身在官府好修行」,因此,他得以拯救苦命女芳婷(Fantine)的女兒柯賽特(Cosette),從小帶到大,視如己出,萬般呵護。連柯賽特的愛情,都在他的關心下獲得美好的結果。更在法國大革命的洪潮中,除救了柯賽特的戀人革命青年馬里歐(Marius)外,還解救了被革命志士綑綁的警長,警長終於不再緝捕他而讓他重獲自由。 主教米禮的慈悲與寬恕為懷發揮了最高的宗教情操。有幾句經典之語讓人動容﹕「這裡不是我的家,而是耶穌基督的家,心中有悲傷,想要歇息的人,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這裡來。」 「就是在平坦的道路上也有跌倒的時候。」 芳婷太善良,真是人善被人欺。為了到工廠做工,把三歲的私生女寄託在看來全家和樂融融的旅店老板康乃廸(Theardier)夫婦家中,却被當成搖錢樹般的壓搾,女兒也被虐待如同奴隸。雪上加霜的是工廠領班知道她未婚生女後,竟揑造罪名將她解雇,讓她流浪街頭,甚至出賣靈肉,潦倒一生貧病交廹而逝。 警長賈維(Javert)盡忠職守,不論當時的嚴刑峻法合不合乎人性,他就是一味的要徹底執法。在他的觀念中,罪犯永遠是罪犯,罪犯改邪歸正是不可能的,他一心一意要追緝尚萬强到案以貫徹法律的規定。即使在市長座下擔任要職,他對市長心起疑竇,不滿市長袒護賣淫的芳婷,也不理會市長「這裡唯一的罪犯叫貧苦」的說法而掛冠求去,偏執的性格讓人儍眼。後來尚萬強救了他,讓他心中神鬼交戰,他最後也放了尚萬強一馬。只是「有虧職守」大概是他心中打不開的死結,結果居然走向河中慢慢滅頂而死。 21世紀,除非極其封閉落後的地區,窃取一塊麵包應只是小罪,也不至於因未婚生女就遭如此廹害,警察更不可能放了假釋犯良心不安而自戕。只是,人性善惡終就是改變不多,宗教繼續扮演洗滌人心的角色,但雨果試圖以宗教的力量來拯救人性於今仍有待努力。 倒是雨果自己的浪漫事跡為法國人津津樂道,他在30歲時邂逅了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墮入愛河後每天為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辭世從未間斷,近兩萬封書信應可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了。 雨果形容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三個問題是﹕ 貧窮使男人潦倒, 飢餓使婦女墮落, 黑暗使兒童羸弱。 而「阻止邪念的形成要比抓犯人重要,政治所產生的影響比窃盜重要。」 「嚴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惡,應依人道主義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來處理,最高的法律是良心。」 「將來人們會把犯罪看作一種疾病,由一批特殊的醫生來醫治這種病,醫院將取代監獄。」 是耶?非耶?21世紀的人類社會,在二百多年前就被雨果一語道破了嗎?
(2010.03.14.)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