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談林書豪和美國的職業運動
2012/03/04 22:01:04瀏覽19981|回應8|推薦18

最近這些日子缺乏震撼的、爆發性的政治新聞,甚至連像樣的、令人愉快的社會新聞都沒有,即使我以前喜歡的「新聞面對面」也在談論怪力亂神和山野傳奇,令人倒胃口。所以當林書豪在NBA奇蹟式地和爆發式地出人頭地就立刻成為新聞焦點,而且是全球的焦點,非同小可,比習近平和歐巴馬會面更引人注意、也更令人津津樂道。

林書豪的出現是戲劇性的,他的華裔出身使他的經歷更加富有戲劇色彩,他非常年輕的人生曲折與起伏之大簡直就是現成的電影劇本。林書豪的這些故事已經有太多報導,YST在此也不多說了。

在林書豪的七連勝劃下句點的時候、在球評專家和電視名嘴們把林書豪“灰姑娘”的故事說得家喻戶曉的時候,YST也來從一個新的角度談林書豪,順便也談談美國的職業運動。

籃球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運動,YST觀察的角度不是專家(譬如台灣籃球明星、資深教練和著名的評論員傅達仁)詳細論述籃球運動的各種竅門、也不是什麼都懂的電視名嘴把林書豪從出生到現在所有的逸事都挖出來討論,而是用普通球迷的角度來看籃球運動和面對這一股林書豪掀起的旋風。YST的目的是提升一般讀者觀看籃球比賽的樂趣,有什麼錯誤或不周延的地方歡迎讀者指正和補充。

(一)運動和職業運動

絕大多數的運動愛好者,譬如YST,把運動主要當作身體的鍛鍊,譬如慢跑。當然娛樂也是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除非你在這項運動中出類拔萃,否則娛樂的成分是不大的。想想看,如果打球老是輸、投籃老是被蓋火鍋、提著球棒上場每次都被三振,這打球還有什麼樂趣?

運動的樂趣在比賽,比賽的樂趣在贏。所謂「友誼賽」就是斯文一點、不動粗的比賽,贏還是要贏的,否則沒意思。想想看,不爭輸贏的比賽還叫比賽嗎?
YST最喜歡的拳擊手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有一句名言:“Winning is the onlyest thing”。這是運動比賽最經典的註解。

不要說自己參與的運動輸不得,即使觀看運動比賽也見不得自己喜愛的選手和球隊輸掉比賽,這就對運動員和教練產生莫大的壓力。美國大學的足球教練他們的薪水通常比校長還高,這個錢不好賺的,輸了就得走路。

運動進入比賽就是層次的提高,而比賽的最高層次就是職業運動。簡單地說,如果沒有職業運動,那麼這項運動的水平就很難獲得提升。

職業運動在運動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亞洲國家在運動方面落後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職業運動。而職業運動必須有龐大的財力作為支撐,給出的薪水要讓運動員在短暫的運動生涯中賺到一生衣食無憂的錢,這樣才能吸引有天分的人從事職業運動。譬如美國的環境能夠讓林書豪放棄四年哈佛大學的經濟專業、不去華爾街而去打籃球。七十六萬美元的年薪在NBA是最低的,但是我相信無論是台灣或大陸目前都給不出這個價碼。

所以只有經濟實力強大和又擁有大量狂熱運動迷的國家才能發展出一流的職業球隊、運動員和教練,這些都是錢堆出來的。

YST最難過的是看到昔日著名的運動員老來淒涼的生活,尤其很多沒有任何娛樂成份的運動,譬如推鉛球、擲鐵餅之類,如果沒有國家的長期照顧幾乎可以保証運動員晚年生活的淒涼。

想想看,即使是娛樂性很高的運動,譬如體操和花式溜冰,金牌運動員要靠此為生也非常不容易。
有幾個人能像李寧這麼幸運,退休後可以靠運動服裝致富?
奧運會那些花式溜冰的金牌得主他(她)們現在在哪裏?

(二)美國的職業運動

美國是職業運動員的天堂,許多運動被當成娛樂和商業活動,經營的規模宏大、牽涉到的金錢是天文數字,因為美國的市場太大了。

美國的職業運動用普遍性(popularity)來排名大概前三名是:美式足球、籃球和棒球。其他還有網球、高爾夫球、冰上曲棍球....等等,但是它們遠沒有前面三種來得普遍。

雖然棒球是台灣的“國球”,YST個人不喜歡棒球,一方面是小時候個人慘痛的經歷(眼力不夠敏銳、最怕快球、經常被三振),另一方面是我認為棒球這個運動太慢,觀眾一面聊天、一面吃零食、偶而為一個好球歡呼一下,沒有高度聚精會神(high intensity)的那種樂趣,不是我觀賞運動的風格。

同樣的理由,高爾夫球也不是我喜歡觀賞的運動,太慢了。高爾夫球是一種非常有益身心的休閒運動,因為是在風光明媚的戶外草地上,大家曬曬太陽、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老半天揮一次桿活動一下筋骨、然後聊聊天、套套交情,如果順便還能吃上一餐飯套更多的交情那就更好了。高爾夫球主要是在社交,運動反而是陪襯的,對很多政客和商人而言甚至是工作的一部分。高爾夫球只能自己玩,如果是觀看比賽,看現場還說得過去,至少有散步,電視上觀看就屬於浪費時間了,連新鮮空氣都呼吸不到。

相反地,冰上曲棍球大概是速度最快的運動了,但是這種北方冰雪上的運動對來自台灣的人而言缺乏親切感,偶而看看還可以,不可能產生情感,因此也不會有甚麼熱情,遠不如網球、排球和羽毛球,更不如乒乓球。冰上曲棍球由於高速衝撞經常發生打架的事,越發倒了我的胃口。不過YST知道很多老美喜歡看冰上曲棍球就是喜歡看球員打架,這是心理變態,不足取。

YST曾經迷上美式足球,一方面我的臂力不錯,投擲橄欖球可以達到相當遠的距離,經常可以傲視老中群雄,但主要原因是我唸書的學校是足球名校,曾經拿過全美冠軍。那時候全校都瘋狂足球,星期五上廁所要趁早,因為廁所草紙很快就被同學取走了。
你一定會問:拿廁所草紙做什麼?
哈!這是準備慶功用的道具。第二天中午就是足球賽的日子,只要本校達陣得分(touchdown),同學就把廁所紙從看台高處拋出,形成一條條長條帶子,非常壯觀。

不過YST最喜歡玩也最喜歡觀賞的運動是籃球。

(三)籃球運動

籃球在台灣是最流行的運動了,我相信在世界各地也都一樣。這原因很簡單,場地便宜,到處都有,一個人能玩,兩人、三人也能玩,四人、五人、六人就更好玩了。

籃球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運動,它的體能要求非常全面,它的技巧要求也非常全面,更重要的是它要求高度的合作和默契,是一種團隊運動(team sport)。

籃球有別於排球、網球、高爾夫球和乒乓球,它屬於接觸運動(contact sport),但又不像美式足球那樣粗野把撞擊當成運動的必要和重要部分。

籃球固然主要強調鬥智和鬥技巧,但是它鬥力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頂尖的籃球運動員必須夠壯。這就是林書豪小時候所犯的最大錯誤,他的哈佛大學教練一見面就直接了當地說沒看過體質這麼差的籃球運動員。只有美國教練會立刻說出這種評語,因為他們知道在美國打籃球是怎麼回事。YST認為UCLA(美國籃球名校,林書豪的第一志願)不收林書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體能太差。林書豪體能太差只能怪自己,因為他在中學的時候拒絕中學教練的體能訓練導致沒有把身體練得足夠壯。

林書豪所犯的錯誤幾乎是所有東亞籃球運動員所犯的錯誤,包括姚明也是如此。中國人都以為籃球是比技巧的,所以都在練技巧、忽略了體能的重要。但是,只要你看了NBA的球賽你就發覺身體單薄的球員在這些壯碩球員中連站位都站不住、走位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對方擠掉了,這球還怎麼打?再多的技巧也無法發揮。我們必須認清籃球是一種接觸運動。

林書豪之所以有今天還得感謝他的中學教練在林書豪的懇求下重新收留他做體能的魔鬼訓練,否則他絕不可能在NBA的比賽有切入籃下的能力。姚明一到了休士頓火箭隊,首先接受的也是體能訓練,要先把身體練壯,才能真正成為「移動的長城」。你看看NBA那些球員,個個壯碩如牛,卻又反應靈敏、行動快速,能衝撞人,也能挨得起衝撞,文質彬彬是打不了NBA的。

(四)觀賞籃球的要點

大部分的網友都不是籃球專家,甚至很少打籃球,屬於普通觀眾,因此YST就隨便談談觀賞籃球的要點,這樣我們在觀賞NBA的球賽時就更有重點和得到更多的樂趣。

根據NBA的規則,一個球隊至少要有10名隊員,最多不能超過15名,但是在任何一場比賽頂多只能有12名球員可以上場。

籃球是一個五人對五人的運動比賽,如果一個球隊出於任何原因(譬如太多隊員受傷或是犯規滿六次畢業)無法派出五名隊員參加比賽就被視為棄權,自動認輸而結束比賽。

一個隊首先出場的五位球員稱為「先發球員」(starters),其他的5~7位隊員稱為「後備球員」(reserves)或「板凳球員」(bench players)。

「先發球員」代表一個球隊的主力,「後備球員」代表一個球隊的深度。籃球運動是非常激烈的接觸運動,隨時都有球員受傷或體力不濟,一個深度不夠的球隊是非常脆弱、經不起激烈考驗的。極少球員能連續上場四十八分鐘,所以精明的教練也非常重視板凳球員。板凳球員如果持續表現良好就很可能升為先發球員,譬如林書豪。

五位上場的球員根據他們作戰的位置分為左右兩個前鋒、左右兩個後衛,和一個中鋒。

前鋒的位置靠近底線,因為接近籃板,所以選擇個子較高的球員,通常六呎九吋左右(200~210公分),能投籃、能上籃,也能搶籃板球,偏重進攻得分;
中鋒的位置最靠近籃圈,強調進攻得分和搶籃板球,所以選擇個子最高的球員,通常七呎左右(208~218公分),是整個球隊的主攻和得分球員;
後衛的位置遠離籃板,所以選擇個子較矮的球員,通常六呎左右(180~190公分),主要是運球、控球和傳球,是球隊進攻計畫的設定者(play setter)。

上面所說的是一般情形,但也有例外的。多年前,休士頓火箭隊選了兩名特高的長人,都是中鋒位置,也都是先發球員,所以它的作戰計畫是雙中鋒,該隊教練誇口他們擁有雙寶塔(twin tower)。YST不太清楚後果,好像戰績不怎麼樣。YST認為破雙中鋒最容易的招數就是快攻,因為這些大個子都跑不快,對方中鋒一抓到籃板球就長傳,四對三穩取兩分。YST認為雙中鋒不是什麼好主意。

籃球的攻守多半都是人盯人,後衛對後衛、前鋒對前鋒、中鋒盯著中鋒,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對手,緊迫盯人的時候,五對人如影隨行滿場飛,非常好看。波士頓的塞爾蒂克隊就特別擅長全場緊迫盯人,常常逼得對方連球都發不出來被迫叫暫停,非常、非常的厲害。不開玩笑,如果是台灣的球隊面對塞爾蒂克的緊迫盯人,即使發球成功也多半過不了半場。

由於這種攻守特性,籃球運動把對方的體型、特長以及習慣動作都研究得瞭如指掌,在比賽前都摸清楚了底細、也想好了對策,這是教練和球員必做的功課。YST可以跟你打賭塞爾蒂克的教練已經把林書豪的錄影帶看過很多次,林書豪的習慣動作早已分析得清清楚楚,防守林書豪的後衛朗度(Rondo)也一定被耳提面命交代得清清楚楚。

到了比賽的時候,進攻的要訣就是造成錯位。籃球比賽打的是運動戰,如果大家都在固定的位置比投籃那就沒意思了。進攻時的後衛有一名叫控球後衛(point guard),由他來發動攻勢。讀者要注意看,無論是什麼進攻計畫,都是進攻的五名球員不停地走位和換位,然後控球後衛伺機把球傳給最有機會得分的球員,通常是在運動中造成錯位的那名球員。

所謂錯位有兩種,一種是無人防守,另一種是不對稱防守(mismatch),譬如高矮不對稱、速度不對稱等等,這就造成過人切入或直接射籃的機會。NBA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如果沒有人防守就出手投籃,不論是否投中都不會有人責備你。也就是說,空檔時不出手是錯誤的。

觀賞籃球的要點和樂趣就是看控球後衛如何製造錯位。

每支球隊在平時教練的教導下都有好幾十種不同的進攻策略,最常見的就是後衛把球高吊傳給中鋒,中鋒憑著身高馬大就可以或鉤射、或躍射、或灌籃得分。

當年UCLA就有一名擅長鉤射的中鋒名叫賈霸(Kareen Abdul-Jabbar),身高七尺二吋(218公分),非常、非常厲害。

依照UCLA的傳統和規矩,一年級的新生(也就是新鮮人,freshman)無論多麼厲害只能打freshman team,是不允許代表學校對外打球的。當時UCLA的籃球隊何等崇高,全美國第一,打遍NCAA無敵手,唯一打敗他們的球隊就是賈霸領導的freshman team,有意思罷?

賈霸升到二年級就正式成為UCLA籃球校隊的一員,UCLA有了賈霸這個寶貝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在NCAA的比賽中沒有輸過一場,連續三年奪得NCAA的冠軍。如果從高中時代算起,賈霸的籃球隊連續贏了七十一場比賽,這在籃球歷史中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紀錄,可以說是奇蹟。

賈霸鉤射的姿勢非常漂亮,簡直可以說是鉤射的經典,他一躍而起、單手側身托球、在最高點的時候手指輕輕一抬,籃球就從指尖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應聲入網,非常、非常漂亮,是身體平衡和力道拿捏的完美表現。

賈霸的教練為他計算過,以他的身高和這種鉤射全世界沒有一個球員可以防守,於是贏得一個綽號叫做「天鉤」(sky-hook)。

賈霸畢業後打過明瓦基公鹿隊和洛杉磯湖人隊,一共贏得了六次NBA總冠軍。

觀賞在亂軍中突然出現一秒不到的空檔跟著連接賈霸優雅的「天鉤」和等了老半天才看見老虎伍茲氣定神閒揮出一杆,雖然都是運動,感受迥然不同。

這種在十名球員快速走位,突然出現錯位,球傳到了錯位球員的手上,然後在“就差一點點來不及防守”的情形下出現一記優雅的射籃和得分,這就是觀賞籃球比賽的樂趣。

籃球這種樂趣只有英式足球(soccer)可以相提並論。不過足球的技巧遠比籃球高(手遠比腳靈活)、足球的控球遠比籃球困難(場地太大)、足球製造錯位和射門的機會也遠比籃球困難,當然一旦出現所獲得快感的激烈程度也遠比籃球高。看足球比賽有時候會得心臟病的。

美國人是個膚淺的民族,喜歡獲得經常性的小小高潮,而不是很久來一次的巨大高潮,這也許就是英式足球在美國流行不起來的原因吧。

(五)姚明和林書豪

2002年06月26日,七尺六吋(229公分)的姚明成為NBA的球員。姚明進入NBA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方面姚明是中國大陸訓練出來的球員,沒有經過美國中學和大學的任何訓練而成為NBA的選秀狀元,這就直接肯定中國籃球運動的水平;另一方面由於姚明在中國大陸的高知名度,NBA休士頓火箭隊在首輪首選選擇了姚明也就同時把NBA的市場擴展到了亞洲,贏得了龐大的經濟利益。

2011年07月20日,姚明在上海宣布退休。雖然姚明沒有為休士頓火箭隊贏得NBA總冠軍,但是姚明的NBA生涯是非常成功的。姚明不但在NBA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火箭隊的超級明星,而且在個人形象和公益活動中成為典範。

姚明退休後,NBA的亞洲市場立刻遭到萎縮,NBA的行銷經理憂心忡忡。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林書豪的奇蹟出現了,不但扭轉了紐約尼克隊垂死的命運和總教練被迫走路的下場,而且使因勞資糾紛受傷的NBA轉為士氣大振、一片欣欣向榮,NBA的國內市場變得興旺、亞洲市場也恢復生機,全球的林來瘋給我們帶來歡樂,也帶動NBA股票的上漲。

YST個人並不贊成台灣社會一再強調林書豪的台灣血統,但是YST同時也反對美國夏威夷的眾議院在台灣當面酸馬英九總統林書豪是美國人。

那位酸馬英九的美國眾議員是個沒水準的草包,其實真正有眼光的美國人是把林書豪視為美國人同時也把林書豪當作亞洲人,因為他們看中亞洲龐大的市場。想想看,電視轉播和NBA名目繁多的相關產品包含了多大的商機,讓你亞洲人沾點光有什麼要緊?老子從你身上賺了大把鈔票才是最真實和最實際的好處。

林書豪是土生土長、美國一手訓練的球員沒錯,但是林書豪絕對不只是美國人。

林書豪對他的中國血統(要強調台灣血統也行)是有認同感的,他的自我認同(identity)是無法完全被美國人取代的。林書豪絕不是“白麵包”,否則NBA的超級明星球員這麼多,他為什麼單單挑選姚明做他的精神導師?
想想看,林書豪是美國生長的華人,英文是他的母語,中文是他的第二語言,這和姚明正好相反。如果需要一個精神導師,林書豪為什麼不找飛人喬丹或魔術強生?

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林書豪的球路和球風。

(六)林書豪的球路和球風

甲. 林書豪為什麼紅遍全世界?

林書豪一炮而紅是有確實因素的,是什麼因素呢?
答案是:好看。

大家都看到自從林書豪成為先發球員,尼克隊連勝七場、林書豪平均每場得分超過二十分、助攻超過十次等等。

上面說的這些都對,但是最深沈和最基本的因素是林書豪使尼克隊的球變得好看。

我們都不要忘了,籃球運動在美國屬於商業性質的娛樂活動(entertaining business),要轟動NBA造成旋風單靠贏球是不夠的,還要贏得漂亮。

想想看,若是五名球員每個站在固定的位置上做個人投籃比賽,林書豪在外線百發百中帶領尼克隊連勝七場,這會造成林來瘋嗎?
答案是:肯定不會。這就把靈活的籃球運動變成呆板的高爾夫球了,有誰要看?

籃球比賽是為了娛樂大眾,籃球賽若是不好看就沒有娛樂價值,連觀眾都沒有了還瘋什麼?

林書豪的球好看,老實說,比姚明的球好看。

林書豪的位置就是前面說的控球後衛,是攻勢計畫的設定者和執行者。也就是說,林書豪是製造攻防錯位的關鍵人物,也是整個進攻的靈魂人物。

中鋒好看是一人好看,譬如賈霸;控球後衛好看是整個球隊好看,譬如林書豪。

林書豪之所以成為“林來瘋”是因為他把原來死氣沈沈的尼克隊變成靈活多變和千姿百態的尼克隊,不但能贏球而且使球賽有了高度的觀賞價值。

乙. 林書豪如何激活尼克隊

你一定會問:林書豪是如何激活尼克隊呢?
答案是:林書豪能夠製造攻防錯位。

你一定會再問:林書豪如何製造攻防錯位呢?
答案是:控球後衛製造攻防錯位有被動和主動兩種方式。
被動方式是,其他四名隊友迅速換位造成防守的空檔(無人防守)或不對稱配置(mismatch),控球後衛迅速傳球到位,然後投籃。這種方式,控球後衛需要眼明手快。
主動方式是,其他四名隊友都被盯死了,於是控球後衛伺機主動切入(就是快速運球衝向籃下),這就製造了防守的混亂。控球後衛可以自己上籃得分,也可以把球傳給因混亂而造成錯位的隊友間接得分,後者稱為「助攻」。在NBA,「助攻」的地位等同「得分」,助攻次數和得分數目是同時記在功勞簿上的。

很多次我們看到林書豪把球高拋到籃圈附近,然後一名隊友即時飛身而上把球灌入籃內,非常好看,術語稱作“空中接力”,這就是被動錯位的一種。“空中接力”通常先有控球後衛和隊友之間的眼神互換,然後隊友突然衝向籃下,控球後衛在隊友飛身而起之前就把球拋向預定灌籃的位置,時機、力道、準頭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整個過程完全是默契的無暇配合。林書豪的“空中接力”執行得非常好。

但是,林書豪最厲害的地方是主動製造攻防錯位,這是林書豪天生的才能(talents),也是NBA少見的才能。

丙. 林書豪的籃球天賦才能

主動製造攻防錯位也有兩種:自助和隊友相助。

所謂自助,就是控球後衛看準機會突然自行運球切入籃下。這種情形通常是在對方中鋒留下較大防守空隙的時候,大個子通常沒有這麼靈活,控球後衛看準時機就可以快速切入籃下得分,大個子來不及補位只能望而興嘆了。這個理論說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因為要過兩關,先是用假動作騙過黏在身邊的防守後衛,然後是全力運球衝刺,前者是靈活的基本功,後者全靠過人的加速度,缺一不可。

有球迷替林書豪做過科學計算,林書豪跨三步速度就可以達到每小時16公里。想想看,這個加速度有多厲害,這就是林書豪成為“林來瘋”的才能之一。

所謂隊友相助,就是有一位隊友(通常是大個子中鋒)在走位時突然上前阻擋防守後衛的去路,控球後衛立刻運球切入籃下得分。所以有隊友相助,控球後衛切入籃下就省掉了用假動作騙過黏在身邊的防守後衛的第一招,任務就成功了一半。這就是籃球俗稱的“阻擋 — 切入 ”,是最常用的戰術,也是籃球戰術的ABC。

即使擺脫黏在身邊的防守後衛,小個子後衛運球衝進大個子林立的籃下禁區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對方的前鋒和中鋒全圍上來了,都是兩百公分和120公斤以上的大塊頭,控球後衛要想上籃得分談何容易!

林書豪這時候有兩個絕招,一個是快速旋轉來擺脫大個子的糾纏,另一個是在空中扭動身軀把球換手上籃讓大個子措手不及。這兩招都十分管用而且非常、非常好看,這是YST最喜歡的精彩鏡頭,每次都令我在電視前鼓掌歡呼。

這裏又有球迷替林書豪做過科學計算,林書豪快速旋轉的角速度超過每秒鐘八百度,Mamamia,YST佩服得五體投地。“林來瘋”不是蓋的!

但是無論林書豪這兩個絕招有多厲害,NBA的防守也不是吃素的,不可能每次切入都成功得分。林書豪厲害的地方在變化多端,即使到了籃下也不勉強出手,在對方大個子們圍上來的時候肯定會出現防守空檔,林書豪在出手不利的情況下經常選擇把球傳給出現錯位的隊友,譬如對方的中鋒趕來防守,形成尼克隊中鋒的空檔,林書豪在籃下把球傳給自己的中鋒,由他灌籃輕鬆得分,這比自己硬上聰明多了,這種進攻方式也使籃球比賽的觀賞性高多了。

丁. 林書豪的三分球

控球後衛必須具備的才能是遠射能力,也就是說,能夠投進三分球。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

其實這道理很簡單。籃球場子就這麼大,防守球員就5個。
如果控球後衛外線不準,我就縮小防衛圈欺負你,反正你外線投不進,防衛圈一縮小就沒有切入的空隙,攻勢就完全受阻,24秒後球就是我的;
如果控球後衛外線很準,那就必須貼身防守,不能讓他遠射,這樣一來防守圈就拉大了,防守圈一大,防守漏洞就多了,一不小心就造成錯位,稍一疏忽,控球後衛就閃人切入上籃,防不勝防。

所以控球後衛的遠射能力對整個比賽是非常關鍵的,他們的三分球投中率是重要的防守指標。

我們看到林書豪在「尼克」對「暴龍」最後0.5秒時出手投出致勝的三分球高呼過癮,那是因為防守後衛知道林書豪有閃人切入上籃的能力,他在賭林書豪不會投三分球而會選擇切入衝籃,這樣至少可以製造犯規以罰球取勝。所以他縮小圈子離林書豪有兩步的距離不讓他有閃人切入的機會,但是他賭錯了,林書豪有信心地在終場鈴聲前投出致命的三分球結束了這場比賽。

籃球比賽經常是在這種信心和賭注的些微之差下分出勝負,非常戲劇性,非常激動人心,它無可取代的觀賞價值就在這裏!

(七)林書豪的隱憂

說了林書豪一大堆才能和他精彩的絕技,在NBA這個藏龍臥虎又競爭激烈的環境裏林書豪有沒有弱點和隱憂呢?

YST認為是有的,我把它們歸納成三項。

1. 林書豪不夠壯

雖然已經經過魔鬼體能訓練,YST仍然認為林書豪略顯單薄,經不起大陣仗。

YST特別注意尼克對熱火(Heat)的那一次敗仗,林書豪打得不好,著名球員和評論員巴克萊認為林書豪身體過分勞累,我不同意。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那場球熱火隊打得很粗野,老美稱為physical game。林書豪身體單薄,有點怕這種粗野球,因此處處受制。

2. 林書豪怕受傷

沒有人是鐵打的,NBA的球員哪個不怕受傷?

問題是林書豪不夠壯,他受傷的機率比別人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姚明再三提醒林書豪要避免受傷,這是非常正確的。

但是NBA是個龍蛇雜處的地方,施詭計、下毒手、小動作都防不勝防,林書豪樹大自然就會招風,更何況籃球本來就是一個接觸運動,無心的碰撞同樣也會受傷。

3. 林書豪怕老

你一定會笑:運動員誰不怕老?

是的,大家都怕老,但是有程度之分,高爾夫球運動員就不怕,籃球中鋒也不太怕。
林書豪的絕技靠速度,靠速度的運動員最怕老。

不過林書豪有耶穌保護,YST有可能白操心。

十年後,奉耶穌之名打球的林書豪也許還是三步就達到每小時16公里,旋轉可以超過每秒八百度,說不定會更快呢,也說不定還練出其他絕招。

(八)結論

林書豪今年才二十三歲,他將在NBA給我們帶來很長一段歡樂的日子。

大家都不要爭,台灣人就把林書豪當台灣人,中國人就把林書豪當中國人,韓國人就把林書豪當韓國人,自己高興就好。

美國人最聰明和最實際了,他盡量讓東亞各國人都來沾林書豪的光,然後猛推銷NBA的產品海撈一筆,一面偷笑一面數鈔票。

林書豪激活了尼克隊,把籃球這項運動的觀賞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也把歡樂帶入千家萬戶。

林書豪改變了華裔美國人書呆子的形象,為華人建立了健康、靈活、敏捷、忍耐、刻苦、節儉、堅韌、樂觀、進取、謙虛.....等等非常正面的形象。

Hurrah!林書豪,Linsanity,Linfinity,Linderella,Linpossible,Lincredible,Lingenious,Lindispensable,Linconceivable,我們感謝你,為你歡呼!

 

後記

這篇文章特別趕在紐約尼克隊和波士頓塞爾蒂克隊比賽前貼出,為出賽前的林書豪壯行,同時也為不太瞭解籃球運動的網友做一點點基礎功課,這樣看球就更有樂趣了。

波士頓的塞爾蒂克隊一直是YST喜愛的球隊,它的作戰方式非常有風格,是智慧型的球隊。

YST滿懷期待這場球賽,希望讀者和YST一樣用歡樂的心情觀賞這場精采的比賽。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ST2000&aid=6174600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5 00:19 【udn】 購買前先比價!忍耐 個人 絕招 保護比價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3/15 21:23

難得YST會對林書豪侃侃而談,不是炮轟炒作現象~~

我周圍的人都對媒體天天炒林書豪已經頗難以忍受...畢竟我們都是外行~~

平常也都沒接觸...


C.S.Juliu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正如您所說
2012/03/14 17:18

正如您所說

林書豪要帶給我們的精采,才剛開始而已!

在之前剛開始,所以沒人理他這個毛頭小子!

而!所以現在各球隊無不緊盯林書豪

林書豪的挑戰才剛要開始呢!

現在,尼克隊連戰連敗!

更需要大家的加油喔!!


在父母的夢想與理想中溺斃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3/07 21:55
真是很轻松的话题啊

X-r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針對與塞爾蒂克隊賽後的一點淺見
2012/03/06 05:23
林書豪為了隊上那兩個回歸的大牌已變得過於謹慎,只見處處綁手綁腳,施展不開;那像隆多根本毫無顧忌,橫衝直撞的,怎不拿大三元?林書豪原先打球的樂趣已不見了,原來他在打球的時候還需同時伺候到隊中兩位大牌,尤其是那位姓安的;打球還需要玩政治,那就真的不好玩了.

林書豪對塞爾蒂克這場比賽為了遷就安東尼而完全失去了自我;只要一過半場就會想要向安東尼傳球而顯得患得患失,不敢自己進攻,處理起球來也變得猶豫不決,單純是為了傳球而傳球,因此也犧牲了自己的節奏感和命中率;
傳球給安東尼只是為了讓他個人單打表現,因此往往場上其他球員几乎都不跑動只是在等球,沒有跑動自然就沒有空檔,因此也傳不出好球,讓進攻開始變得困難;而單打獨鬥往往又只是勉強出手,命中率自然低,通常這種打法也是在破壞全隊的化學反應;尼克看來似乎又回到以往以安東尼單打為主的打法,更何況在安東尼單打時他的命中率也不高,更易令人沮喪;
安東尼在掘金時就是有名的不防守球員,只圖自己表現,沒有團隊觀念;球進他手中,就像進了黑洞,永遠也出不來,所以常常破壞全隊化學反應,他是尼克真正的毒瘤.

OOP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請版主更正
2012/03/05 12:31
林書豪的第一志願是Stanford不是UCLA.'
YST(YST2000) 於 2012-03-05 17:03 回覆:

我看過兩種不同的報導,UCLA和史丹佛。

UCLA是林書豪最想進的,因為這是籃球運動的聖殿。

史丹佛是林書豪實際申請的,因為就在他的住家旁邊。

真實情形我也不確定,也許兩個都對。


灣 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
2012/03/05 11:49
滯空時間,失去平衡.

灣 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Lincredible!
2012/03/05 11:46

在所有LIN字頭的英文薪資當中,我覺得Lincredible最能表現林書豪的球風,不是指他一夕爆紅,突然冒出頭來,而是打球不斷突如其來.

那個絕殺三分球,對方球員讓出一大步,顯然意在防他切入上籃,但是他在沒有任何預備動作的情形,好整以暇的長射中的.石破天驚的只打了五場球就成為雙料關鍵先生.

切入籃下,林書豪彈跳並不特別出色,指控時間相對並不夠久,長人如林,肢體衝撞,他在百忙之中總能找到空檔完成助攻,無私成全隊友,更精彩的是,經常在市區平衡的情況下,已不可能的角度、方位,把球弄進籃框裡.

林書豪動作不如喬丹華麗,身體素質不同,但是林書豪一上場就展現大將之風,他的智慧籃球,團隊籃球,可以延長他的運動年限.喬丹要到第二次三連霸的時候打的才像個領袖人物,而不僅只是個明星.

江山代有人才出,LIN領風騷十五年.

球迷們有福了,阿門!

 


paraqua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姚明之前的中國球員至少二個進入過NBA
2012/03/05 00:09
王治郅最早,後來是巴特爾。不過他二人都沒有打出閃亮的成積,他們也都是7呎的長人。
YST(YST2000) 於 2012-03-05 07:15 回覆:

非常感謝你的指正,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需要馬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