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訪赤科三景,悠遊赤科山金針花海美不勝收!
2022/08/26 16:08:34瀏覽1437|回應0|推薦81

花蓮/走訪赤科三景,悠遊赤科山金針花海美不勝收!

  

小瑞士農場即時花況,月到中秋分外明,花過中秋依然多,真的是滿山滿海的金針花!太壯觀了!有絕佳視野,無論站在何處都可以看到金針花燦爛的美景,讓金針花海包圍的感覺,農場的右側還有著彷彿小瑞士山丘的美景,令人感覺像是在國外度假般的享受。

 

開車路線:台9線287KM處向東轉,直行經高寮大橋、193縣道後,進入高寮社區,沿著社區道路直行,接產業道路上赤科山,約20-30分鐘可抵達。僅限9人座以下的小客車行駛,禁止巴士、大客車上山。紅線區域,警方將加強取締禁止停車。

 

赤柯山路況並不好,山路狹小又陡難會車,務必小心駕駛。遊客眾多,上山費時比預計更久,切記早點上山才可在天黑前拍出美照。山區多蚊蟲,建議攜帶防蚊液。山區曝曬遮蔽少,防曬乳、陽傘建議備妥,否則易曬傷。

 

好花好美麗,不要錯失良機,花開有一定時間,來花東旅遊,享受清淨悠然的風景,你將回味無窮 !

 

赤柯山金針花,我們很愛大家透過不同的視角來欣賞赤柯山小瑞士農場,大部分的照片金針花是主角,這照片的視覺焦點放在屋子上,藍天、白牆、黃花,很有力量的矗立在金針花山坡上。完全不預警的滿山花海的映入眼簾,驚嘆哇⋯之後是貪心的忙拍照,希望把這火火橘焰除了記憶外,也能回味與分享,滿山的花地毯,連綿幾個山頭,真是漂亮!

 

今年不要出國了!來去花蓮賞金針花海。最大的金針花海在哪 ?新秘境..赤科山。避暑,放鬆,賞花,觀星!最美麗的時候在九月份!赤科山上有很多農家種植金針花,到處隨風搖曳,映入眼簾美麗極了!

 

這裡是供遊客照相的好地方,有可愛美麗的裝置盡量拍照吧!

 

每年8月及9月為花東高山金針花盛開的季節,隨著地型起伏,舖天蓋地、滿山滿谷的耀眼金色說是夏季最動容的花海!

 

與六十石山齊名的赤柯山,以「赤柯三景」與金針花海聞名,每逢8月至9月的金針花季,整片山丘開滿了黃澄澄的金針花海,那萬花齊開的壯闊景致,讓來訪的遊客驚呼之餘,還能看見農民穿梭在金針花田,忙著採收含苞待放的金針這番人文景致。

 

花蓮縣內有二座金針山:玉里赤柯山、富里六十石山,每年花農會配合縣府推動的"留花"政策,只採集部份小區域的金針花,所以才能在花季時,讓上山的遊客一睹如此驚人又大氣的花海!

 

赤柯山位於玉里鎮高寮社區赤柯山峰頂,海拔大約800-1200公尺(從山腳下開車上山約35-40分),習慣性的每次上赤柯山總會先從南區漫遊。

 

小瑞士農場,赤柯山也算是具知名頗高的農場,上方的水杉林也是非常好取景的地方。

   

自行開車,前往赤柯山時,在台9線287K東側轉入坐落於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這兩處天然地景!我在赤柯山小瑞士農埸六甲花海美麗的季節有我難忘的足跡。像是一大片金橙色花毯披在山肩上,底下的綠襯出上頭橘花的暖,陽光聚焦在花蕊頂端,滿山谷的金色小圓點隨著微風吹動,像一層層的海浪般,恣意地在整座山頭上舞動著。每年八到十月,是金針開花的季節。近年因配合政府的留花政策,在開花季的這段時間,太麻里的金針山富里的六十石山玉里的赤柯山上都能看見一大片橘黃的金針花海。

 

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

 

在日治時期,赤科山以盛產赤科樹聞名,是當時日本人製作槍托的材料,隨著時間過去,從西部遷徙而來的漢人在此開墾,種植玉米、花生等作物後才改種金針,如今成為著名的觀光勝地。來到赤科山,不妨走訪赤科三景,欣賞坐落於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這兩處天然地景,以及好幾十年歷史的汪家古厝。

 

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天然地景

 

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

 

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

 

汪家古厝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以烏心石、臺灣櫸木及赤科木等上等木材建成,也是赤科山現存最古老的一棟房舍。而閩式三合院的汪家古厝曬金針,向來是攝影師必捕捉的畫面,農民在黑色的茅油氈紙屋頂上、庭院前鋪滿了金針,黑色與金黃形成強烈對比,可是只有在赤科山才能看的獨特風景。

 

一眼望去金黃璀璨,炫麗耀眼,很喜歡這樣光明的感覺!在花季時,赤柯山的赤柯大道沿路就是這樣的美!若是住在山區,清晨傍晚漫遊,那感覺是非常的舒暢。

     

鄰近的林家園更是不能錯過(有露營區、民宿),尤其是這幾年,花海盛況驚人,且設有拍照用的造景;另有供餐服務,故遊客人數逐年成長,現在則是到了赤柯山必靠之點。

赤科山林家園今日最新花況,金針花綻放的很漂亮,請遊客請勿踩入金針花園裡,留給下位遊客美麗的花海。

  

(上面兩張圖來自赤科山林家園粉絲專業)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163101&aid=17695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