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要的分離小孩有三次
2012/08/19 18:15:21瀏覽235|回應0|推薦0
小孩有三次重要的分離,出生、 離乳、初上學,如何順利的度過,是家長也是孩子共同要面對的課題呢。

新手媽媽們都有遇到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小孩第一次上幼稚園的十八相送,
因為現在的新手爸媽們大多是雙薪家庭很難有小孩是自帶,所以只好交給托兒所來帶了,但最艱難的地方在於如何放心的把小孩送到幼稚園和小孩第一次離開爸媽呢?
這裡有幾個小方法…
⋯⋯
1:熟悉陌生環境
就是先帶小孩到幼稚園了解一下環境,並鼓勵小孩跟其他同學互動,這是讓小孩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玩伴身上,就不會太黏爸媽囉。
2:千萬不要心軟
其實很多新手媽媽們每次帶著小孩到幼稚園內心一定依依不捨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內心深處已經(快內傷了)......
但絕不能心軟,跟小孩說確切的時間,剛開始送去幼稚園時以半天為優先,讓小孩慢慢適應環境再加長整天的時間再去接小孩。
3:要對小孩守時
剛開始帶小孩去上幼稚園一定要對小孩守時,因為小孩很缺安全感,當別人家的小孩都放學有爸媽帶了,而只留下他一人獨自等你,小孩的內心會很受傷。這也是小孩對家長們的信任感建立的開始。

各位新手爸媽們如果有任何第一次帶小孩十八相送的難題可以一定來討論哦︿︿

 

~相片: 小孩有三次重要的分離,出生、 離乳、初上學,如何順利的度過,是家長也是孩子共同要面對的課題呢。

新手媽媽們都有遇到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小孩第一次上幼稚園的十八相送,
因為現在的新手爸媽們大多是雙薪家庭很難有小孩是自帶,所以只好交給托兒所來帶了,但最艱難的地方在於如何放心的把小孩送到幼稚園和小孩第一次離開爸媽呢?
這裡有幾個小方法…
1:熟悉陌生環境
就是先帶小孩到幼稚園了解一下環境,並鼓勵小孩跟其他同學互動,這是讓小孩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玩伴身上,就不會太黏爸媽囉。
2:千萬不要心軟
其實很多新手媽媽們每次帶著小孩到幼稚園內心一定依依不捨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內心深處已經(快內傷了)......
但絕不能心軟,跟小孩說確切的時間,剛開始送去幼稚園時以半天為優先,讓小孩慢慢適應環境再加長整天的時間再去接小孩。
3:要對小孩守時
剛開始帶小孩去上幼稚園一定要對小孩守時,因為小孩很缺安全感,當別人家的小孩都放學有爸媽帶了,而只留下他一人獨自等你,小孩的內心會很受傷。這也是小孩對家長們的信任感建立的開始。

各位新手爸媽們如果有任何第一次帶小孩十八相送的難題可以一定來討論哦︿︿

~~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的結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音標準的母語。主要撫養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誇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準的發音,為什麼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資訊儲存區。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果。為了讓孩子儘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後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採用人稱代詞,以便孩子模仿。

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

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資訊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這樣會在孩子心裡傳遞一個資訊:“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麼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這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這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員警來了。”“再鬧,醫生來打針了。”“快睡,大灰狼來了。”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麼?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則嗎?肯定不是。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麼大的距離。只要沒人監督,我們就犯規,還心存僥倖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西方發達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於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地遵守的規則。

衝擊規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麼?,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你怎麼忘了也不能說,怎麼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了,規則就內化了。內化的規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則。

~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

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

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

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幹嗎口氣這麼不好?

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隻鞋交換一下”。

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複雜他接受不了。)”

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範,“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後,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

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資訊內化的機會。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分享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918475101&aid=67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