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糧食戰爭》讀後感(五)
2010/04/17 18:06:07瀏覽976|回應0|推薦0

1970年糧食援助結束,第一次綠色革命由美國農業部長Oruille Freeman背後推動美國肥料產業,及美國以糧食援助作手段,協助私人企業獲利。第二次綠色革命生物科技由私人企業帶動,其中最直接受惠的就是農藥公司。為了贏得大眾認同,農藥公司採用幾個策略:研發看似能夠改善窮人生活的農作物;科學研究;把種族議題拉上火線,目的用來推廣基改作物等等。

   拿印度來說,當糧食援助結束時,印度積欠美國的債務已占貨幣供給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美國以糧食援助作手段,在加上印度國會對社會政策改革阻撓,印度在這樣的環境下展開第一次綠色革命。

   二十多年的成果使印度農產量提高五倍多,相對的也付出許多代價,譬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超過一英尺、灌溉使土攘中的鹽分沉積過多而無法耕種、單一栽培使生態遭到破壞。

   整個1990年印度各地營養不良情況日益增加,而每人糧食取得數量下降幅度大於每人糧食產量下降,就是因為那些掌控糧食分配的人只有在價格高時才肯把食物送到市場上。

   總理辛格提出令一個解決方案第二次綠色革命。

   2005年印度的安德拉邦禁止農民種植孟山都公司的基因改造棉花,跟非基因改造的比起來,不但產量較低,且容易感然病蟲害。在安德拉與為達八地區發生的自殺案件,有百分之九十與種植基因改造農作物有關。

   我們會發現到當機改業者面臨質疑或反對時,他們就會想盡辦法扭轉局勢,包括政府部門對農業生物科技的資助、學術單位對基改作物的相關研究。

   Raj Patel說:「有關基因改造方面的農業科學,其實是有貢獻的。真正的問題在於權利與控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9631105&aid=395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