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12/30 11:36:15瀏覽864|回應11|推薦33 | |
一年又匆匆溜過,回顧今年六月回台探親時,二嫂和大妹說我的神色劇然衰退許多◦ 也許是命途碰到壅塞,連想好好運動的願望,都無法實現◦ 今年雪又來得快,十一月就沒球打了,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冬眠。冬眠時,喝喝茶讀讀書消遣,也還該懂得惜福。前晚,讀南懷瑾寫的《老子他說》那本書時,讀到 元‧密蘭沙 的《求仙詩》: 刀筆相從四十年,非非是是萬千千。 那句《雲在青山水在天》讓我跳了起來。原來,我身心是如此的混亂,怪不得神氣散亂。 同樣的談雲說水,很容易聯想到一則禪宗公案裡的一句話:雲在青天水在瓶。不同的時機,見雲見水必竟起了差異。 雲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惟儼禪師。惟儼禪師十七歲時出家,得石頭禪師衣缽,大振禪風。州刺史李翺仰慕其名,屢次延請他,都沒成功,便入山親自拜謁。 李翺見到惟儼時,惟儼正拿著經卷。侍者在旁說:「太守在此。」惟儼仍端坐不動。 李翺見此情景,說:「見面不如聞名。」 說完,陡聽得惟儼喚一聲「太守!」,李翺衝口而應。只聽禪師又說:「你為何貴耳賤目?」 李翺若有所悟,拱手謝過。於是問禪師什麼是道,惟儼指指天,又指了指淨瓶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翺聽罷,疑團盡釋,寫了首偈來表達他的感受: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那件公案,讀過的人很多,心有戚戚焉的,也該不少。可是,能和李翺一樣,聽到那平實的一句話就開悟的,大概也不多。◦ 也許,我們得問我們自己: 「自己的身心都準備好了嗎?」 假若我們身心都準備好了,也許,對於那雲啊水的,我們很自然的去同意那耳熟能詳的對聯: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