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雞年春聯講評談對聯之欣賞與學習
2017/03/28 18:15:24瀏覽485|回應0|推薦6

從雞年春聯講評談對聯之欣賞與學習


今年是丁酉雞年。農曆年前有位學習詩詞對聯的網友,以幾副所見雞年春聯求教,認為聯句對仗的詞性平仄不工,問如此對聯可否。自在老師乃為其解說,並談及對聯的欣賞與創作學習,今整理發表於此。

 

【求教對聯作品】


(一)

雄雞一聲天下白

梅花數點萬家春

 

(二)

喜迎春,聞雞起舞

追飛雪,策馬揚鞭

 

(三)

迎春日,聞雞起舞

品幽香,踏雪尋梅

 

〔問題〕


(一)

老師,此聯是掛在台灣桃園文化局外面,字極好,對聯平仄和詞性對仗是不是有些問題?

首先,「雄雞」對「梅花」,不是都平聲嗎?

第二,「天下」對「萬家」,可以當作數目嗎?

望老師指導,謝謝您。

 

(二)

這副詞性似乎有些問題:

「迎春」動詞,「飛雪」名詞,

這樣對可以嗎?

 

(三)

此聯的「春」和「幽」同屬平聲,是否欠工?

 

曾請教前輩關於格律問題,答覆是「平仄相對主要是看斷句處」,

認為「迎春日」對「品幽香」,只須看第三字,不管第二字;

那麼,「雄雞一聲」對「梅花數點」,怎能說只看斷句處的「聲」和「點」而忽略第二個字的「雞」和「花」呢?

讓我很疑惑,這樣可以嗎?

 

~~~~~~~~~~~~~~~


【自在老師解說】

 

這三副春聯確實對得不工,以「寬對」視之可也。

 

我過去寫過解說文章〈對聯的工對與寬對〉

「對聯」,有「工對」與「寬對」。

1.
對聯的規則:字數相同,相同位置字詞之詞性相同,平仄相反(上句末仄聲,下句末平聲),聯意相關。

2.
工對:能做到「每一字」都詞性相同,且平仄相反者,是為「工整對聯」,簡稱「工對」或「嚴對」。

3.
寬對:句中以「詞組」為對應,或某些作為修飾之動詞與形容詞可對應,句中平仄不完全相反,但遵守基本「上句末仄聲,下句末平聲」之規則,且聯意能相配者,稱為「寬對」。

 

這三副對聯,當然不能算工對,只能以「寬對」視之。

 

一、論詞性

 

1.「天下」對「萬家」:

一般對仗是數字對數字,方所對方所。

「天下」對「萬家」,雖然不合嚴格的「數字對」,但作為「空間」、「方所」的修飾詞,在詞意上也對得,可算「寬對」。

 

2. 「迎春」對「飛雪」:

「迎春」是「動詞+名詞」,「飛雪」是「形容詞+名詞」,詞性是沒對。

「喜迎春」,「喜」在這裡,應當作副詞用,修飾「迎春」,意思是:「很歡喜的來迎接春天」,因此,詞性是:「副詞+動詞+名詞」。

「追飛雪」,「追」是動詞無疑,「追飛雪」詞性則是「動詞+『形容詞+名詞』」

因此,「喜迎春」對「追飛雪」,對仗十分勉強。

 

3.「起舞」對「揚鞭」,或對「尋梅」

詞性也都欠工。

「起舞」是「起而舞」,兩個動詞;

「揚鞭」或「尋梅」則是「動詞+名詞」。

所以對得不工。

但若都以「動詞組」視之,則屬「寬對」也。

 

二、論平仄

 

依照我上面對於「工對」與「寬對」的解說:

 

寬對:句中以「詞組」為對應,或某些作為修飾之動詞與形容詞可對應,句中平仄不完全相反,但遵守基本「上句末仄聲,下句末平聲」之規則,且聯意能相配者,稱為「寬對」。

所以你提到的:「平仄相對主要是看斷句處」,這樣解釋也沒錯,

所謂「主要」,就是「最基本」的規則,其他不工之處,則屬「寬對」了。

 

三、論聯意與用字

 

對聯構成要件,除了詞性平仄對仗,最重要是「聯意相關」,看上下聯句的搭配是否合於主題,是否巧妙有關聯。

 

觀乎上面三副對聯,用詞風雅,意境饒有文士風流,都頗有迎春喜慶氣氛,稱得上是春聯「佳作」。

 

四、結論──談對聯的欣賞

 

其實,一般看到的對聯,或實際鐫刻、懸掛、張貼,或網路流傳,或書籍出版,真正的「工對」並不太多。

 

我們欣賞一副對聯,除了看格律詞性平仄對得工整與否,上下聯意的搭配、遣詞用字的安排與意境的營造,都是欣賞的要點。

 

有時,一副詞善意妙的寬對,比一副笨拙的工對,更有文學價值。

就如同書法,有時規矩工整的楷書,不如龍飛鳳舞的行草,更有藝術價值一般。

 

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行家撰聯,力求嚴整,看待非行家的作品,則視為「寬對」可也。

 

【學習對聯創作的問題】

 

網友回應,進一步問到:

 

「您說得對!這是在欣賞的角度上來說。對於自己學習,則應先把格律搞好,再要求文學意境,這樣說對嗎?

 

寬對的定義對我而言,就是不完全符合格律的作品,應該是古人不經意,但又文學價值極高而被傳誦至今。今人創作應該老實嚴守格律,進而提升作品的文學性,不知這樣的理解對嗎?」

 

【自在老師解說】

 

在學習上,格律與文學意境最好能兼顧。

這是「形式」與「內容」,甚至「藝術表現」的輕重問題。

 

我看過網路上的古典詩詞對聯,有兩種比較極端的現象:

一種是,格律絕對遵守,也以此評斷他人作品,但觀其作品,文字拼湊(湊平仄,湊韻字)的現象很多,也就是「笨拙的合律」。

另一種是,完全不顧格律,自由揮灑。

 

所以,要學古典詩詞對聯,兩方面都要兼顧。

格律是「骨架」,詞意是「血肉」,意境是「靈魂」,

哪一個可以取捨掉呢?

 

你問到:「今人創作應該老實嚴守格律,進而提升作品的文學性,不知這樣的理解對嗎?」

這要看學習者的才氣。

才氣夠的,通常文學表現大於格律遵守,寬對亦佳。

才氣不夠的,無法表現文學性,只能嚴守格律,一字一字拼湊平仄詞性,並以此自我滿足。

藝術性的東西,通常是如此,書法、美術、音樂,都是如此。

我自己的作品,就不是「每一首」都嚴守格律,有些僅是把握「基本規則」而自由揮灑。

真正懂文學,才能明瞭:文學表現是本,格律是末。

想要學習文學,不要捨本逐末了。

 

【求教者回應】

自在老師,您的解釋,我只有五體投地得佩服,給我解除了很久的疑惑,謝謝您。

 

自在老師解說

(2017/3/28整理發表)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9939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