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7/01 12:49:14瀏覽3568|回應17|推薦22 | |
情勢非常明顯:台灣媒體的頭版頭條早已成為陳水扁的專用特區,只有當陳水扁不說話、或陳家人沒有動作的時候,頭版頭條才輪得到別人使用。 甚至,連總部設在大陸的鳳凰衛視「鳳凰網」的首頁搜尋欄內,都長期打上「陳水扁」的初始搜尋目標,你若想搜尋別的目標,還先得把「陳水扁」三個字消掉才行。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陳水扁自然懂得如何運用媒體來幫他打官司--也就是「轉移焦點」,讓社會大眾跟著他團團轉。 讓社會大眾團團轉也罷,更重要的是,讓社會興起一絲同情憐憫之心,這才是陳水扁自救的終極目標。試看,這兩天媒體不是透露出一些「同情陳幸妤」的氛圍了嗎? 而當陳水扁以及民進黨的動作一直佔盡媒體主要版面的時候,當媒體透露出同情扁家信息的時候,首先承受壓力的,應該就是司法檢審--檢察官以及法官在依法偵察審判的時候,一定有著「十目所視」的龐大壓力。 然而,在此必須正告檢審者,「十目所視」不只來自挺扁的綠營而已,更多、更廣泛的沈默大眾也都無不「十目所視、千夫所指」,等著看你如何偵察、如何審判! 這些沈默的多數,絕對不可忽略,也無可忽略。多數的人民固然不懂法律,但卻懂得情理,也知道「比例原則」;多數的人民知道陳水扁有沒有罪,也知道依照「比例原則」一個貪污十萬的公務員判刑二十年,則以陳水扁的罪責,該判幾年,大家心理有數。 總而言之,你在審,我在看,天下不是只有挺扁的聲音而已。噪音,無論如何大聲,總是少數!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