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31 18:48:16瀏覽1177|回應0|推薦5 | |
一、適合進行企業再造的企業類型 Hammer & Champy(1993)指出,有三種企業需要進行改造: (一)是那些問題叢生的企業,除了改造之外,它們別無選擇。例如企業製造的成本過高,無法與同業競爭,或是入不敷出,虧損連連。又如,企業的服務品質毫無水準可言,弄得顧客怨聲載道,或甚至群起而攻之。再如,它的產品失敗率,是同業的兩倍、三倍,甚至高達五倍。那麼,這些企業,顯然需要重頭到尾,徹底改造一番。 (二)是那些目前表現不壞,但眼見「山雨欲來」的公司。就這類企業而言,現階段的財務狀況看來似乎還令人滿意,但是放眼遠眺,卻隱約可見烏雲密佈,暴風雨即將來襲—新的競爭者紛紛出現、顧客的喜好與要求轉向、政府修改政策,或是經濟環境改變等。這一切,都可能使企業辛苦累積下來的成績,在轉眼之間,全都化為烏有。 (三)是屬於目前正值顛峰狀態,但野心勃勃的管理階層並不安於現狀,決定大幅超前競爭對手。在這些「追求卓越」的企業眼中,改造是拉遠自身領先幅度的良機。它們精益求精,尋求「超越顛峰」,由於它們不斷提高競爭標準,因此,對手也愈來愈難生存。 Carter Pate and Harlan Platt(2003)也指出從古至今,所有的企業都面臨日益求精的需要性,而這種需求一般來自下列三種公司: (一)「好公司」冀望藉由不斷調整企業方向,精益求精,成為頂尖企業。 (二)「問題重重的公司」深知事態嚴重,因此需要一項能助其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的計劃。 (三)「面臨危機的公司」想亡羊補牢,脫離失敗的深淵,而需要一個健全的危機管理。 根據相關研究得知,一般而言會進行企業再造的企業類型都脫不出這三類,包括「好公司」、「問題重重的公司」、及「面臨危機的公司」,而這些企業想進行企業再造的原因無非是想讓公司從失敗的深淵中再度回到企業的巔峰,當然,也有一直在精益求精的好公司,但是,在市場上好公司卻少之又少,而面臨問題的公司卻多不勝數,所以企業必須進行企業再造,希冀能讓企業起死回生。
二、趨動企業需要再造的市場力量 基本上,在今日的市場中,有三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分別為顧客(Customer)、競爭(Competition)以及改變(Change),這三股力量簡稱為三C,不論其單獨存在,或是結合在一起,都足以驅使企業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Hammer & Champy,1993)。 (一)顧客至上的市場(Customer) 自一九八○年代初期開始,全球各地買賣雙方間的關係,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賣方或製造商不再處處佔上風,相反的,顧客才擁有決定與支配的力量,顧客化被動為主動。在現今的市場中,消費者的選擇增多,他們不必再忍受賣方一成不變的產品或服務。 從供應面來說,全球各地的製造商有增無減,競爭日趨白熱化;就需求面而言,已開發國家的出生率降低,消費者人口減少,需求量也相對下降,因此,過去消費品短缺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現今的顧客(無論是消費者或企業)在眾多的選擇下,開始要求賣方,針對他們特殊的需要,提供各類產品或服務,也因此,控制市場走向的力量,逐漸由製造商移到消費者手中。 總之,從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的「大眾市場」,早已經成為歷史名詞,現今企業所面對的是胸有成竹的顧客—他們清楚自己要什麼,會自行決定付款的方式,並知道尋求適當的途徑,來滿足個人的需求。對這類顧客而言,企業若一昧沈湎過去,不知尋思改變,那很快就會被顧客列為「拒絕往來戶」。 (二)企業競爭白熱化(Competition) 以往所謂的競爭很簡單,企業只要在最低的價位上,提供不壞的產品或服務,就有可能擊敗對手,打進市場。而現在,競爭的本質雖然沒變,但是層面卻增加了。 競爭的基礎隨著顧客的需求而有所差異;在某些市場上,競爭的重點是價格;在另一些市場上,競爭的焦點可能是多樣性與選擇性;至於在其它市場上,則可能是品質、售前或售後服務的競爭。在今天的商場上,「參戰者」都在追求卓越,光是到達及格邊緣,顯然已經不夠。而由於資訊科技的加入,使傳統銷售市場起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些種種的變化,致使競爭日趨白熱化。 (三)不斷地改變(Change) 在面臨競爭激烈的市場時,今日的企業要生存,就必須要求變,而且它們不但得變,還要變得快、變的巧。在經濟國際化的浪潮衝擊下,各強敵環伺,不斷引進新產品與服務,於是「汰舊換新」的速度,也變得愈來愈快。而且,現代的企業,必須同時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公司必須具有高敏感度的「潮流雷達」,能隨時察覺市場動向。 而Lockamy Ⅲ等(1997)從策略調整(Strategic Alignment)的觀點,結合IT與顧客來看再造的趨動力,他們認為再造需要公司以策略目標來調整其核心流程,增進企業績效,這些目標必須提升供給顧客的滿意度與愉悅的能力,而這顧客的滿意度與愉悅就是企業再造的趨動力。 Brockbank, W. & Yeung, A.(1998)將企業再造應用到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而提出三個主要使再造成功的趨動力量:(一)降低成本(Cost Reduction)的需求;(二)高品質服務(Higher Quality Services)的需求;(三)改變文化(Culture Change)的需求。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顧客、競爭及改變完全改寫了現今企業的經營模式,在顧客至上的時代中,企業若無法提供成本低、品質優及服務好的產品時,很快地就有其它企業取代脫穎而出,於是,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中,企業在置身顧客、競爭及改變這三股勢力的新世界時,快速的改變才是企業致勝的不二法門。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