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師煥文事略
2017/09/03 09:57:56瀏覽4456|回應0|推薦2
2017/09/03金門日報副刊

作者:本人

前言:

去歲10月22、23日,承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發表拙作〈風雨「寧中」路〉聊為追憶吾校建置半世紀之紀念文,自忖非為錦上添花之舉,惟秉忠實報導之衷,洵具意義,無任感荷;嗣經老朽轉載披露於部落格,恰似冥冥之中上蒼作出了安排,因緣際會劉師之子Tacky在港透過網路回應取聯,先後以電子信往返者三,始知劉師煥文甫於去年十二月初往生離世;尤感驚奇殊勝者,去年12月8日當Tacky弟閱及該文當天清晨,其父甫安祥仙遊道山焉,雖惜於其父未能親閱與聞往昔點滴頗為之憾,但總算託其在天之靈指引,得以一窺拙作締此因緣,乃得藉此取得吾師生平經歷與夫離金後種種訊息以慰吾等思懷悼念之忱,凡此,皆為當年「狻猊班」之吾輩同學向所關注者,爰將書信往返整理總結其生平傳略披露於茲,藉悼吾師於九泉。
  劉師諱煥文(1938~2016),祖籍廣東惠陽,其父為畢業於黃埔第四分校之國軍軍官,師生逢抗戰軍興,寇燄正熾,身處動盪流離之年代,一家老小隨著兵馬倥傯之父顛沛於祖國西南蠻荒之境,輾轉跋山涉水途經廣州、貴州、重慶各重要城市,往往居無定所、三餐不繼復跟著逃難人潮奔波絡繹於程,倖免於難;抗日勝利後冀望和平之到來,詎料赤禍漫捲,迄無寧日,其父復遭逢國軍編遣兵力之所餘,欲解甲歸田卻遇共黨興兵作亂阻斷回鄉路,轉眼間河山盡陷,師時僅九歲之齡,兄弟姊妹五人跟隨其母關山萬里烽火連天歷盡艱辛,終與其父傖惶團聚於港。初,一家七口倖獲親友協助,一時乃有棲息之處以安生;其父雖為官多年,向以剛正清廉自持,值此家國風雨飄搖之際避難異鄉致身無分文,生活花費常為經濟所困,動輒陷於捉襟見肘窘境,為維生計,師幼時即隨父擺攤賣菜於巿為助手,乃至於逾十齡而未曾就讀於正式學堂,即使節衣縮食,營市所賺尚難支撐全家開銷,處此困境,師毅然犧牲自己正式求學之路,作為長子一肩挑起舉家重擔,努力積攢點滴所存,支持弟妹求學之路不致荒廢,因生於憂患,乃有委曲求全、悲天憫人之胸懷。
  師幼即養成自力更生志氣,曾為送貨學徒,搬運打雜,備嘗苦力之辛;嘗奔波於調景嶺國軍難民營區,因緣結識及受助於教會,得以逾學齡之資終能克服萬難陸續完成中小學課程,乃至於初為人師時誓湧泉以報栽培之恩,有首先回饋教會育人工作之舉。復經教會及台灣救濟總會之助,考進中華民國國立政治大學就讀,完成正統大學教育學程時已逾卅齡。
  民國57年甫畢業於國立政大中文系之劉師自請前往師資缺乏之戰地金門偏鄉施教,固有反饋國恩之胸懷,亦有照拂落後弱勢之創舉,乃能發其所愛、盡其所能嘉惠浯鄉子弟,終因兵役所限,僅能在校奉獻兩年,然在其有限之教育期程內,盡心竭力 ,關愛學生視如己出,對「寧中 」 之教務及籃球體運亦做出具體之貢獻,委實功不唐捐!逾半世紀以還,猶為當年師生們津津樂道哉。 
  師於59年夏末離金抵台並與吾校王秀琴學長完婚,暫容身於台北政大同窗好友處,蓆不暇暖即奉調鳳山陸軍步校接受預備軍官第19期之分科教育,結訓隨即派赴新竹關西預備第六師關東橋新訓中心擔任步3營第1連少尉排長(如照片),當年各新兵訓練基地視嚴格程度流傳有口頭禪稱「淚灑關東橋、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亡命成功嶺、地獄在龍泉、新中是樂園、歡樂滿仁武、官田休息站、痛快斗煥坪、歡樂衛武營」具貼切之形容,足見在此擔任隊職官任務壓力之一斑;惟劉師文武兼具游刃有餘,其間精實嚴訓卓爾不群特立突出,一度蒙師首長蔣仲苓將軍賞識調為侍從官,並期留軍發展,終以慮及上有高堂家務羈絆一時難全所望,惟仍以獲頒榮譽狀兩幀告別精彩營中歲月,為多難之祖國奉獻心力留下記錄。
  劉師在役期間每逢放假,新竹台北兩地奔波忙,此期間長子Tacky亦於此時出世,給伉儷倆帶來溫馨,雖因寄人籬下生活清苦卻能安貧樂道和諧融融。
  61年役滿退伍,即思落葉之歸根,舉家回港,初居調景嶺續施教於會所,惟以當時台灣之學歷並不為香港殖民地政府所承認,乃於課餘之暇補修規定之教育學分以獲得正式資歷,乃能一路取得教員資格,晉為小學校長以及兒童院長,時逾四十之齡。雖貴為一校之長以及院長之尊,向秉「以校作家」之胸懷經之營之,舉凡校院房舍之施工構築、開山填土、修道闢路、種花養樹……篳路藍縷,胼手胝足,與夫常年之教學感化工作,除基於職責之殷殷督導外,無不凡事與役躬自親為 ,猶以當年在金教育學子以及台訓練新兵之精神作為,將心比心以身作則,乃能鞏固校務、安於其位、得其所哉、如魚得水!嗣以受聘為中學教員與夫兼教於監獄為感誨之師,亦能駕心所御,莫不將其一生教學精華發揮得淋漓盡致,愛心廣被,有口皆碑;迨至公元紀年千禧年滿六十齡退休,雖偶有兼教,猶念念不忘當年啟蒙之恩之教會鼎助之功,而隨時寄以關切之情,就暮年能力之所及略盡棉薄,迄風竹殘年體力漸衰行動不便乃歇。
  綜觀劉師一生,生於憂患,操履清儉,勤敏奮勵,卓躒拔萃,功在教育,愛心普施,德澤廣佈,春風化雨,陶鑄菁莪,敷化啟迪,作育英才無數,桃李芬芳遍及金港台!尤令吾輩感念在茲者,師於兩岸對峙年代,不畏長年匪砲之肆虐環境,奮勇自請赴戰地施教,恪遵最高領袖所示──力行四育均衡發展,落實偏鄉基礎教育,殫精極慮,卓蜚事功;奠我校百年樹人之根基,留杏壇清芬之楷範。不幸於民國105年十二月八日往生離世,享年七十有七,彌留時幸有家人親屬好友隨侍在側,惟我寧中第四屆(全國實施九年國教之國民中學首屆)「狻猊班」校友痛表遺憾於吾師離金赴港後未有訊息相通致未能親往悼祭,謹誌傳略,用示緬懷師恩浩蕩之至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393987&aid=108496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