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穿越林間聽海音(下)
2010/02/23 20:41:36瀏覽2510|回應25|推薦269

                  
                         

    穿越林間聽海音(下)

林海音在「聯副」主編十年間(1953-1963),發掘了很多文壇新秀,她用稿只看作品,不分地域。

鍾肇政回憶說,在那個反共的、戰鬥的、懷鄉文學的年代,林海音對本土作家的關照,非常難得,倍感親切而令人尊敬。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魯賓花」就在當年的「聯副」連載,獲得很多廻響。而那時擔任教職的黄春明,覺得聯副高高在上,因為同事一句「只會批評別人的文章不如自己寫寫看」,就寫了一篇「城仔落車」投稿聯副,還寫了一封信說如蒙採用請勿改題,林海音居然照單全收,讓黄春明大為驚喜,也因此引導他走進文學之路。

當年十四歲的林懷民,因林海音用了他的稿子,從此舞文弄墨。林懷民回憶說,女士是性情中人,非常豪爽,非常熱情,所有的文人她都要照顧。林良說她把「文人相輕」改成「文人相親」,她就是喜歡文友們互相親近,熱愛朋友的她,喜歡自己動手做菜,邀文友到家裡吃飯、喝茶、聊天,讓她家的客廳嬴得了「半個台灣文壇」文藝沙龍的美名。

英年早逝的鍾理和(1915-1960),有很多作品在聯副發表,倍受林海音賞識。1979年林海音與文友為籌建「鍾理和紀念館」特地親手撰寫募捐啟事,鼎力相助。1983年紀念館一樓落成後,林海音親筆寫合約書,將166位作家242篇手稿交由鍾理和紀念館永久珍藏。現在,這座紀念館已是客家庄美濃的重要景點,我曾數度造訪,在那裡,也曾聆聽鍾鐵民講述他的父親和母親鍾台妹的愛情故事。

長子夏祖焯(筆名夏烈)介紹其母為「霸道、頑固、有膽識的女人,堅持走純文學的路,從不認為文學需要為政治或道德服務。」鄭清文說,「智者與勇者的林海音,在禁忌的年代,她敢刋登黄春明、七等生的作品,令人敬佩。」

這也就是後來她創辧「純文學月刋」(1967-1972)及成立「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的緣由,文學前面加上「純」字,這可是她一生的堅持。

她著作甚豐,共發表過三部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十九本散文集以及十本兒童文學作品。她心思細膩,具有一雙透視社會底層的眼睛以及關懷弱勢撫慰受傷者的心靈。在她的作品中,常以家庭為背景,描述婚姻愛情悲劇,關注當代婦女的處境和命運,雖然她自己的家庭幸福、婚姻美滿。

「城南舊事」就是以1920年代左右的北京城為時空背景,透過小女孩英子童稚之眼,觀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而「薇薇的週記」(原名週記本)寫的就是一位女學生在週記上記載著自己擁有美滿家庭的謊言,揭露了小孩子需要母親及家庭關懷的現實面向。她寫的「靜靜的聽」如一首感人的小詩:

靜靜的聽,靜靜的想,

回憶我的童年;

忽而柳條兒搖曳,柳絮飛揚,

柳絮吹向我臉上,鼻孔裡刺癢。

摸撫著鼻尖,淚珠兒沾濕了我七歲的小手。

她也是美國國務院邀請的第一位台灣女作家,1965年將近五個月的訪問,開拓了她的視野和格局,訪問的主題放在美國作家、婦女與家庭、美國兒童讀物調查上,「作客美國」這本散文集有精彩的描繪。

1990年,林海音返回闊別四十一年半的北京,成為兩岸文學交流的重要橋樑。2000年,距離1960年「城南舊事」出版已四十年,北京各學術單位合辦「林海音作品研討會」,這已是她獲頒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頒贈「終身成就獎」两年後的事了。

她的女兒夏祖麗繼承了衣缽,在文學界也大放異彩,夏祖麗將母親一生的事蹟整理成書,名叫「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有女若此,林海音應無遺憾了。

                                      2010.02.23.

                    
【延伸閱讀】


紀念林海音阿姨與何凡伯伯   張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1288&aid=379842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hellodana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5 11:06

很喜歡林海音的作品

淡淡的哀愁

.


nikefilaadidaspuma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4-09-05 11:50 回覆:

謝謝賞文,

格主怎麼看到這裡來了。


如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人性
2010/03/26 05:32
承教.

也許格友誤解, 過去男性對婚姻之態度如何, 應該無人不知 ,所以並非如歌想要探討的, 簡單說, 我所重視的是人性. 是這種命運之下, 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性反應.

其實逝者已矣, 外婆與家母早已壽終正寢, 天佑她們. 知福惜福,寬容讓渡之情操,與境界, 又豈是他們所能揣摩.

身為晚輩的我, 為正義為親情, 如果不為所感所動, 不就違背了做人的天性?

謝謝您的耐心 與Kindness. 我了解並不是您的義務需要回應. 能撥冗看完拙文, 如歌已經感激不盡.

就這樣了, 敬祝 格安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26 10:05 回覆:

您能為文寫出這段親情

正是自然的天性呀

祝福您和您的家族


如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留言
2010/03/25 20:22

感謝一畝桑田移尊就讀拙文。

您的留言非常中肯,以家族外的第三者說法。

年輕時,林海音跟我曾有不少接觸,我也尊她為長輩,據我所知,對某些好友,她無法否認庶出的事實,但在她的文章中,卻有意無意誤導讀者,所以許多人對她的生平撰述,寫成林煥文長女,一直到前幾年她兒子,才在一次公開場合,承認其母身分。而這,不是她生前就應該做的嗎?我們都可以了解,背負這種身分子女的心態,但是以一個讓人仰慕的文學人,如果心不誠不實,她或他的作品,就是矯情,值不值得閱讀,有待商榷。

我也很抱歉要反駁您的說法,不否認與承認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個人曾有機會在她家作客,跟她一些文友如林懷明,張秀亞,余光中等見面,記得當時張秀亞好奇問她我是誰?她閃閃眼神叫張不要說,您能想像我的感受?何況以大仁大義對待她們一家的我的外婆?

個人曾在中時發表過一篇文章,沒錯,家族之事,本不應浪費別人時間,如果您有興趣,個人會再度Post, 再請多指教。

最後,再次感謝您的時間!健康如意!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26 10:01 回覆:

有時家族的事不值為外人道

林女士和您的感受都很自然

以同理心將心比心就可釋懷了


如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不同想法
2010/03/25 20:20
http://blog.udn.com/tclee99/3877697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26 09:52 回覆:

已看過大作

這些資訊很有意義

但不會影響林女士的文學成就


老溜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緬懷文
2010/03/15 07:37

娓娓道來寫得精彩

細細拜讀看得感人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15 11:24 回覆:
謝謝欣賞

岱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安
2010/03/14 10:24

細讀之下

真滴感人

林海音女士也是一代文字工作者的傳奇人物

問好一畝桑田好友假日晴光潋灩萬事好


岱靈^_^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14 11:49 回覆:

喜歡文學

林海音女士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堅持
2010/03/12 07:51
對從事文學及藝術人士  總是令我尊敬  尊敬他們那股對美對善的堅持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12 09:11 回覆:
這也就是所謂的文人風骨吧

回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林海音__何凡
2010/03/10 22:40
看你大作
感觸深深
當時聯副文章水準高
我在國語日報時
夏承盈__何凡先生的玻璃墊上
膾炙人口
後來當社長
海音女士搞出版社
林良__子敏先生已85歲退下社長休
他的名作"小太陽"即是海音女士出版又得獎
何容_齊鐵恨_粱容若_鍾露昇...皆老的老
走的走
大作帶我回意往事唏噓不已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11 13:10 回覆:

原來您跟何凡先生是國語日報的同事

只是新人換舊人自然更迭

您提的這幾位文壇前輩

也都是影響台灣文學的重量級作家呢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典範在夙昔
2010/03/10 12:09

這林間的海音,仿佛仍在茂密的林友中迴響.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10 17:35 回覆:

文學發揮的影響力,超越時空。

林海音女士的英靈,必然對她生前筆耕的成果,滿心歡喜。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安
2010/03/08 20:53

吉祥

上下兩集  詳細 敘說

引發  更多人對海音的回憶

及其卓越的成就

真是好文 分享

祝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一畝桑田(abc1288) 於 2010-03-09 10:11 回覆:

居士走上文學之路也是無怨無悔

期待另一位本土文學家發光發熱呢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