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7 06:41:07瀏覽1774|回應2|推薦20 | |
引用文章探尋祖先遷移的路徑 2005年4月13日,美國國家地理學會(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 IBM)共同發起了基因地理專案(Genographic Project),經由Y染色體(Y-chromosome) 基因追蹤父系及粒線體基因(Mitochondrial DNA (mtDNA))追蹤母系先人遷徙的路線。 家庭系譜DNA(Family Tree DNA)是一個商業的遺傳譜系公司,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和亞利桑那州的研究實驗室合作,這個實驗室設在亞利桑那大學內。 2009年2月宣布,他們與國家地理學會的基因地理專案項目形成夥伴關係,已經完成了50多萬筆DNA樣品的測試。 這一次送測的是粒線體基因(Mitochondrial DNA (mtDNA),追蹤母系祖先的遷移路線,令人訝異的結果---這種N*單倍型類群(haplogroup N*)主要是分佈在地中海東岸地區的。 粒線體環狀DNA代碼圖譜 粒線體是有類似細菌(the bacteria)的環狀DNA(the circular genomes),1981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桑格弗雷德博士(Fred Sanger)領導下完成了一個歐洲血統的線粒體基因組鹼基對(base pairs)的順序測定,啟動了國際合作的人類基因組計劃(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線粒體基因組,包含了37個基因,長度為16,569個鹼基對,佔人類基因組數量的0.0006%----注意:人類大部分的”遺傳特質”是在人類真核細胞(eukaryotic cell)有絲分裂(Mitosis)的二十三對染色體(23 chromosomes)中。 這組線粒體基因組的排序被稱為劍橋參考序列(The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 (CRS)),是現在線粒體DNA家譜測試比對(mitochondrial DNA testing is used for genealogical purposes)的依據。 線粒體DNA家譜測試比對要比追蹤父系遷移的意義大,因為 : 1. 人類的起源由古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起算約有400,000年,那時是母系社會,可能一直持續到一萬多年前---母系社會像非洲原野牛群的社會,主要構成分子是母親及幼兒---遷移時是由雌性主導的,雄性是跟隨著”伺機”繁衍後代,當然,強壯者的機會會多些!! 2. 粒線體DNA沒有有絲分裂的基因重組(Genetic recombination)機制,因此,比真核細胞的突變速率(the mutation rate)高,變異多,分佈的”連續性”就會精確---前提:樣本數目要夠大。 3. 每個雌性能生殖的後代數目,相對於雄性的後代數目是”比較”平均的,進行追蹤,以統計的概念而言,是更具有意義的---前提:樣本數目要夠大。 當資料累積的越多,產生”量變而質變”的結果,人類遷移路線圖就越完整---這是地球村(Global Village)每一個居民都應該”共襄盛舉”的有意義的項目,請大家告訴大家!!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