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了復漢而作的微薄努力
2010/12/11 13:20:41瀏覽723|回應1|推薦2

今日的臺灣,以及中國漢人,絕大多數人對上古漢文明生活文化幾乎一無所知,在臺灣人的意識中,只有零星的漢唐歷史與文化寄存在他們的記憶中,其餘皆為滿清遺留的暴發戶文化,這種文化欠缺了先秦以來的漢唐核心思想。同時,中國領內的漢人還有遺跡可考古,但受限於外國殖民下,使漢唐文明真正的美妙之處和力量之源對所有漢人來說,已經成為不可能被解開的謎團,就像是古埃及文明與馬雅文明一般。

以埃及為例,今日埃及人信仰阿拉更甚於埃及太陽神,穿著穆斯林袍服東晃西走,嚴如普通的阿拉伯國家,哪還存有古埃及華美自然的裝飾風采呢?這就像是穿著西服橫來走去,坐在高桌高椅的家居,環繞著奢華無當的器械,剝奪與拘束漢人的各項自由的與選擇一般,成了一群充斥著喪失了中國原住民特色的外來文化傀儡一般。

漢文化僅僅有部分存在於故宮(歷史)博物館中,而且還是歷經戰火下,被元清殖民者淘汰掉以後的剩餘,這些剩餘,亦無助於解開古漢唐文明的社會型態,文明的核心理念與力量之源。

不過目前來說,不論是臺灣還是中國的學者,其實他們通曉這一切事實,並且極力隱瞞的事實與史實是,華夏文明並未被滅亡,並且還活存在日本或韓國。例如辜鴻銘就曾經表示:「日本的確是真正的中國人,是唐代的中國人」〈辜鴻銘文集〉,李鴻章曾與日本駐清國公使森有禮對話表示:「貴國祖先採用我國服裝是最賢明的。」,以此可證李鴻章亦知日本和服與唐服亦是真正中國服飾。

但不論是清代,亦或是現代的大多數學者,既沒有勇氣也沒有志氣來揭發這個事實與史實=其實中國普遍都是滿化的,已經是一種變種的滿州人,不論是生活的文化,或是精神思慮,早已成了化外蠻夷番邦,而日本或韓國才是真正漢化這一件事實與史實。

即便不願意脫離滿化亦不可得,受了滿清毒化的影響,使這群生存於滿清後的學者對真正漢文明,它們表現了令人難以忍受的無知。而他們所表達的意識與文化心態中,富含最多的,不過是對歐美思想的皮毛有所見識,或者從考古遺跡上窺見一二而能隨口瞎掰。

但古漢唐文明博大龐雜,就算久遠所知,其實亦僅為其中一小部分,即便知道那一小部分,也不能夠成為復興漢文化的基石吧,但至少比甚麼都不知道好一些。故久遠於2009年7月2日起,利用維基百科,將漢族條目力行整頓,以久遠私人記憶為基,從與中國龐雜而又充斥了滿清遺毒,以及共產等有關的文化條目中,將漢族獨特的種族社會特徵整合起來。期望能使無知的漢人們,在現在龐大博雜的各族文化中能稍稍回憶一下自己祖宗所偏向的喜好與特徵。

例如體育類的功夫,其實是匹夫之勇,修身之基。其後之拔河,是群體運動之起點,然後邁向蹴鞠〈足球〉。這是一連串,從點擴大為線,由線擴大為面,既有娛樂亦能教訓漢人熟練行軍戰陣,高尚且實用的漢族獨特娛樂,是源自於先秦的傳統運動。

漢族的運動項目雖然有很多,但漢族的體育競技觀念有其獨特的核心概念與系統型的特徵,其實拔河與足球的起源與歷史更遠於各族普遍都有的角抵運動。不過,恐怕甚麼民族人都知道自己民族的愛好與運動,獨獨漢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民族獨特的傳統運動。

雖然運動娛樂雖有百態之多,亦有不同民族特色,但真正能被視為是漢族獨特價值的反應,其實僅有那少數幾類,雖然是少數幾類,其中奧妙細節,卻是繁鎖而難以一手掌握,是真正值得已經失憶的漢人去追究的。

又例如和室的生活家居型態,家居生活是很難想像,也很難口述或文字表述,不過如果參考日韓影視家居生活,還是能窺見大部分。

這種型態下的生活,它可以節省大量的家具建材,和室不用高高的沙發與餐桌或高高的椅子,甚至於一個小座墊就能在家到處坐。並且由於充斥著方正與簡潔質樸的裝潢,使得家庭非常便於維護保養,可以大量節省婦女人力,對於重視家庭生活的漢人來說,這一點猶為重要。反觀現代生活下,家居生活充斥了復雜性,雖然家庭生活遠較古代華麗,而不論是其消費的建材,人力的保養,皆數倍於過往的和室家居生活,單單是沙發與餐桌,還有五六張裝飾華美的椅子,就白白消費許多手腳與時間去擦拭那些家具的細節。不過大多數漢人大概也遺忘掉自己有別於別民族的生活方式吧,還以為那種和室生活型態是「日本獨有」。

漢人服飾就不多提了,中國漢人能自醒而發起漢服復興運動,這著實令久遠感到欣慰。這種運動只有中國漢人發起,台灣或其他地方漢人,受到滿州民族壓迫與充滿種族性惡意的影響,或沉默不語,或慘遭迫害而消失,幾百年至今。海外漢人多乾脆改穿韓服或和服,或乾脆變國籍為日本或韓國人。

最後最難整頓的,大概就是政治與意識型態,而這也是最容易被隱瞞與消滅的。漢族獨特的政治與意識形態,在元清等外國侵略者下,它是被摧毀與消滅的第一目標,或者被竄改被扭曲,特別是意識形態,早已面目全非。今日許多典籍,如不能與歐美日韓所藏典籍相印證,是不能夠信賴的。政治與意識型態,以及社會風氣等,這也是今日中國漢人最陌生的。

昔年孫中山曾著有三民主義,意圖想復興這種政治與意識型態,可惜政治與意識型態這種東西最是復雜,非三言兩語所能盡述,三民主義所提亦僅皮毛而已,雖晚輩深研多年,亦有「不知從何說起」之苦。

所幸有維基百科之構造,能藉其構造約略整頓些許漢政治傳統的皮毛特徵與社會現象,以助喚醒漢人對自己民族古文明的些許片段記憶。

最後提提漢族立身處世的核心思想,所有漢文化也是基於這一點而延伸出來,這是久遠被傳授的認知,似乎並不見載於任何文獻之上,也就沒辦法在維基上去整頓出來。

久遠認為漢族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著「正」的一種民族,舉凡文字,語言,服飾或家居等,不追求極致的繁化,也不追求極簡的簡化,它表現在文字上,就有「不繁不簡,不偏不倚,止於最好的地步。」的正體漢字。表現在藝術上,就成了寫意或工筆畫的極致,以精確的表現為主,既不追求特意繁化,亦不追求特意的簡化。表現在家居上,就類同日本和室一般的恬靜與實用,有別於歐美奢華又零碎的家居風貌。

而現代許多漢人會把古文的「中」當成一種妥協的解釋,其實「中」的意,如射箭命中靶心,其實也是一種,為了推敲「正」的意義用字。其實古代有許多大儒消費了許多字來描述「正」與「中」的意義,有什麼「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這些都是在傳述一種,精準正確的概念。從生活家居,人生大小事,親疏有別,長幼有序,自各人乃至於社會層層分明的,追求非常正確與精準的理念。中庸不是妥協或模擬兩可的意義。

希望藉由編撰與豐富維基百科的漢族調目,能喚醒一部分漢族人對自己民族特徵,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記憶。以及以此拋磚引玉,使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漢人能想起一絲絲對漢族國家社會的回憶,並回饋到維基百科,使久遠也能藉此受教。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666a444a13&aid=4686780

 回應文章

超級不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明朝也是漢人吧??您怎麼不提??只提您想像中的漢唐??
2010/12/12 00:36

第一;唐朝是純種漢人組成的嗎??不是吧??武則天就是繼母嫁給兒子,這是遊牧民族才有的社會現象啊!

況且所謂漢唐盛世算起來也沒幾年,大部分也是在XX之亂,您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第二;離現在比較近的是明朝啊!明朝那是個什麼鬼樣子??昏君東廠太監酷刑.......充斥的時代,史家論清朝各個皇帝都比明朝強

您可以去書店找"明朝那些事兒"這部套書,看了之後您就對中國人更了解,完全不是您想像的那德性

久遠(a666a444a13) 於 2010-12-12 15:13 回覆:

謝謝指教:

第一:唐朝到底是不是純漢人組成,不如去參考唐朝執政者是用哪一套文化去從政,唐朝從政者是用鮮卑文化去從政嗎?唐朝有提過要在馬克思列寧思想指導下去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嗎?

另外你稱武則天是繼母嫁兒子一事,此乃皇家敗德之事,歷來皇室皆有,無關乎其是否為遊牧民族之證據。照你這邏輯來看,有行為合乎遊牧民族習俗的,就成了遊牧民族的說法一事來看,這南朝宋孝武帝劉駿與其生母路太后有染,也不管是不是歷代如此,就能解釋是有亂倫習俗,從這又能擅自解釋,劉駿就是有亂倫結親習俗的滿州人之祖?

第二:明朝說穿了是復漢,朱姓一族想復漢,到底是復的如何,這可以與現代這個中華民國相比。明朝顯然在文化上是更勝一籌,更接近原生漢文化,但在政治上則是到退不少,是比不上中華民國,政治的復興是最難的,復興與啟後那又更難。至於詳細總總,筆者不認為明朝是好的榜樣。先秦與漢唐宋文化與政治還是比明朝成就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