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3 05:35:40瀏覽537|回應0|推薦9 | |
(一)此刻
《禮記月令》曰:「仲夏之月,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 又《內則》曰:『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鄉長者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穀梁傳》曰:「常視曰視,非常曰觀。」 我們常常視而不見哪。哪裡是落足的地點是踏步的方位﹐我想到觀感的事情﹐反觀自我的事情﹐還有自其變者而觀之的事情。我所指出的﹐與我所擲出的。牆上的一隻蜘蛛﹐我眺望她升上﹐在牆壁與天花板的集角﹐有一個立方體的空間﹐如果我用心觀望﹐當有絲網捕捉我眸中的形相。 (二)言死 《說苑》曰:『楚昭王欲之荊臺游,司馬子綦進諫曰:「荊台之遊,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樂使人遺老而忘死。」』 《世說新語》曰:「晉羊祜鎮襄陽,好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 《世說》曰:『晉王羲之去官,與東土人士營山水戈釣之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遍采名藥,遊名山,泛滄海,歎曰:「我當以樂死。」』 有忘死的有樂死的。我記得一位老同學﹐希望的死法﹐有點不足為外人道﹐但也是樂死一類。我說不上來﹐可能必需認命﹐不會是我老同學那樣﹐大概也不是王羲之那樣。 (三)木屐之高士 《南史》曰:「宋謝靈運為永嘉守,郡有名山水,遂肆志遨遊,所至輒為詩詠以致其意,登躡嘗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 《世說》曰:『宋宗炳,字少文,好山水,愛遠遊,有疾還江陵。歎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觀,惟當澄懷觀道,臥以遊之。」 我真是為他上坡去掉前方的橫木下坡逆之而讚嘆。 另一個人﹐乾脆免了那些麻煩﹐躺在床上好了﹐心遊算了。不知道他是不是窮酸裝瀟灑呢﹖還是個大懶人。當然﹐也極度可能是個懂得認命的。 (四)翩翩 《獻徵錄》曰:『呼良朋以都督致政歸時,登麟巖騁望徘徊,睹滄海溟濛,慨然歎曰:「吾結髮從戎、乘風破浪於此,蓋三十年往矣。乃令得朝夕膝下,優遊泉石間,誰之賜也?」』 又曰:「劉陽嘗登泰山絕頂,遊衡岳夜半坐祝融峰,被羊裘,觀海日,超然遠覽,薄視色界一切,晚闢雲霞之館於三峰,翠微坐半雲洞天,與諸同志講道,飲泉茹蔬,悠然樂之。」 又曰:「徐舫築室江皋,日苦吟於煙雲出沒間,翛然若與世隔,因自號滄江散人。天大雪,乃泛舟釣江中,終日戀戀若不忍舍去,見者疑其非世間人。」 又曰:『唐寅字子畏,禮闈被黜,掾於浙藩,歸而不往。或勸少貶異時,亦不失一命。寅大笑放浪,行跡翩翩,遠遊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臺、五夷,觀海於東南,浮洞庭、彭蠡,奇趣時,或寄於畫。』 大笑放浪,行跡翩翩。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五)境界 《詞林人物考》曰:「王世懋性嗜佳山水,其登泰岱觀日出,憩靈巖謁見孔林,入關過華嶽,具行縢布屨,自青柯坪而上,西北臨大漠,稍南眺岷峨積雪,東俯中原,一宿而下,謂平生之觀,無踰此矣。行部江右,窮匡廬表裏之勝,按閩縱浪九鯉湖諸山,為幽絕觀。歸自關中,單騎走龍門、砥柱、嵩山、少林,神禹之所疏鑿而菩提達摩之所紹統者,慨然若睹其人。至洞庭、兩山、京口三島,固幾案間物也,意與境會,輒為文以紀之。」 意與境會。我此生沒有寫遊記的命了﹐讀遊記﹐或者讀山水散文﹐經常為之動容。 很是想不開。 08/12/2010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