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04 02:00:21瀏覽37218|回應7|推薦21 | |
漫談「一個中國」的風波與「遼寧號」環繞台灣(上)
閒話
雞年到,今天是正月初七,立春,這個年已經過了一半,春天就要到了,部份華人已經回到工作崗位,開始又一年辛勤的工作。
市長向市民們和網友們拜年,祝你們雞年健康、萬事如意!
以前每次過年,市長都要寫篇應景的文章,譬如談談美食和美酒、「春晚」的表演等等,今年除了拜年,礙於自己訂的老規矩,其他都免了。
想來想去,過意不去,就寫篇長文為各位在過年期間添點熱鬧。各位幾杯下肚後,看看市長的政論文章解解酒,也是一樂。於是打破自己的禁令,寫篇文章湊熱鬧,算是市長的“Executive Privelege”罷,希望網友們莫要怪罪,本市規則各位還是要遵守的。
本來打算寫「回顧2016,展望2017」,想想一月已經過完了,而「一個中國」的挑戰隨著川普的走馬上任才開始,「遼寧號」的餘威猶存,就換了上面這個題目。這篇文章長了一點,至少要分兩部份貼出,希望能在春節期間(吃湯圓以前)完工。
閒話少敘,讓我們進入正題。
「一個中國」的風波
2016是一個多事之年,在英國脫歐洲、中東戰亂和狂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等一連串黑天鵝事件中,台灣自然也沒有缺席,那就是台獨要角蔡英文女士以多數票當選中華民國的總統。
2017是雞年,各色各樣的雞都躍上世界舞台。這將是歷史上少有熱鬧的一年,當然也就是危機四伏的一年。
想想看,有剛剛搶到一塊美食的俄國大公雞躊躇滿志;有英國母雞宣布要和歐洲所有的雞儘快地斷絕關係;有雄壯的美國大公雞宣布要建新的籬笆把自己的領地圍牢了,但是牠卻可以在外自由地和任意地橫著行走,包括中國公雞的領地也要“自由”行走,還要求各處的雞都好吃好喝地供奉牠,否則哼哼哼;最忙碌的是日本小公雞,看到昔日病奄奄的中國公雞已經痊癒而且快速長大,並且和打敗自己的美國公雞一樣,長出了一顆啄過自己兩次的核牙,矮小的日本公雞著急地四處奔走,居然繞著地球跑,想早日長成大公雞;東方還有一隻垂頭喪氣的韓國母雞正等著被宰殺,最是可憐;還有一隻嬌小的台灣文藝母雞陰陰地盤算,到底是冒險跟美國大公雞走好呢,還是待在原地偷偷和日本倭雞睡覺就可以了;還有東南亞的一群小雞張頭探腦、交頭接耳、猶疑不決,棕色的菲律賓雞和馬來西亞雞已經決定拋棄美國大公雞,轉投糧倉充足的中國大公雞,但是大部份基因與中國公雞同種的新加坡花雞堅持跟隨美國大公雞,反正已經跟馬來雞和印度雞雜交,種已經不純了,“多元文化”就走到底罷。最重要的是,存糧最多、羽翼豐滿的中國公雞冷眼四顧,摩擦爪子,靜觀周圍情勢的變化,尤其是盯著不守婦道、隨時準備獻上所有家當、投奔洋雞的台灣小母雞。
中國目前的日子並不好過。世界經濟蕭條,中國工業生產過剩,產能何處去?外匯儲備過剩,資本輸出何處去?國內經濟已經出現越來越大的(房地產)泡沫,國外形勢有美國新當選的狂人總統想對中國發動戰爭,原因就是市長寫的兩本書所敘述的,美國企圖用軍事解決它的經濟問題。
發動戰爭是需要抓手的。現在謎底揭曉了,美國川普總統選擇的、足以引發中美戰爭的抓手,就是玩弄「一個中國」。
「一個中國」和台灣問題是分不開的,台灣問題已經正式進入關鍵的凶險階段。在開國元老定義的「三段論」下,中國目前被逼在牆角,無處可退。
蔡英文女士不但以人民授權(mandate)之姿掌控最高行政權,並且以壓倒性的多數控制了國會。更嚴重的是,蔡英文任命了極端台獨人士為大法官,為台灣製造了法理獨立的基礎,這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險的訊號。
自從5月20日蔡政府上台,「一個中國」的問題就使兩岸關係漸趨緊張。11月6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12月3日蔡英文與川普直接通話成為全球新聞話題,12月11日川普在週日福斯新聞(Fox news)的訪問節目中公然宣布「一個中國」很不合理,直接挑戰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引發全球的軒然大波。中國不得不作出反應,強調「一個中國」不能談判。
在中國的壓力下,全球各主要大國紛紛表態支持「一個中國」,就連尚未卸任的歐巴馬總統也趕緊出來滅火,表達美國對「一個中國」的態度從未改變。即使蔡政府也知道事態的嚴重而不得不對這件事低調處置。但是,這些都是於事無補的。美國是全球第一強國,候任總統既然引爆了這個事件,這個問題遠非就此結束,而是一連串的新問題將不斷地展開,成為中國偉大復興路途中最大的一塊石頭。
挑戰「一個中國」,這是會引發戰爭的頭等大事。中國只要一打仗,「一帶一路」的建設和國家復興的規劃就得讓路,中國對此比誰都明白。
「一個中國」的三段論
中共的外交制度是周恩來一手建立和制定的,中共的外交方針是利益上可以吃點虧,但是原則上絕不能妥協。
我們看看中共立國之初定下的「一個中國」三段論: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仔細觀察這個「三段論」,周恩來的遣詞何其簡潔,用字何其明確,邏輯運用何等嚴密,真是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周恩來如此清晰和嚴密的定義固然限制了對手,自然也同時限制了自己。中共任何國家領導如果違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就很清楚地被定義為「賣國者」,這是任何中國領導人都承受不起的歷史罪名。
「三段論」下的「一個中國」是容不下任何其他解釋的。昔日「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洋洋數萬言的理論,單邏輯上就狗屁不通(林濁水的基礎訓練很差);今天蔡政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也使不出任何花樣繞過「三段論」。川普粗糙的挑戰顯得尤其可笑,屬於流氓的混話,典型的「我是流氓,我怕誰?」。當然,江湖道上,論拳頭和塊頭,美國是有資格耍流氓的。
川普的「世界新秩序」
美國已經把民主的面具拿下,露出了流氓的本質,擺出了江湖老大的威風,要全世界給錢,要全世界讓路。所以說,江湖世道(就是季辛吉博士一再強調的World Order)已經變了。
以前都是老大給錢,小弟賣命。現在,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招牌都摘下來了,明目張膽地換上了「大美國保險公司」的牌子。盟友固然要交保險費,就是敵人也要付錢才能保住自己的核心利益,有些地方還非讓路不行,一切美國說了算。
更糟糕的是,美國這個「保險公司」不地道,他一面收保險費,一面在外面搧風點火、製造火災風險。對美國而言,這是合理和必須的行為。你想想,美國如果不製造戰爭或戰爭危機,誰來向他買戰爭保險?
今天,在這個新招牌下,北約國家、日本、韓國(小弟們)都得付錢給大哥,數目由大哥定,小弟的人還是歸大哥指揮,小弟的命還是得為大哥賣,這個敵人是你選的,卻要我們擋在最前面和衝在最前線,所有運作的標準都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川普總統“美國第一”的口號),所有運作的目的都以美國統治地位的穩固為考量(川普總統“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口號)。
等一下,這有點兒不對勁呀,我得好好想想。什麼都為了“American First”和“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那我小弟圖什麼?我傻呀!
你看,即使不是小弟的中國也得付錢,否則就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要放出瘋狗來咬你,要增加你的關稅,限制你的貿易,強迫你的貨幣升值。
這是一個面臨破產的大哥,所制訂出來的「世界新秩序」。
川普不知天高地厚地瞎搞與蠻搞,世界和平與世界經濟都到了崩潰的邊緣。
面對流氓,是不能講理的,所以川普的「談判」是個笑話。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使任何談判都成了沒完沒了的無底洞。
更進一步說,川普的「不可預測性」是一個雙面刃,表裏兩回事。如果你信以為真,以為他真有本事,那就是威嚇;如果你不相信,認為他沒真本事,那就是訛詐,英文叫做bluffing。作者認為川普沒有真本事,他的一切表演都是在訛詐。美國在迅速地衰落中,川普和他的“瘋狗”將軍也許知道,但也很可能並不真的知道,「紅脖子」懂什麼?
想想看,“瘋狗將軍”連阿富汗都擺不平,能擺平中國嗎?嚇唬誰呀?
今天的美國其實已經沒有耍流氓的本錢了,正確的決定是執行戰略收縮,回到北美做一個和自己實力匹配的國家,那就是一個區域強權,少管歐亞大陸的閒事,因為你管不了了。作者在自己的書中已經清楚地論述,美國的「一超獨霸」是站在借來的時間。
圖窮匕現
不過,讓我們面對現實,今天美日台聯合起來,用實際行動挑戰「一個中國」的確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可行性還很高,譬如蔡政府透過公投宣告獨立,或是川普政府宣布和臺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或著來點更刺激的,譬如把駐守琉球的美軍調一部份到台灣,保証能夠引發中美戰爭。
不要笑,當前的國際情勢,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公投」(referendum)是民主的最高形式,普丁就是用公投先把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出來然後加以併吞的。想想看,台灣人想公投獨立早就人盡皆知,陳水扁就試過但未能成功,蔡英文和後繼者不會放棄的;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翻臉,川普政府將拿「一個中國」開刀,這些都已是事實,不是玩笑。川普提名的副國務卿約翰.波頓(John R. Bolton, 1948-),他就曾經在2016年初撰文宣稱美國應該與臺灣建交,最近又撰文美國應該在台灣駐軍。波頓的極度鷹派立場是他獲得川普提名的重要原因。說句閑話,波頓的長相很像台獨大老辜寬敏。
如果上面所述的三樁事件(公投、建交與駐軍)有一件發生,那麼「一個中國」所有可以模糊的空間就不再存在,所有可以等待的時間也變得沒有意義,如此一來中國大陸面對的現實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因為只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是中國提出嚴重抗議但是無所作為,「三段論」架在脖子上,直接導致中共政府面臨政權解體的危險; 二是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台灣,台灣問題一了百了。 猜猜看,中共的選擇是什麼?
附帶說一句,波頓也是作者【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這本書中的「小雞鷹派」。波頓自己公開承認他因為不願意被徵兵去越南打仗而爭取改服國民兵役。越戰期間,到國民兵(National Guards)服役的人幾乎都是越戰徵兵的逃避者(draft dodgers),當然,他們都是美國社會中比較“有辦法”的人。
為了維護「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國自然不能乾巴巴地等待,於是外交與軍事雙管齊下,開始對臺灣施壓。聖多美.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並和大陸建交、大陸軍機環繞臺灣、大陸航空母艦遼寧號接著也環繞臺灣,等等事件就非常自然了。這篇文章專門討論最後一項,因為它的用意明顯、掀起的波瀾也最大。
「遼寧號」的誕生
「遼寧號」原名「瓦良格號」,是一艘由烏克蘭建造的航空母艦,設計噸位為67,500噸(滿載排水量)。1992年,烏克蘭完成了60%,由於蘇聯的解體,烏克蘭無力繼續建造,而於1999年2月以廢鐵的形式(兩千萬美元,銀貨兩訖)賣給中國大陸,當時的「瓦良格號」既無動力,也無武器系統,基本上就是一個船殼,一個很大的、造型很好、體質更是非常好的船殼,處處鏽跡斑斑,但不是破銅爛鐵。
2001年9月,「瓦良格號」開始她漫長的中國行。由於土耳其從中作梗,中國大陸歷盡千辛萬苦用好幾艘強勁的拖船,從黑海經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過愛琴海、過地中海、過直布羅陀海峽、繞道非洲好望角(蘇伊士運河不給過)、越印度洋、經馬六甲海峽、過南中國海,最後在5艘拖船的伴隨下,于2002年3月3日抵達遼寧大連的港口,落腳中國大連造船廠整修待建。
長話短說,經過中國的「一番努力」,「瓦良格號」,一個銹跡斑斑、空空蕩蕩的船殼終於被續建完成,成為一艘閃閃發亮、五臟俱全、貨真價實的航空母艦,改名「遼寧號」,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中國海軍服役。
懂軍事的一看就知道,「遼寧艦」是整整十年磨成的寶劍,一把見血封喉的寶劍。
「遼寧號」環繞臺灣
海軍是戰略軍種,也是高科技軍種,「服役」與「成軍」是兩回事,尤其航空母艦的成軍需要冗長的海上練習與艦隊整合,更何況「遼寧號」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作戰對中國而言,萬事都要從頭摸索,談何容易,單是中國海軍編寫的操作手冊與維修手冊就需要幾個卡車才能運得走,這些都需要邊練邊改。
「遼寧號」的操作可謂進展神速,到了環繞臺灣的時候,已經進入遠海訓練了。
航空母艦是遠離本土作戰的武器,因為近海防衛不需要它。當「一個中國」受到挑釁的時候,正好趕上「遼寧號」的遠海訓練期。所以,不論有沒有「一個中國」的問題,「遼寧號」東出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展開遠海訓練都是必要的。
台灣與美國聯手挑戰「一個中國」,正好給予中國環繞台灣的動機和藉口,一是西太平洋練兵達成軍事目的,二是威懾台灣達到政治目的,可謂一箭雙鵰,並不多花錢。
就像中國大陸的戰機環繞台灣一樣,「遼寧號」編隊環繞台灣是一種用實力展示的政治宣示,宣示這是我的勢力範圍,基本上是做給美國和日本看的,告訴她們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教她們休想染指台灣。
台灣的反應
對「遼寧號」環繞台灣一周,台灣官方、民間和媒體的反應有很大的差異。
台灣官方的反應很是值得讚許的,無論派遣F-16去太平洋查看、派遣RF-16去實地拍照、派遣成功艦、康定艦在台灣海峽陪伴航行、派遣P-3C跟蹤拍照、嚴禁飛彈發射和離島重炮射擊、避免一切引發擦槍走火的可能...等等措施和指令都是非常恰當的。
台灣民間的反應屬於屁民們無知的謾罵,罵就罵罷,不就是出一口氣嘛,不值得我們評論。
台灣媒體的反應的則充滿了錯誤、偏見與誤導,這就不能原諒了。媒體記者與電視名嘴屬於社會上層結構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媒體上發言具有引導群眾的功能,非一般屁民可比,如果錯誤百出,這就嚴重了,值得我們分析與檢討,是本文論述的主要部份。
媒體記者與電視名嘴都是點名批判政治人物的能手,手法粗魯,出言尖酸刻薄。他們批判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是需要負責任的。既然他們點名批判別人,作者也就不應該客氣,同樣可以點名批判他們。
作者引述的實例都是發生在台灣年代電視台的「新聞面對面」和三立電視台的「新臺灣加油」,時間是2017年元旦前後15天,這一個月的期間中,更詳細的時與地就不標明了。
例子一:電子戰
在一次「新聞面對面」的節目中談論到中美軍事對抗的實力,電視名嘴黃創夏誇耀美軍電子戰的威力,盛讚美軍的強勢和解放軍的不堪一擊。他說,在一次真實上演的電子對抗中,美軍電子戰飛機發出一種特殊電波,突然中共的地面雷達就出現了七百多個目標,解放軍大驚失色,連忙派出兩架戰機出去查看,但是目標區空無一物,顯然被美國耍了。然後黃創夏就露出對解放軍的不屑和鄙夷的神色,最後更撂下一句,「大陸就只剩下嘴炮」,意指對美軍毫無招架之力,引得旁邊的周玉蔻女士發出輕薄的、嘲諷的嘻笑。黃周兩人的雙簧表演很快就把兩岸軍事的嚴重失衡和解放軍對國軍的巨大壓力,這兩個問題的危險性和嚴肅性給嘲弄化(ridiculed)了。
作者是懂一點軍事的,但是有兩種軍事問題從不談論,一是核子戰,二是電子戰。不談核子戰,是因為核子戰的後果是不可控制的,在政治論述上意義不大;不談電子戰,是因為電子戰處處涉及機密,真正懂的人不會說,會說的人都是不懂地瞎說。
作者不知道前面這個電子戰的故事是哪裏來的。原始來源不可能是美軍,因為美軍又看不到解放軍雷達站的顯示屏幕,如何知道出現了七百多個假目標?所以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麼故事的來源一定是解放軍的雷達兵,是解放軍的雷達兵嘲笑自己。我們就從這裏開始分析。
雷達的原理與操作是非常科學與系統化的,科學家對此已經非常清楚地瞭解。如果你能探測或竊取到敵人雷達的頻譜而且掌握了敵人雷達發射電波的特性(waveform),那麼製造一個假目標是非常容易的。在電腦時代,能製造一個假目標,就能製造一千個假目標,這在困難度上基本沒有什麼不同。世界上成千上萬的雷達平時都發出電波來探測空中目標,所以我們合理地假設美國的確收集到中共地面雷達發射電波的頻譜與特性,並製造了七百多個假目標來戲弄中共解放軍。
問題是:解放軍的雷達兵真的被美軍戲弄了嗎? 我的回答是:沒有。
首先,解放軍的雷達兵一看到雷達屏幕上出現七百多個目標就知道這些都是假目標,因為美軍,即使加上日軍,第一線的戰機也沒有七百多架,這是常識。雷達兵不可能驚慌失措。
其次,除了用常識,還有沒有科學的方法判定這些是假目標呢? 答案是:有的。軍用雷達至少都有兩套發射頻譜與電波特性,一套是平時使用,一套是戰時使用。雷達兵只要改換使用戰時頻譜,這些假目標就都立刻消失了。
但是,解放軍的雷達兵會改換頻譜,發射戰時才使用的頻率嗎? 回答是:當然不會。中國雷達兵不會中計,戰時頻譜屬於高度機密,除非國家處於戰爭狀態並且有高層將領下達指令,雷達戰時使用的頻率是不可能發射的。請不要拿1982年中東貝卡谷的空戰來辯駁,那時候的敘利亞和以色列是處於戰爭狀態的,敘利亞的士兵和解放軍在資質和訓練上也不在同一個層級。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疑似假目標的問題呢? 回答: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派出兩架飛機出去看看。這正是中共解放軍所做的決定和採取的行動,非常正確。
這麼簡單和正確的處置方法,居然被台灣的名嘴拿出來說事,編成故事來嘲笑解放軍,以此轉移台灣危如累卵的國防狀態。
台灣的名嘴真夠丟人的,捕風捉影地貶低解放軍,為台灣的安全虛張聲勢,這才是可嘆、可悲與可笑。
退一萬步,就算美國爸爸戲弄了解放軍,那也是美軍的本事,干國軍什麼事?就像一個人說,我總是打不過表哥,昨天我找黑幫老大把表哥揍了一頓。這很光榮嗎?值得在電視上口沫橫飛地誇耀嗎?
黃創夏不懂得什麼叫羞恥和奮發圖強,自我作賤還沾沾自喜。電視上表演的那副德性,標準的阿Q精神,這是台灣清華大學的校訓嗎?
例子二:垂直發射系統
在上述兩個電視台的某次訪談節目中,話題之一是台灣成功發射了「海弓三」海對空飛彈,擊中了空中目標。「海弓三」是陸地型「天弓三」的海軍版本,它的成功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台灣的防空範圍大大地擴張了,而且是機動的;二是「海弓三」使用了美國製造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因此海軍艦船的防空能力將大大地得到加強。不過運用這項能力需要造新船,裝備垂直發射系統的新船。
當天的談話重點很快就集中在這個「垂直發射系統」上,因為這對台灣是個新玩意兒,而且是個高科技的裝備。黃創夏自然不肯放棄這個話題,他說,「垂直發射系統」是一個高端裝備,原先只有俄國和美國擁有,後來擴散到其他國家,中國目前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黃創夏的發言是錯誤的,他的錯誤不是無知就是無恥,作者認為是後者。
「垂直發射系統」對台灣而言是高科技,但是對大陸的工業能力而言,並不是什麼很難克服的高科技,事實上中國海軍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裝備了,時間是2004年,裝備在052C型、號稱「中華神盾」的導彈驅逐艦上。做為記者,特別是軍事記者,豈能孤陋寡聞至此。作者認為黃創夏是刻意說謊,因為他處處要貶低解放軍的作戰能力。
有關「垂直發射系統」的知識
無論是網路平台、平面媒體、還是電子媒體,我們都需要給讀者和觀眾帶來知識,而不是一味的宣傳,這樣的文章和節目才更有存在的價值。既然談到這個問題,作者就順便談一點有關「垂直發射系統」的知識,增加一些我們對現代軍事的瞭解。讀者無須害怕軍事科技,這些知識屬於軍事常識,只要做到深入淺出,讀者就能一看就懂,非常容易就把握到現代武器系統的精髓,以後就不會被沒水準和低道德的電視名嘴胡亂忽悠了。
為什麼要發展「垂直發射系統」?
軍艦上的導彈發射最早都是傾斜發射,這種發射通常有兩種:懸臂式和箱式。
懸臂式是把導彈傾斜放在一個能夠轉動的支架上,通常是雙發(也有單發和四發的,看大小和重量),就像手臂一樣斜斜地拎著兩枚導彈。要發射的時候,軍艦自身和目標的相關資料都由火控系統的電腦經一根電線(軍事術語稱它為「臍帶」)傳送到導彈裏的電腦記憶體,然後手臂轉動到目標方向,最後發射導彈。
懸臂式發射的導彈都是比較輕、比較小、也比較便宜的短程導彈。如果是又大、又重、價格昂貴的中遠程導彈,通常是裝在固定的箱子裏發射。一來中遠程的導彈太重,懸臂式的架子掛不住,二來這種導彈太貴,海上風浪大、鹽分高容易遭到腐蝕,所以我們把它裝在長長的箱子裏,注入惰性氣體,這樣它就很安全,又不受氣候的影響,減少維護的成本,增加了可靠性。台灣的雄風二和雄風三都是箱式發射。
箱式發射最大的短處是發射的準備時間太長。這是因為箱子在軍艦上是固定的,所以必須由軍艦自身轉動,轉到箱內的導彈對準目標方向後才能發射。這麼慢的發射如果是反艦導彈還能勉強過關,如果是防空導彈,則性能就嚴重不足了,譬如遭受飽和攻擊的時候,特別是攻擊導彈或攻擊機來自四面八方。箱式發射的短處在中等強度的海戰中幾乎確定是致命的,於是就有了垂直發射的需要。
讀者看到這裏想來已經對「垂直發射系統」的重要性真正體驗到了。我們必須清楚認識現代海戰的高效率與殘酷性,在高強度的海戰中,任何沒有「垂直發射系統」的軍艦(譬如國軍的成功級護衛艦)是完全沒有生存能力的。
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aunch System,簡稱VLS)
所謂「垂直發射系統」就是把導彈裝箱,或四個一組,或八個一組,垂直安放在艦體內,或為一圈(俄式,排成圓形),或為一排一排(美式,成矩形),每一組構成一個模塊(module),就像積木玩具一樣,可以在艦上自由調整安排,非常靈活。
「垂直發射系統」有很多好處,我們列舉如下: 1. 導彈的安排非常緊湊,使一艘軍艦的載彈量立刻大很多; 2. 「垂直發射系統」安裝在甲板以下,重心低,導致軍艦的穩定度增高; 3. 「垂直發射系統」藏於甲板以下,容易達成隱形,大大降低軍艦的雷達反射面積; 4.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導彈垂直發射,離開軍艦後再轉向攻擊目標,所以導彈發射是全方位的,軍艦不必轉向,導致射速非常高,可以達到每秒一枚的發射速度,只要導彈夠多、雷達通道充足,就足以應付敵人四面八方來的飽和攻擊。
讀者一定會問:不過就是把發射箱豎起來發射導彈嘛,這有什麼難和了不起嗎? 回答:垂直發射的原理看似簡單,實際執行卻是困難重重,我們列舉如下: 1. 發射箱需要用高強度的特殊鋼,來抵擋導彈火焰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 2. 需要專門的設備來降低發射箱的溫度; 3. 需要裝設特殊的排煙設備,排出高毒性、高腐蝕性的煙塵; 4. 導彈離開甲板時,它噴出的火焰和煙塵會對甲板和附近設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和腐蝕,需要特殊處理。 5. 遇到啞彈(導彈不點火),需要妥善處理才能保障軍艦的安全。
所以,軍事工程上的問題,有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沒有一件能夠馬虎。任何考慮不周的地方都可能是致命的,很多武器上的問題是付出血的代價才得到解決,很多武器上的改進都是士兵犧牲了性命才想到如何改良。
「冷發射」與「熱發射」
「垂直發射系統」的發射方式有兩種:冷發射與熱發射。 所謂「冷發射」,就是導彈先由外力彈出發射箱,升空一段距離後,導彈在空中點火,飛向目標。 所謂「熱發射」,就是導彈直接在發射箱內點火,導彈飛出軍艦,然後轉向目標飛去。
「冷發射」的好處有: 1. 每個發射箱有一套燃氣裝置,燃氣推動活塞,活塞沿著發射筒把導彈推出發射箱外,衝破易碎蓋,導彈離箱的速度達到每秒30~40公尺,導彈在適當的高度自動點火,飛向目標。 2. 「冷發射」不需要複雜的冷卻裝置和排煙裝置,系統比較簡單; 3. 導彈的轉彎段可以在導彈點火之前完成,此時導彈的速度很低,轉向耗費的能量小,這就實際增加了導彈的射程; 4. 發射箱的角度略微外傾,這樣彈出後,即使導彈點火失敗,掉下來也不會砸到發射的軍艦,自然地解決啞彈問題。
「熱發射」就比較麻煩了。 1. 導彈在發射箱內直接點火,飛出箱外,轉向,飛向目標。 2. 「熱發射」需要一套複雜的噴水系統降低發射箱的溫度。 3. 「熱發射」還需要一套複雜的排煙裝置,將有毒的、高腐蝕的煙霧排出艦外。 4. 「熱發射」對付啞彈的辦法,就是在箱內注水,這辦法好像也不怎麼高明。
俄國採用「冷發射」,時間是1980年,裝在「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上,這是世界上最早實現艦裝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 美國采用「熱發射」,時間是1986年,裝在「迪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上,後來也裝在所有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上。 中國有後發優勢,先採用「冷發射」(2004年,052C型導彈驅逐艦),後來採用「冷發射」兼「熱發射」(2014年,052D型導彈驅逐艦)。
作者不知道「熱發射」比「冷發射」有什麼好處,也許發射速度比較快吧? 據說「冷發射」不能達到每秒一發,不過沒有明顯的道理呀,這方面作者不清楚。 作者個人傾向「冷發射」,這好像也是未來的趨勢。
不論怎麼說,解放軍的「垂直發射系統」是非常先進的,冷熱兼備,不但已經模塊化,而且形成兼容化。也就是說,解放軍的海軍在同一個垂直發射系統內,同一個模塊,甚至同一個發射箱,可以同時兼容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對地攻擊導彈、反潛火箭助推魚雷等,大小不同的導彈可以同時打包在同一個發射箱內,大大增加了軍艦的載彈量、攻擊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總而言之,解放軍自主研發的「垂直發射系統」性能不會比美軍差,這是科學評估,不是臆測。
作者知道黃創夏的德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舌之爭,作者隨手提供幾張照片,讀者一看就明白了。
圖一:這是國軍海軍成功級上面的防空飛彈,標準的「懸臂式」發射裝置,導彈外露,發射台可以轉動,飛彈瞄準的高低角度也可以控制,導彈小而輕,通常是用作近程防空。
圖二:國軍海軍的「金江艦」,標準的傾斜發射,艦尾上的雄風飛彈是放置在固定和傾斜的發射箱中,由於彈體大而重,不能自行轉動。
圖三:這是解放軍海軍052C型(近處)與052D型(遠處)導彈驅逐艦的垂直發射系統,並排(side by side)作比較。
052C型的垂直發射系統是大陸海軍最早的垂發系統(2004年),冷發射; 052D型的垂直發射系統是大陸海軍最新的垂發系統(2014年),冷/熱發射兼備。
更值得注意的,是比較這兩型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們比美國伯克級驅逐艦和迪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的無源相控陣雷達至少先進半代。 052C型的相控陣雷達是類比(analog)的,氣冷,所以有一個弧形的天線罩; 052D型的相控陣雷達是全數字化(digital)的,水冷,不需要天線罩。 052D型的天線陣面比052C型的天線陣面大很多,所以功率高很多,探測距離更遠。
圖四:052D型導彈驅逐艦的垂直發射系統近照,這是艦首的一組,4x8共32個發射箱。另外還有一組4x8,是橫置的,位於直昇機庫前面的甲板下。
圖五:這是解放軍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昆明號」,舷號172,高速航行的照片,艦首主炮後的垂直發射系統清晰可見。
例子三:重降落和甲板上的黑痕
在2016年12月30日的「新聞面對面」,名嘴黃創夏發表了很多意見,有些雜亂,作者也聽不太懂,所以特別把這一段視頻找出來,把黃創夏的話逐字寫下,並且加以分段,提供大家研判。
黃創夏說: 「你知道航空母艦,講這麼多對不對,剛剛講的第二名,其實美國的十艘都叫做尼米茲,所以前十名就叫尼米茲,不管是什麼雷根什麼的。 可是航母過去在在戰鬥裏面,它是一個國家的萬里鐵拳,所謂萬里鐵拳你看美國的這些我去打波斯灣,我去太平洋的戰爭,我去歐洲的戰爭。 他自己旁邊的內海,可以到海域這邊跑來跑去,這樣的一個航空母艦全世界都不會太怕,但是不會太怕的時候,中共現在必須要做這件事情,要從前一陣子他們的王洪光那個叫做罵國民黨扶不起的爛泥,是說因為突然之間他們現在沒法去交代,沒辦法去處理台灣的問題,蔡英文就不理他,而國民黨,他們寄希望於國民黨,現在發覺說真的不能有希望,所以他們內部有很大的壓力,很大的壓力他們要紓解,所以這個遼寧號從2012年9月28號918那一天特別的日子,被胡錦濤擲瓶命名,但是搞了這麼久了,你總要拿出來展現一下,因為那時候出來的時候,這其實是一種無助地吶喊。 你走臺灣海峽就走了吧,因為事實上剛剛講的,它的戰力裏面,全世界其實遼寧號最特殊的,讓所有軍事專家覺得最著迷的,就是他的甲板上,整個航空母艦的甲板,我跟你講上去每一個地方是可以承受一百萬噸的飛機直接下降,結果只有中共的遼寧號,它上面看到有兩條黑痕,輪胎痕跡,美國的看不到,連泰國的都看不到,只有中共有代表的飛機。 中共的飛機是重降落,那重降落代表著所以大家可以去估算。我們從力學去估算,它要嘛能載4分之3的油量,要嘛就是不能裝彈,所以他的戰力沒有那麼可怕。 然後它的飛機一個中隊至少要24架,然後你就看到它每次上面擺著就是8架9架,所以其實它的戰力真的來了,我們佳山基地也不怕,而真的要打我們雷達呢,我們樂山雷達大概是要15顆東風15,直接命中,連續命中,你才可以把它炸開。然後我們的清泉崗基地那一條跑道中共自己也做了試驗,九顆飛彈同時打一個跑道,才能夠把跑道給炸開。 所以真的要開戰,他們也知道沒這個能力。它其實就是威嚇我們,威嚇我們呢,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去想,如果我們真的很害怕,那當然就民心士氣亂,如果我們久了以後就習慣了,那也就沒什麼事情。所以我是覺得對遼寧號大家就不用這麼擔心。」
作者的分析和評論
第一段是有關前幾天主持人謝震武對一份世界航空母艦的排名提出質疑,黃創夏對此提出解釋。黃創夏的解釋屬於非常膚淺的表面,對問題的內涵遠沒有到位。在下一個例子我們將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說明。
第二段是說美國的航空母艦是萬里鐵拳,在全世界發威。
第三段是說中國的「遼寧號」只能在周圍的內海走走,這種性能的航空母艦全世界都不怕。但是由於國民黨是個扶不上牆的爛泥,中共對國民黨沒了指望,但中共內部又有很大的壓力必須對蔡政府作出行動,萬般無奈下,花了這麼多錢的「遼寧號」,雖然性能不好總得拉出來遛遛才能對國家有所交代。所以,中共派「遼寧號」出來環繞台灣一周是一種「無助的吶喊」。
黃創夏的這番解釋真是“精彩”極了,大陸的什麼好事都可以被他解釋成壞事,什麼強項都可以被他解釋成弱項,這就是台灣名嘴的“功力”。這種亂七八糟的邏輯和分析居然還能上電視大吹法螺,說自己是台灣名校理工科的高材生。唉,就這種水平,台灣清華核工系建造的核子發電廠,有誰敢住在它旁邊?
第四段作者沒有看懂。航空母艦的甲板用鋼是特殊鋼,的確需要能夠承受艦載機下降時巨大的衝擊壓力,需不需要達到一百萬噸作者不清楚,但是它的抗壓要求低於核潛艇的用鋼則是確定的。中共能夠建造潛深超過500米的核潛艇,生產航空母艦甲板所需要的鋼材就不成問題。更何況「遼寧號」的甲板鋼是蘇聯原裝的,蘇聯生產的鋼材品質極佳,不是普通的好。中國的工程師曾驚嘆「遼寧號」鋼材質料之佳,這麼多年居然不需要消磁,嘆為觀止。
作者認為航空母艦甲板上輪胎留下的黑痕與甲板鋼材的品質無關,這是不重要的芝麻小事。事實上,黃創夏有關黑痕的發言也是錯誤的,美國航母的甲板也有黑痕,甚至連只提供中型作戰飛機短距離起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甲板上都有黑痕。作者隨手就可以提供一張照片供讀者參考。
圖六:一架F-35C戰機在一艘美國航空母艦降落,注意甲板上的輪胎黑痕清晰可見。
睜大眼睛,看清楚甲板上的黑痕了!讀者請不要強辯這艘航空母艦不是美國的,美國的隱形戰機F-35C還沒有曾經降落在任何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上,特別是中國的航空母艦上,否則就成了特大的全球新聞。
甲板上的輪胎黑痕是無關痛癢的芝麻小事。黃創夏拿它大做文章,是因為他缺乏知識。軍事上的科技太多也太雜,黃創夏分不清楚孰輕孰重,所以才會亂說話和出笑話。
第五段說的是艦載機的重降落,作者也沒有看懂。
就作者所知,航空母艦能夠允許重降落是優點,不是缺點。但是黃創夏把中共航空母艦的重降落看成是缺點,這是有點奇怪的。
如果仔細閱讀航空母艦的操作手冊,你會發現航空母艦的最大降落重量小於最大起飛重量,這是因為重降落在航空母艦上是非常危險的。早先的時候,艦載機飛行員都被要求把沒有用完的炸彈丟到海裏,然後才允許降落。要知道,早先的彈藥都是一些鐵疙瘩,非常便宜,扔就扔了吧。但是現代的航空彈藥幾乎都是精確制導彈藥,動輒百萬美元起跳,非常昂貴,扔掉是很心痛的,所以帶彈著艦成為一項高風險、高難度而又必須的訓練。但是只要超過最大降落重量,這些昂貴的鐵疙瘩還是非扔不可,因為如果在擺滿彈藥、燃料和艦載機的甲板上造成爆炸,這事故就不得了了,對此美國海軍曾經有過慘痛經驗。艦載機的安危永遠小於航空母艦的安危,更何況是機載彈藥。
除此之外,黃創夏批評「遼寧號」的艦載機不能滿油滿彈作戰,這也是片面之詞。在一號點與二號點起飛(跑道長105米)固然不能滿油滿彈,但是在三號點起飛(跑道長195米)就能達到最大起飛重量的9成。更何況「遼寧號」的駕駛員已經練成夥伴加油的技術,所以真要進行長途奔襲的時候,滿油滿彈作戰還是沒有問題的。
例子四:「遼寧號」的排名
有一天,在談論「遼寧號」的時候,「新聞面對面」的主持人謝震武拿出了一個外國機構(多半是美國或熱愛美國的國家,譬如加拿大)出版的世界航空母艦戰力排行榜的名單。這個名單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的「福特號」,第二是美國的「尼米茲號」,第三是俄國的「庫茲涅佐夫號」,第四是中國的「遼寧號」,第五到第十(記得是如此,不確定)依次是法國的「戴高樂號」,英國的「伊莉沙白女王號」,印度的航空母艦,巴西的航空母艦,義大利的航空母艦,第十名(最後一名)是泰國一萬一千噸的迷你型航空母艦。
謝震武的質疑是:除了「尼米茲號」,美國另外九艘同級的航空母艦為什麼沒有列出來?「遼寧號」應該至少排在第十二名以後。
這個名單出版時作者也看過,這種淺薄的、粗製濫造、只圖博眼球的文章看一眼就是了,不值得我們重視和分析,直到後來謝震武拿出來討論,才再次引起作者的注意。我們也就做一點深入的討論。
一般而言,依不成文的規矩,論述武器的排名必須是已經入役的武器,不能包括還在研發中的。但是作者為了凸顯美國「福特號」的Super-Duper、不得了的超凡出世,就硬生生地把這艘還處在研發中、尚未入役的航母擺進去了,並且列為榜首來招搖,告訴全世界美國的航空母艦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先進至少兩代。
不過,既然「福特號」擺進去了,那麼不好意思,尚未入役的、六萬五千噸的「伊麗莎白王后號」也只好擺進去了,完全亂了規矩。想想看,如果英國沒有錢或是技術上有問題,「伊麗莎白王后號」宣布不建造了,這個雜誌的臉往哪裏擱?
再說了,如果原作者是為了凸顯代差,那麼「庫茲涅佐夫號」與「遼寧號」是姊妹艦,為什麼分開排列?這就完全亂了套了。
如果排名是以國家為單位,所以「庫茲涅佐夫號」與「遼寧號」非分開不可,那麼為什麼「福特號」與「尼米茲號」同屬美國也要分開排?
如果純粹以戰鬥力排名次,「遼寧號」比「庫茲涅佐夫號」入役晚了至少20年,「遼寧號」有顯著的後發優勢,無論是動力系統、武器系統和電子系統都有巨大的差異,特別是電子系統,為什麼「庫茲涅佐夫號」排在「遼寧號」的前面?
所以這篇文章從一出發就不夠嚴謹,說它粗製濫造毫不為過,基本上就是一個廣告。
這個廣告強調的是美國海軍的強大,比任何其他國家的海軍先進至少兩代(噸位、核動力、電磁彈射與全電推動)。
該文作者不管怎麼說是專業的軍事記者,他知道用代差來凸顯美國海軍的強大,要比用個別軍艦把其它國家的航空母艦推到12名以外,更能打動人心。作者這一點是對的,把十艘「尼米茲級」濃縮為一艘「尼米茲號」對廣告效果更為有利。
例子五:「遼寧號」的擋焰板和擋輪器
「新聞面對面」的主持人謝震武有一次在節目中質疑「遼寧號」的起飛點有一塊豎起一塊板子,不知有什麼作用,一位特別來賓康仁俊說,那塊板子是用來把艦載機噴出的氣反彈回來,推向機身,然後艦載機就乘勢「咻」地一聲飛走了。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那塊板子的正式名稱叫「擋焰板」,起飛前豎起,起飛後放平。顧名思義,「擋焰板」的作用就是擋住艦載機尾部噴出的火焰。
噴氣機在起飛前都是開加力器的,加力器的英文名稱叫「afterburner」,所以又稱「後燃器」,這個名稱更為貼切。
識別飛行員有沒有開「後燃器」非常簡單:如果看到機尾有火焰,那就是開了「後燃器」;如果機尾沒有火焰,那就沒有開「後燃器」。
噴氣發動機的基本原理是,空氣經過初級加壓後,混入油氣點火,燃燒的高溫氣體經過層層的加壓,然後噴出體外,推動氣體產生的反作用力就是發動機的推力,產生了動力,推動飛機。
為了產生最大的動力,在燃燒的氣體通過所有的葉片輪機加壓後,進入一個燃燒室,稱為「加力室」,這時候就有一個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就此把氣體噴出來,或是在這個燃燒室注入燃油進行第二次燃燒,產生更多的高溫氣體從尾部噴出,因此就能產生更大的動力,這個第二次燃燒的裝置就稱為「加力器」,或「後燃器」(afterburner)。從英文名稱我們就知道,「後燃器」就是第一次燃燒後的再燃燒。
「後燃器」雖然可以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推力,但是在耗油量上非常不經濟。在「加力室」注入同樣的燃油量,通常只能得到40%到50%的增加推力。所以,在商用發動機上是沒有「後燃器」的,只有軍用的而且是戰鬥機和一部份轟炸機才有「後燃器」裝置。
當飛行員開加力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飛機的尾部噴出長長的火焰,像F-15、F-18、蘇愷-27、蘇愷-30、殲-10、殲-11、殲-15等使用重型大推力發動機的飛機,在開動後燃器的時候,噴出的火焰長達5公尺或更遠,在陸地上還無所謂,地勤人員小心一點就是,但是在軍艦這麼狹窄的空間產生這麼長的、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火焰,甲板上的人員所受到的威脅就非常嚴重了。
特別是戰鬥機在起飛時,加力是開到最大限度的,巨長的火舌,震耳欲聾的轟鳴,非常嚇人和非常危險。「擋焰板」是任何航空母艦甲板上都必需的設備,它的作用就是阻擋噴氣機尾部噴出高溫的火焰和高速流動的氣體。高溫火焰會灼傷正後方的水兵,高速氣流會把水兵吹倒,甚至吹到海裏。不開玩笑,美軍經常發生水兵被噴氣機吹到海裏(戰機在降落後或起飛前進入起飛位置時,此時沒有「擋焰板」),指揮官必須立刻出動直升機把他們從海裏撈回來。
「擋焰板」是沒有助飛作用的。相反地,這個噴出的廢氣對起飛的飛機有傷害,發動機喜歡氧氣充足的冷空氣,如果發動機吸入高溫的廢氣,很容易就產生喘震(壓氣機每級之間氣流的不穩定甚至反方向流動),不但嚴重降低發動機的推力,而且很可能發生停機現象,這就是為什麼編隊飛行時,飛機都把高度錯開,否則會出大事。早年,也就是上個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別國的空軍都飛四機菱形編隊,國軍空軍的「雷虎小組」飛九機鑽石編隊,令人熱血沸騰。「雷虎小組」表演360度編隊橫滾,九架飛機像繩子綁住一樣地同步轉動,帥呆了!技術高人一等,但也是玩命。
我們看到「擋焰板」都是向上斜翹四十五度左右,不會是九十度,為的是把灼熱的廢氣反射到高空,避免傷及正後方的工作人員,也避免被準備起飛飛機的發動機吸入。
「擋焰板」是低科技的玩意兒,不值得多討論。比較高一點科技、也比較重要一點的是起飛前在飛機後輪前面的「擋輪器」。這是一個橫切面看起來像是直角三角形的東西。起飛前,飛機徐徐滑行到「擋輪器」前面,後輪接觸到「擋輪器」的直角面,飛機就被擋住不能再向前滑行了。
這個時候機身後的「擋焰板」升起來,負責指揮起飛的指揮官檢查一切就緒後,發出允許起飛的手勢,就是大家熟知的,左腿伸直、右腿彎曲、左手貼在背後、右手臂舉起、食指和中指斜斜地指向起飛方向,這個非常酷的允許放飛的姿勢被瘋狂模仿,網友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航母style」,暱稱“走你”。
飛行員看到"走你"後,向指揮員敬禮,表示收到允許起飛的訊號,然後加大油門把後燃器開到最大。
這個時候,最關鍵的人和時刻來臨了。原來“走你”的信號不只是傳達給飛行員,也傳達給另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擋輪器」和彈射器的控制員。
這位控制員必須在飛機起飛之前在「擋輪器」的電腦輸入相關參數的數值,譬如機型、重量等,然後等待起飛指揮員發出允許起飛的信號。
當控制員看到“走你”的信號後,就開始注視「擋輪器」承受的壓力,當壓力達到某個數值時,控制員便按下彈射器的電鈕,於是蒸氣閥門打開,推動前輪的拉桿,蒸氣動力拉動機身向前,所以這股動力施加了更大的壓力給「擋輪器」。當「擋輪器」這股壓力達到某個數值時,譬如K公斤,「擋輪器」便自動下滑讓路,然後飛機就以最大的動力向前加速滑行了。
「擋輪器」這樣的設計是讓彈射器的彈射時間和飛機的最大推力達到同步。如果飛機發動機的推力為A公斤,蒸氣彈射器的最大推力為B公斤,那麼「擋輪器」讓路的K值就訂在A<K<A+B中間的某一點,譬如K=A+0.5B。這樣如果控制員沒有按下電鈕,或是蒸氣彈射的力道不夠,「擋輪器」便直立在那裏擋路,不讓飛機起飛,這樣就保護了飛機的安全。所以「擋輪器」裏面的壓力感應器是非常關鍵的儀器。
當然,如果控制員在飛機發動機還沒有達到最大推力的時候就按下電鈕,那麼飛機還是有可能被彈出去,這就非常危險了,它可能最終達不到起飛速度而掉到海裏。所以控制員必須觀察發動機達到最大推力後才按電鈕,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另外這個K值是隨著不同機型和不同起飛重量而改變的,控制員必需正確地輸入各種參數,否則艦載機起飛時也有可能會掉到海裏,譬如錯誤地把F/A-18F輸入成F/A-18C,F/A-18E輸入成E-2C,或者某架飛機是特殊的重裝載而控制員不知道,這些錯誤都可能是致命的。
想想看,作戰時,當航空母艦以每45秒彈射一架飛機的頻率運作時,控制員有多忙碌和多緊張。犯錯誤,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也許有網友會問:「遼寧號」沒有彈射器,那怎麼辦呢? 回答:上面的解說是比較複雜的情況,對沒有彈射器的「遼寧號」而言,這是B=0的特殊情況,通用過程還是一樣,但是實際過程就大大簡化了。
值得提醒讀者的是:無論有沒有彈射器,「擋輪器」的放飛過程是不能自動化的,必須有人做決定,換句話說,必須有人負起責任。也就是說,無論是蒸氣彈射的「尼米茲號」、電磁彈射的「福特號」、還是沒有彈射器的「遼寧號」,「擋輪器」的放下讓路都需要人作出決定和按下電鈕。飛機如果掉到海裏,就是特大的大事,不能簡單地推給電腦。
(未完待續)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