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性戀的議題
2022/01/27 11:31:37瀏覽67|回應0|推薦1
同性戀的發生
  同性戀是什麼來的呢?一般人都會說,『同性戀是天生的』,『大部份的同性戀都是這麼來的』的認知和想法。但真的是這樣子嗎?其實並不是喔!成為同性戀馝原因,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天生的,基因遺傳造就的,但其實若真有去追究的話,大多數都後天因素造成的,例如,被性侵性騷,或者成長環境,所使然。很多人都說,同性戀是天生的,但大多數都無法確定,科學上也有人研究出是基因遺傳,但也沒一定的答案。但對筆者來說,實際上都是後天因素使然。如成長的環境,如果同性戀當事人本身,以同性戀為多數的成長環境,那麼當事人在這樣的長期渲染下,自然而然也會成為同性戀的,因為在當事人的觀念、想法,同性戀是很正常、平常的事情;另一個成因,就是同性戀當事人過去曾經遭到性侵或性騷,造成心理上的創傷而轉變成同性戀;而這兩種後天因素的成因中,是以被性侵或性騷所造成的原因,為最多,甚次為成長環境的因素。

社會大眾對同性戀的接受度
  至於對同性戀的認同,有部份人是接受度高,有部份的人是接受度不高。一般大眾會不接受的原因有四個因素,社會風俗、律法、健康、生育,這四個因素,而不能接受同性戀;且這四個因素,彼此之間是會互相影響到的。社會風俗的因素,是指當天的人文風氣使然,因此對同性戀的接受度低。律法,是指當地的法律規範或宗教的律法因素,使同性戀不被接受。健康因素,則是指一般大眾認知,認為同性戀性交染性病,而使同性戀接度不高。生育因素,指同性戀因為無法生育子女及增加人口,而不能接受同性戀。而這四個困素的互相影響關係,社會風俗會造就出法律規範或宗教律法,進而因為健康或人口生育的因素而設入律法限制了同性戀,也造就了當地的社會風俗。

同性戀和異性戀的異同
  不同之處,就只是性取向的不同罷了,如異性戀是男女相合,同性戀則是男男或女女的相合。而相同之處,其實就是內在的心理機制,或說內在涵養。簡單的說,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他們同樣彼此是以愛情而互相相旔對待,好比說,男女互相喜愛對方,而男男或女女的同性戀也同樣會像異性戀一樣互相喜愛對方,這就是當中的內在心理機制或內涵,其實是相同的,有何不同呢!
  另外一個不同點,就是性愛上的不同罷了,這在此就不多加敍述。

同性戀的追求和異性戀的追求
  同性戀的追求和異性戀的追求,其實並無多大的差異。同樣是對愛情及性愛有其渴望和追求,且同樣有其愛情的堅貞、忠貞之美,甚至別太小看同性戀喔!因為有些同性戀的堅貞、忠貞之美比大多數異性戀還堅還忠還美的!

同性戀合婚
  在諸多社會風俗、道德規範、法律或宗教律法,都會限制與不讚同同性戀合婚,而同性戀合婚的議題也討論了很多年。而同性戀的合婚,若是單純為了追求肉體性愛、性慾上的滿足,則多數仍是不被接受、讚同;相對的來說,同性戀合婚,若是為了追求心理或精神上的滿足,則被接受、讚同的可能性是會有的。

結論
  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差異並不大,尤其是在心理、精神上更是無所差異。雖然在現今大眾社會對同性戀的接受度較為提高,但在合婚組家堥上仍有些不足之處。以上是筆者在此,就自己的觀察所整理思考的淺談。

2022年01月27日完稿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Mark1107&aid=17144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