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10 18:41:57瀏覽4384|回應14|推薦115 | |
「楢山節考」棄老傳統啟示錄 最近看了一部一九八三年拍的日片「楢山節考」,很是震撼。日本信州深山中的貧困小村裡,沿襲了棄老的傳統,將年屆七十的長者帶到楢山自生自滅,以減輕家庭負擔。 六十九歲的阿玲婆身體仍然硬朗,為了怕長子辰平像他父親一樣不敢上山,她先把門牙故意撞石臼脫落,然後要求長子如期揹著她上山。山路難走,兒子數度想折回,均被阿玲制止。終於到達山頂,但見遍地白骨,肉食的禿鷹嘎嘎的叫著。辰平放下母親後,擁抱著她不忍放開,阿玲執意要兒子儘速回家,連一份飯糰也要兒子帶回。兒子折返途中下雪了,這是傳說中的好兆頭。他折回山頭母親處告訴母親降雪了,紛飛的雪花讓阿玲面露笑容,以手示意辰平趕快回家。 無論山上再寒冷 上山不能穿棉衣 無論楢山再殘酷 天降白雪謂之福 連兒童都會唱的這首歌傳唱久遠了,辰平返家後對著家人說:「奶奶運氣真好,真的和歌詞一模一樣。」他在折返途中,目睹村人將不肯上山的老父捆綁,直接推下山谷,相對於母親主動要求上山,讓他覺得很有面子。 阿玲為了如期上山,做了充分的準備,砸掉門牙是為了不讓大孫子今朝吉嘲笑她像魔鬼有三十三顆牙,她早就釀了一甕好酒,請上過山的村人一邊喝酒一邊面授機宜: 「上楢山相當不容易,辛苦了。」 「好酒,不愧是阿玲婆,準備得很週到,上山的規矩務必遵守,一旦上山就不准說話。」 「另外,離家時不能被別人看到。」 「上山之路是繞過後山的山腰,穿過柊木。」 「爬上第三座山會看到一個池塘,繞池塘三圈,爬上階梯。」 「再越過一座山,就是深深山谷,繞山谷二里半,途中有七個拐彎,那裡就叫七谷。」 「越過七谷就是山稜線,再往前就是上楢山之路,楢山有路似無路,一直往上爬就通往山神所在之處。」 「從山上回來時,千萬不可以回頭看。」 一位長輩,把辰平叫到外頭,很小聲的說悄悄話: 「如果太累,可以不用去到楢山,送到山稜就可以回來了,這算我私下偷偷告訴你的,我該說的都說了。」 電影開始於冰天雪地的冬天,阿玲的孫子今朝吉問阿玲:奶奶,妳今年幾歲了?阿玲答說六十九歲了。「奶奶的牙齒真牢固,憑妳的牙齒無論是松果或是放屁豆都可以咬得勸,奶奶的牙齒有三十三顆。」「別胡說了,只有二十八顆。」阿吉邊作活邊唱:「中屋的鄰居運氣真好,上山之日雪下個不停。」這時隔鄰一長者大聲叫喊:「誰來了?求求你救我,我兒子是惡魔,不給我飯吃,打算餓死我,是誰在外面呀?」兒子要送老爸上山,但老爸阿又硬是不肯就範,只好把他捆綁起來,又被阿又咬斷繩子逃出來了,讓兒子覺得很丟臉。阿玲對阿又好言相勸:「阿又,你這樣很對不起山神,還活著時被山神或兒子斷絕關係就不好了。」 一位臥病在床的婆婆對來探病的阿玲說:「阿玲,我好羨慕妳,我想活久一點,我好想上山,我不要病死,不想被隨地埋掉。」阿玲安慰她:「不過像我這麼硬朗,也很丟人的,只有吃不落人後。一樣的,無論怎麼死,靈魂都會往山上去,大家會在山上相見。」婆婆很疑惑的說:「能相見嗎?」 日本在七世紀時即有棄老傳說的文獻紀錄,作家深澤七郎在一九五六年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楢山節考」。導演今村昌平更厲害的詮釋了原著小說的精髓,將底層庶民的喜怒哀樂飲食男女的日常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演員緒形拳和扳本壽美子演活了劇中的阿玲與辰平母子,據說為了逼真,扳本壽美子真的砸落她的門牙,能獲得當年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殊榮,堪稱一代經典。一九八三年上映的電影,二零一八年以4K修復版重現,讓我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也算太幸運了。 片中赤裸裸的展現人類弱肉強食和飲食男女的動物本能,雨屋家族因人口過多為求溫飽而偷竊,被村民決議他們必須向楢山神謝罪,竟被抄家滅族活埋,連孕婦都不放過。村內王老五為解決性慾以白母狗為發洩對象,某一莽夫臨終囑咐妻須每晚輪流陪睡村內王老五完事後才能解除被詛咒的惡運,讓妻忍辱求生,真讓人匪夷所思。什麼都缺乏的年代,任何怪事都可能發生。 前些日子日本副相麻生太郎說:「老人遲早會先被淘汰,將他們作為第一優先來考量自己的生涯,是不智的呢?」這話讓日本老人憤慨不已,難不成日本政府要恢復棄老傳統? 還好,這是在日本,華人社會罕見棄老傳說。現代老人何其幸運,人生七十才開始,掌握老健、老本、老伴、老友就可生活得隨興自在。只要自身家財無缺,人家尊敬你都來不及,那會棄你而去?尤其在民主多元的台灣,選票重於一切,老人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放眼世界,美國川普七十歲當選總統,馬來西亞強人馬哈迪逾九十嬴得選舉重掌政權。尢其華人敬老尊賢的傳統文化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銀髮族群就快快樂樂的生活吧!(2018.0810.)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