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一盤棋:漫談2018年的中美博弈(中)
2018/06/09 15:00:11瀏覽41781|回應1|推薦9

全球一盤棋:漫談2018年的中美博弈(中)

美元的流動、流量、和流向

 

經濟的要訣就是貨幣需要流動。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理論,只要貨幣流動起來,就會造成經濟繁榮,反之則進入蕭條。

 

美國的金融操作就是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來實踐。美聯儲用低利息促進美元的流動,用量化寬鬆控制美元的流量,用升息來控制美元的流向,「華爾街」在每一個過程都可以套利,這其中匯率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別需要專業的技巧。

 

我們綜合美國的金融操作就不難發現,美元的流動、流量和流向是最關鍵的三個要素,要想打破美國對全球的金融操作就必須在這三個要素上下功夫,而這正是中國正在進行的。

 

 

中國的對策和陽謀

 

美國家大業大、科技發達、財大氣粗,做生意本來就佔上風,何況後面還有強大的軍隊。所以在商業貿易上美國對付小國綽綽有餘,無往不利。美國不但可以玩弄商業規則,而且逼不得已還可以耍賴,定一套國內法強詞奪理來治你。最後,萬不得已,還可以出動軍隊讓你屈服或者乾脆消滅你,譬如伊拉克。

 

美元霸權橫行世界數十年,衝鋒陷陣,所向無敵,每次貿易戰美國都賺得盆滿缽滿,直到今天碰到中國這個對手。這次是真正遇到麻煩了,我們來稍微分析一下。

 

由於中國對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手中囤積了海量的美元,中國就用手中的美元對美國的金融操作進行逆向操作,譬如在美聯儲要回收美元的時候,中國利用匯率和各種金融手段來減緩和阻止美元流向美國,甚至改變美元的流向,弄得美聯儲在加息的時候猶豫不決。

 

要知道中國的經濟體量幾乎和美國一樣大,貿易量比美國還大,世界第一,是全球12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工業生產力更是世界第一,遙遙領先,是美國的160%(大於後面三位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美國要想在金融操作上玩弄中國是非常困難的,在貿易戰中想打敗中國就更不可能了,因為「子彈」沒有中國多。中國的民生工業遠比美國發達,能賣的產品種類和產品數量也遠比美國多。想想看,美國的貿易總量僅略微低於中國,那是因為美國的進口量非常大。美國的出口量遠低於中國,只有中國的65%,顯示美國的生產力明顯弱於中國。美國幹活少(出口不足)、享受多(進口太多),這是美國經濟真正的問題。

 

現在華爾街面對一個聰明勤勞、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存錢度日的大國,美國在金融戰中碰到前所未有的複雜對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這是最經典的量變造成質變,這個世界除了中國,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做到。

 

美國經常指責其他國家操縱匯率,叫囂要實施懲罰,這就特別的可笑,因為世界上最操縱匯率的就是美國,美聯儲金融運作的精髓就是匯率的操作。美國動不動就指責別國操縱匯率就是指責別國干預了美聯儲設定的美元流向和流速,美國認為操縱國際匯率是美國的特權,別國是不該有的。

 

更令美國非常惱火的是,中國手上的美元實在太多了,於是利用手中幾乎無限量的美元搶在美國之前抄底。想想看,美聯儲弄半天,就等著收割的時候,中國卻搶先剪了羊毛,美國辛苦一場所為何來?

 

從金融受災戶的觀點來看,美元就是美元,管他美元是從哪裏來的,中國先開個好價錢就賣給中國,中國出價高就賣給中國,美國生氣也是白生氣。

 

這就是為什麼中美貿易談判的時候,美國把縮小貿易逆差看得這麼重要,聲稱中國必須在2020年以前每年減少兩千億美元的逆差。美國認為這麼多美元捏在任何其他國家手中都無所謂,但是捏在中國手中太可怕了。這一點美國看得很準,想想看,日本手中也有很多美元,但是日本敢對美國「截胡」嗎?

 

 

人民幣國際化

 

說實在的,貿易戰的本質是金融戰,因為貿易的背後都是銀行。而打金融戰沒有任何國家是美國的對手,因為美元是目前唯一的、真正的世界貨幣。中美貿易戰,中國可以和美國打成平局,那是因為美國還不敢真正翻臉,因為代價太高。但是想想看,中國固然擁有很多美元,但是美國擁有無限多的美元,因為美元是美國印的。所以,中國可以在金融戰中打得比任何國家都久,但最終還是會輸掉的。中國在金融戰中能夠打敗美國的唯一情況是人民幣也是世界貨幣,而且是和美元同等分量的世界貨幣。

 

現在很明顯了,喜歡或不喜歡,中國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幣必須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非一朝一夕可以達到,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但是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也許是同等地重要,那就是囤積黃金。YST 個人的判斷,世界貨幣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金本位。

 

中國這些年都在不動聲色、悄悄地從世界各地、經由不同的管道祕密購入黃金,加上中國本身是世界第一黃金生產國,中國購入黃金確切的數量不得而知,但是量非常大是肯定的,這就引發西方金融分析師的無限想像。其中分析師非常清楚確定的是,中國的目的是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實物黃金持有國。20177月,中國央行公布的黃金儲備量是1,842.6噸,位列第六,低於美國(8,133.5噸)、德國(3,375.6噸)、國際貨幣基金(IMF2,814噸)、義大利(2,451.8噸)和法國(2,435.9噸)。但是國外黃金分析師估計,中國沒有公開的和民間擁有的黃金可能高達兩萬噸至三萬噸。

 

 

中國最重要的金融手段:成立上海人民幣石油期貨

 

好了,前面討論這麼多,我們不由得要問:人民幣如何國際化呢?

答案已經揭曉了:學習美國,建立石油人民幣。

 

人民幣和美元一樣,都是紙幣。金屬幣因為本身有價值而流通,而紙幣是因為流通才有價值。這是紙幣和金屬幣基本的差異。紙幣的優點在方便,金屬幣的優點在保值。所以紙幣不可能被淘汰,但需要以貴金屬作為抵押取得信用。這是為什麼中國最近這些年在不斷地囤積黃金。但是單囤積黃金是不夠的,人民幣要國際化,就必須能夠在國際間廣為流通。

 

中國要怎麼做才能使人民幣在國際間流通呢?

基本上,有三個方法:

 

1. 貨幣互換

 

貨幣互換是兩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訂一個協議,約定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一方可以一定數量的本幣交換等值的對方貨幣,應用於雙邊貿易的結算或是為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的支持,到期後雙方換回本幣,資金使用方同時支付相應的利息。

 

貨幣互換的好處是避開第三方的貨幣(主要是美元),減少國際匯率變化的風險,達到高效率和節省貿易費用。

 

由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中國從2009年開始與世界各國簽訂貨幣互換的協定,到2017年參加這個貨幣互換的國家已經超過30個,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這些開發中國家,也包括英國、瑞士、日本、韓國、歐洲央行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協議的總金額已經超過3.33萬億元人民幣(大約合4,900億美元),不僅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也強化了中國在國際舞台的新興地位,堪稱以人民幣進行「貨幣外交」。

 

2. 建立自由貿易區

 

中國在2013年建立了上海自貿區,劃定了120平方公里的範圍作為自由貿易的區域。這是一個實驗項目,成立後有褒有貶。

 

理論上,自貿區應該給人民幣的國際化帶來助力。YST不是金融專家,對此不作評論。

 

今年又傳出中國將把自由貿易區擴大,建立海南省自貿區,劃定的區域是海南全省三萬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顯然中國認為自貿區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是有好處的,我們拭目以待。

 

3. 掛勾大宗商品

 

用廣東話說,貨幣互換是毛毛雨,自貿區的效果也還不明顯,中國真正厲害的三個招數是:今年326日開張的、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石油期貨;上海黃金交易所(SGE)自2016419日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期貨;還有即將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鐵礦石期貨。

 

很清楚了,人民幣掛勾大宗商品是國際化的捷徑,中國首先看中了石油、黃金和鐵礦石。

 

幾乎所有的國際大宗商品都有期貨交易,譬如棉花、小麥、大豆...等等,這是制定商品價格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決定價格就要有貨幣單位,所以期貨也是決定國際貨幣非常重要的途徑。作者認為期貨是決定國際貨幣最重要的途徑。

 

在所有的期貨中,石油和鐵礦石是最重要的,它們是工業的血和骨。首先,這兩樣貨品的數量大、總價值高、影響大。其次,不是每個國家都產石油和鐵礦石,但是每個國家都需要石油和鐵礦石,這就使得這兩種期貨所採用的貨幣很快地和很廣地在全世界流通。

 

在上面這兩樣貨品中,石油特別重要,因為能源是所有國家的必需品,而石油是所有能源中最重要也最不可缺的。所以我們把石油期貨單獨在下面討論。

 

石油人民幣的威力

 

在這場中美貿易戰爭,中國真正的殺手是在上海成立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中心,這是挖石油美元的牆根,顛覆美國霸權的基礎,真正戳到美國的致命之處。

 

有意思的是,石油輸出國家在上海進行石油交易後,可以拿人民幣,也可以用這個人民幣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兌換等值的黃金。這個做法巧妙地把人民幣、石油和黃金連接在一起,增加了上海石油期貨中心的信用。

 

這個上海石油期貨中心準備了好幾年,本來預定在今年118日正式營業,但是臨時出了點小意外。在開張前一天,一艘滿載石油的伊朗油輪在上海的外海起火沉沒。據說,起火沉沒的原因是GPS信號失靈,導致與另外一艘船相撞。中國沒吭聲,但是中國的救難人員奮力在伊朗油輪爆炸沈沒前搶出黑盒子,以後總會算這筆帳的。

 

上海石油期貨中心終於在今年326日正式開張,首日交易量是四萬手(一手 = 1,000桶)和140億元人民幣成交額,如果加上當天晚上的交易,那麼成交量超過六萬手,成交額接近300億元人民幣,成績亮麗。

 

上海石油期貨上市一個月後,平均單日交易量是6.35萬手,已經達到布倫特原油日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全球石油的生產量在2018年一月的統計是平均每天八千一百八十八萬桶。

 

石油價格隨著政治變化起伏震盪很大,這十年從最高147美元/桶(2008320日)到最低28美元/桶(2016210日)。20185月的價格是80美元/桶。石油價格影響世界經濟巨大,原油價格走高會造成通貨膨脹,原油價格走低會造成通貨緊縮,目前合理的價格應該在6070美元一桶。

 

如果我們以十年平均價格75美元/桶來計算,那麼

全球石油的實際純交易金額為

61.41億美元/ = 2.24萬億美元/ = 2.24兆美元/年。

 

如果我們以合理價格60美元/桶來計算,那麼

全球石油的實際純交易金額為

49.128億美元/ = 1.793萬億美元/ = 1.793兆美元/年。

 

但是加上各種交易費用、押金、對沖基金、變更交易的罰金和外溢效應...等等雜七雜八的金錢,石油貿易總共流動的金額應該是這個數目的好幾倍,所以是個天文數字。

 

在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成立以前,所有的原油貿易全部由美元結算。美國只要輕鬆地印刷數萬億美元,然後躺著就可以享受外國運來朝貢的、最美好的實物,多爽啊!這是為什麼石油是美國出動重兵也要捍衛的一塊超級大蛋糕。

 

今天中國要來分一杯羹,美國自然很不高興。中國最初切走的那塊蛋糕很小,不到這個蛋糕的十分之一,但是YST估計最終可以分到這塊蛋糕的三之一或更多,時間要看「一帶一路」的進程,如果沒有戰爭(a big IF),快則十年,慢則頂多也就二十年罷。

 

中國這塊小蛋糕也不是容易吃到嘴裏的,沒看到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已經開到中國的南海了嗎?若是沒有解放軍壓住陣腳,這塊蛋糕即使看得流口水也是吃不到的。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一言以畢之,石油人民幣是人民幣國際化最有效的手段,沒有之一。

 

 

美國的精算

 

美國是個深謀遠慮、機關算盡的國家,不容小覷。YST認為美國對付中國有下面的「三板斧」:

 

1.      用封殺中興和踢走華為來排除美國5G市場的障礙

5G是未來世界通訊的主戰場。美國用晶片封殺了中興,再用國家安全踢走了華為,那麼今年冬天(大約是11月)美國5G市場的招標就沒有對手了。聰明,真聰明!

 

2.      用關稅和條約來阻撓「中國製造2025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德(Robert Lighthizer) 今年四月初在國會作證時公開說,美國設計的五百億美元商品關稅是針對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幾天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也公開証實這一點。

 

打垮了「中國製造2025」,美國就可以坐穩了高端製造業。

 

3. 用戰爭威脅攪黃上海的石油期貨

美國的戰爭威脅將用在三個方面:在中東的戰爭不會停止,一方面是要保護以色列,另一方面要降服伊朗;在自家的後院降服委內瑞拉;南海的水也必須攪混,「自由航行」的軍事活動不能停止。三管齊下,就有可能攪黃上海的石油期貨。

 

美國這三個算計:第一個最容易,完全可以達成;第二個很難,歷史上沒有先例;第三個要下大本錢,美國目前力有未逮。

 

 

中國的底蘊

 

說實話,今天的中國與美國,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美國都強於中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應該是佔上風的。但是,美國的國力並不佔据絕對的優勢,in the sense that 美國可以致中國於死地而自身只受輕傷,所以美國要價要適可而止。適度的要價配合緩慢的戰略收縮,美國的霸權還可以延續一段時間。可惜的是,川普太自大了,漫天開價,騎虎難下,又胡亂擺譜,好大喜功,造成美國的國力和威望加速地衰退。

 

今天的問題就在美國要價太高,逼得中國走頭無路,必須反擊,而這個反擊的力道是美國不能承受的。這就像第二個故事中,張順手下一個兄弟日子過不下去了,逼得不得不反抗是一樣的。如果就像故事中所說,事情演變到眾兄弟都來反抗,譬如歐盟、日本、印度、韓國和東南亞國家都來反抗(牆倒眾人推),美國的霸業很快就瓦解了,其嚴重的程度豈止斷了一根手指。

 

歐盟、日本、印度、韓國和東南亞國家都在觀風向,看中國和美國如何鬥法,然後如何選邊站減少損失。

 

今年61日,七國集團(G7)在加拿大開會,美國財政部長努姆欽成為眾矢之的,G7的國家財政會議居然演變成六國的部長集體向美國的部長發難,紛紛指責美國以「國家安全」的理由徵收鋼鋁稅的決定非常不合理。加拿大財政部長莫諾告訴媒體:「我已經強烈地表達了對(美國)徵收鋼鋁關稅的反對。我們絕對認為把加拿大當成(美國的)安全威脅十分荒謬。」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居然稱這次會議不是G7,而是G6+1。呵呵呵!

 

這次的中美貿易戰,輿論上,由於每個人的背景、知識和立場各有不同,因此吹各種風的都有,從中國已經全面崛起所以一定大勝到中國經濟與科技落後美國50年所以一定慘敗,什麼觀點與結論都有。

 

這場貿易戰是中美博弈的一部分,是表面化,也是大國權力轉移的關鍵點,僅次於軍事衝突。YST 也來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

 

YST 不能預測這場中美貿易戰的結果,因為川普不按常規出牌,川普打的是不分敵友、六親不認、喜怒無常、隨時變臉的「霸王拳」。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川普政府的打法很能嚇唬人,短期在戰術上很可能有所收穫,也就是錢財收入大量增加,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這場貿易戰在長期戰略上會吃大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人的底蘊很多人看不到,我們隨便談談。

 

中國在這場貿易戰底氣很足,YST分四點來說明。

 

1.      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年,是唯一文化沒有間斷、人種沒有改變的民族,靠的就是由勤勞、智慧所練就的奮發圖強、堅忍不拔的精神。中美這場貿易戰,美國表面張牙舞爪,非常兇狠,佔盡了上風;但是中國在謀略上比美國強多了,中國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只要把握核心利益,未來勝卷就在握。

 

中國不爭一時的得失,爭的是長遠發展的空間和時間。短期內,在貿易的份額上讓一點沒有問題,即使讓利一千億美元也可以接受,以中國的經濟體量,這點小錢不可能傷筋動骨;但是,干涉中國內政、企圖改變中國的商業結構和運作方式、阻撓中國的發展方向和內容,這就傷筋動骨了,是絕不容許和絕不能妥協的。

 

今天中國還處於追趕時期,只要有了追趕時間和空間,以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這是中國在貿易談判中最大的底氣。

 

2.      中國製造2025

 

上面談到中國在貿易談判上中可以在錢上面吃虧,但是不可以傷筋動骨,也就是不可以犧牲中國的核心利益。

 

那麼,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呢?

答案是:「中國製造2025」。

 

在【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這本書的第四章第四節(第187頁),作者詳細介紹了中國的產業戰略,它就是「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規劃了十大重點研發領域,它們是:第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這個規劃非常的高大上,是雄心勃勃的,一旦成功,中國將進階為世界工業國家的前列,領導全球工業未來的發展,怪不得美國看了會心驚膽戰。

 

中國國務院把「中國製造2025」提升到戰略等級,並規劃了六個戰略目標,它們是:製造強國、中國創造、智能創造、綠色製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

 

中國的國家級領導非常理性和務實,如此重大和艱難的目標,不要求一步到達,而是分三步走,每一步都有明確規劃,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2015年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不過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第一步。

 

根據過去的經驗,只要中國國務院立項,就沒有達不到的。美國坐不住了。

 

「中國製造2025」既然已經確切定位在戰略層級,就不會在談判中被妥協。

 

我們可以非常肯定,除非美國對中國發動大規模戰爭,「中國製造2025」不可能被破壞,更不可能被中國主動放棄。

 

國際外交的名言:在戰場上拿不到的,在談判桌上也拿不到。

 

3.      科技的根底

 

前面我們講到「中國製造2025」,又說道「只要中國國務院立項,就沒有達不到的」。為什麼?

 

中國對「中國製造2025」如此有信心,是基於中國的科技根底,與20年前的中國相比,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中國科技的累積與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更不是外國人能理解的。媒體上,眾人對中美貿易戰發出有巨大差異的評論,原因就在他們對科技的瞭解有不同的程度和角度,所以作出不同的詮釋和推算出不同的結論。

 

科技是科學(Science)和技術(Technology)的統稱,也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技術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

 

我們先談科學。

 

衡量一個國家的科學發展程度,可以從這個國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看出來,而且這個衡量已經被量化了,最權威和最可信的數字就是下面要解釋的「加權的分數計數」。

 

全世界最頂級的科學論文雜誌有兩個,英國的【自然】(Nature)和美國的【科學】(Science),上面的論文涵蓋了所有的自然科學。

 

幾年前,【自然】的發行者,自然出版集團,提出了一套衡量國家或研究機構在自然科學上強弱的指標。他們挑選了68個世界一流的研究期刊,每年統計一次每個國家或研究單位在這些期刊上發表了多少論文,然後再作適當的加權處理,譬如這篇文章有兩個作者分屬兩個國家,於是每個國家都算0.5等等,當然還有其他更細緻的加權考量。最後得出了一個數字,作為這個國家或機構在基礎科學上的貢獻評分,這個分數就是「加權的分數計數(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簡稱 WFC)」。

 

中國的科學研究發展非常快,超越人類歷史的速度。大約20年前,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的【Science】雜誌發表第一篇論文。從此以後,中國科學家在世界頂尖的兩個雜誌【Nature】與【Science】發表論文的就越來越多。

 

前面說過,英國的「自然出版集團」選擇了68個以【Nature】與【Science】為首第一流的科學期刊作為評判標準,對全球的大學與科研機構進行評比。如果以加權的分數計數(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作為評判的指標,那麼在2014年,國家名次與得分如下:美國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第四到第十位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WFC33711151

 

美國,毫無爭辯地,是世界科學發展的第一大國,而且成績遙遙領先。中國則穩穩地坐在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看似巨大,其實不然,因為比較上一年(2013年),中國的WFC在迅速上升(14.9%),美國的WFC在緩慢下降(-0.8%)。如果每年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中國在十年內就追平美國了。

 

科技研究的成果和政府投入的經費是息息相關的。2000年,中國投入的科技研發經費是美國的12%;2015年,中國投入的科技研發經費是美國第75%;預計到了2022年,中國投入的科技研發經費將超過美國,到了那時候如果以WFC為標準,中國的科技研發成果非常有可能將追平或超過美國。

 

我們可以毫不謙虛地說,中國的科學基礎非常紮實,坐二望一,僅次於美國,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譬如1015年,趕上美國。

 

我們再談技術。

 

科學的衡量評判標準是用論文數量,技術的衡量評判標準就是專利數量了。

 

2016年,在全球範圍內,各國公司專利申請數的前五名如下:

中國:    1,338,503

美國:       606,571

日本:       318,381

韓國:       208,830

歐盟:       159,359

 

中國的專利申請數大於美國、日本、韓國與歐盟專利申請數之和。

 

當然,實際獲得批准的專利數會有出入,但是形勢和趨勢是不會變的。

 

在技術上,中國不但已經迎頭趕上發達國家,而且領先的幅度會加大。譬如華為打敗思科(Cisco),並不是川普總統和美國鷹派人物所說的中國發展靠盜竊美國的技術、佔美國的便宜,而是華為憑自身創新的專利技術搶佔了原本是思科的市場,思科是在技術上被擠掉的。思科若不是被美國政府強力保護,早就被華為壓垮了。

 

4.      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中國在科技發展上有一項非常獨特、也是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市場。

 

中國的國內消費去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個差距將越拉越大,因為中國人越來越有錢,中國有全世界人口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中產階級。

 

中國有十三億八千萬人,美國只有三億兩千萬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歐洲有七億四千萬人,日本有一億兩千萬人。所以整個西方世界的人口是十一億八千萬人,比中國還少兩億。中國的人口在貿易上是非常偉大和不可擊敗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中國研發的大型客機C919已經進入試飛階段,一切非常順利,在取得美國和歐洲的適航證後就可以進入量產銷往全世界。所以適航證的取得是非常關鍵的。現在的大型客機被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中巴士所把持,任何第三國要進入這個市場都非常困難,尤其是取得歐美的適航證,這是西方國家卡住其他國家脖子的重要工具。但是他們對中國不敢,中國民用航空局與美國聯邦航空局已經簽訂了【適航性實施程序】並且於20171017日正式生效。

 

為什麼歐美不敢對中國的航空工業卡脖子?原因就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美國不給中國的C919適航證,那麼中國也可以不給波音公司未來飛機的適航證,波音公司就損失中國市場了。歐洲的空中巴士也是一樣。更何況,C919已經得到507架的訂單,未來超過1,000架沒有問題。所以即使沒有歐美的市場,中國的民用航空工業單單依靠國內市場就可以蓬勃發展,進而打敗歐美的航空工業。這一點美國和歐洲都看得非常清楚。中國市場的威力在這裏清楚地呈現出來。

 

當初中國研發C919的時候曾經邀請韓國參加,YST猜想是看上韓國的電子工業,但是中國的邀請被韓國拒絕,因為韓國看不上中國。今天韓國看到中國的C919已經試飛成功,外形如此漂亮,部份性能超過波音737,腸子都悔青了。韓國人是非常勢利和短視的,如果當年是日本來邀請,我想韓國會歡天喜地地接受。其實日本的航空工業,無論軍用還是民用,比中國都差遠了。

 

 

(未完待續)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ST2000&aid=112353957

 回應文章

王mike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OS容易 但app market才難養 content更難維持
2018/07/23 12:47
OS其實就是硬件的連體嬰了 生個雙胞胎不難 但要養出個app 和 app 的市場 以及 供給市場的content 哪真的不容易 大陸一個樂視搞了一屁股債 燒到台灣仁寶 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