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問題、核四建與不建?二十多年來,一直是臺灣紛擾不斷的議題。日本福島核輻射外洩污染殷鑑不遠,反核、廢核的聲浪日益高漲,3月9日2013廢核大遊行20萬民眾走上街頭發聲。身處地震帶的臺灣,該如何終結核電而不缺電?
文 ◎ 趙芷菱
被稱為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3月9日2013廢核大遊行,集結了北中南東四地同步舉行,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估計,全臺約有20萬民眾走上街頭,許多臺 前幕後的演藝界人士也紛紛加入反核行列,希望藉由自身的影響力號召更多民眾站出來表達心聲;有日本的前車之鑑,身處地震帶的臺灣,該如何終結核電?
3月9日2013廢核大遊行,集結北中南東四地同步舉行,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估計,全臺約有20萬民眾走上街頭訴求反核。(AFP)
行動劇導演柯一正發起藝文界的反核行動,他說:「因為馬總統說沒有人反對核四,我聽了這句話很不爽。」柯一正舉南亞海嘯與日本福島核災做比較,「為何東南 亞各國很快在南亞海嘯後恢復,但福島核災至今仍無法善後,差別就在於核電廠,因為核災是人類無法處理的。」他呼籲大家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反核,直到政府停止 公投、廢除核四為止。
臺灣知名導演吳念真表示:「以前總是講核能最乾淨、最廉價,但大家對核能越來越瞭解,尤其是日本福島事件發生後,你發覺不對,付出代價太高了。核四廠當初 沒停建,現在變成大怪獸,錢越花越多,在無法證明核四安全之前,人民是有疑慮的,但臺電好像希望趕快把核原料放進去運轉,原料一放就沒退路。」
核電公投有爭議
新北市長朱立倫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直率地指出:「核電問題不該是公投過了就續建、未過就停建,而是只要核安有問題,根本就免談,核四就不應該存在。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對政府不信賴,政府讓人民懷疑是以公投手段對抗人民意志的表達。」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8日就「〈公投法〉修正草案」再次協商,行政院堅持門檻不能降,遭在野立委炮轟,葉宜津諷刺,「〈公投法〉把不投票的都視為反對票,比選總統還嚴格。」
依據現行〈公投法〉第30條,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投票人數達全國投票權人總數50%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50%同意者,即為通過。投票人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或有效投票數未超過50%同意者,均為否決。
停建核四電價漲四成有誤
主張興建核四的說法,臺電官員提到,「核四不商轉電價會漲四成」,令外界大惑不解。朱立倫說:「我們不能只相信臺電的片面之詞。
按照臺電公佈的計算公式說法,單就核四停建影響,電價漲幅為13%,遠低於外界被誤導認知的四成;原來是要核一、核二、核三也都除役了,完全用天然氣來取代所有核能發電後的漲幅,而不單是停建核四而已。
照臺電既定規畫,從現在到2025年,若只考慮停建核四的效應,將調漲13%。若能分年調漲,平均每年的漲幅僅僅只有1%。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質疑臺電:「臺電刻意不提電價可分階段平均調漲,拿一次要漲足的總數來嚇人。」
核廢料汙染 身在輻中不知輻
核能所造成的危害,核廢料也是一個難解的問題。目前全球並無永久處置場成功的案例,近年德國、美國都發生核廢料外洩事件。有「輻射王子」之稱、曾任環保聯盟臺北分會總幹事的呂建蒼表示,核廢料如果因設計或操作不良而洩漏至環境,即有可能經過食物鏈等生態作用而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低強度核廢料其實並不代表低危害性。以美國的分類而言,即使最「無害」的低強度核廢料也需經200至300年才衰變遞減至其背景濃度。而且,美 國在淺地陸埋低強度核廢料的歷史惡名昭彰。全美六個商業化運轉的最終掩埋場共有五個因為操作不良、汙染地下水、失火等原因被勒令關閉。
呂建蒼表示,臺灣也有更嚴重的問題被刻意掩飾不提,臺灣的高強度廢料正放在臺灣本島上——石門核一、萬里核二、恆春核三廠區內的燃料棒貯存水池,只是暫時 性且已經爆滿,除了希望不要繼續增加外,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另外,桃園龍潭核研所也貯存大量拆卸後的輻射鋼筋、輻射重砂、輻射水,從進入廠區就可偵測到 高於正常背景值五至十倍的輻射計量來看,說它是另一座核廢料貯存場一點也不為過。
終結核電 觀念做法改變
要廢核需要大家在觀念及行動上做改變,兩年前福島發生核災,日本隨即將54座核電廠停下來全面進行安全評估與整建,至今只有一個電廠恢復運轉。朱立倫說: 「記得十年前桃園縣長任內,環保局說垃圾不能掩埋,所以要蓋焚化爐。那時只蓋了一座,後來有人主張要蓋第二座,我說不用,只要大家開始資源回收,垃圾就可 以減量。而現在,連一座焚化爐都用不完。新北市也是,垃圾採隨袋徵收,從2011年12月升格開始,到現在垃圾減量已達50%以上。
同樣的,很多人用電態度是浪費、不正確、怠惰的,如果每個人都願意改善生活習慣,哪裡還會有什麼核電問題?問題是大家願不願意這樣做。例如要隨手關燈,蓋 房子一定要綠建築,就如臺積電在綠色工廠概念下,不但提升產能,而且能源消耗度降低了25%,如果所有工廠都降低20%,在成本壓力及環保意識下,加上臺 灣人很厲害,會有許多創意及想法,變成全民運動,終結毀滅性的核災夢魘。」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http://epochweekly.com/b5/319/11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