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3 04:24:03瀏覽1574|回應0|推薦19 | |
l 法國在非殖民地的拓展 1795年至1815年拿破崙時代初期,在“戰爭基礎”上的刺激,不斷的投資使得經濟增長。 1805年,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在特拉法加戰役(The Battle of Trafalgar)徹底的擊潰了法蘭西帝國和西班牙帝國的聯合艦隊,拿破崙發動的大陸封鎖(Continental Blockade),為了懲罰歐陸國家的"陽奉陰違"使得法國陷於伊比利亞半島(the Iberian Peninsula)”游擊戰”及進攻俄羅斯(invaded by Russia)的泥沼中,逐步的影響到法國經濟經濟體系中每個不能自給自足的領域,種下了敗因。 1815年,法國軍隊最終被擊敗時,巴黎是世界第三大的城市---北京第一 ;倫敦第二---法國大部份的地區還是農民居住的農村,戰爭結束導致過去二十五年的”戰爭基礎”產業的崩潰。 整個社會基礎經濟活動必須轉變為和平時期的運作,經濟體系調整是困難的。波旁復辟(the Bourbon Restoration)後,對所推動試圖恢復封建貴族及羅馬天主教會特權的許多措施,新興的質本家是不滿意的。 社會基層,因工業化的進程在法國全面的開展,城市勞動階層的生活困苦,在革命時期已授與公民的權力又被剝奪了,加上法國規模較小的城市和許多小村莊,是貧困和落後的,社會的不安就全面的顯露,達到了臨界點。 朱利奧古斯特阿爾芒瑪麗(JulesAuguste Armand Marie)畫像 查理十世(Charles X)為了降低法國國內廣泛的對波旁王朝復辟(The Bourbon Restoration)內政措施的反對,任命總理朱利奧古斯特阿爾芒瑪麗,王子波利尼亞克(JulesAuguste Armand Marie, Prince de Polignac,1780年5月14日~ 1847年3月2日),一方面持續並堅持保守的措施,另一方面擴大海外殖民地政策,轉移人民的焦點。 1830年,法國有意的不支付向阿爾及爾(Algeria)賒貸糧食的債務,製造事端入侵----成功的消息還來不及傳回巴黎查理十世就已經被罷黜了。 路易斯菲利普(King Louis-Philippe)畫像 路易斯菲利普(King Louis-Philippe)在1830年七月革命(the July Revolution)中,是靠富有的資產階級支持而取得王位,他的統治,並不穩固。 他繼位後,所有的政策都是照顧支持他的富有的資產階級,持續的戰爭是對這些富有的資產階級是有利的,同時,擴大海外殖民地政策,緩解國內的政治壓力依然是有效可行的政策,路易斯菲利普的政府持續的加大了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規模。 法國在西北非殖民地示意圖 當英國的1832年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擴大選舉權給予年交稅10英鎊以上男性公民,以適應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的推進,社會中產階級(The middle class)人數的增加,擴大下議院(lower house)選民的基礎。 但是,法國的路易斯菲利普政府只照顧到佔人口約百分之一人口的社會精英份子及富有的資產階級,形成新的寡頭壟斷,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選舉權被剝奪了,公民權的行使比拿破崙第一帝國(The First Empire)時更退縮。 城市工人每天辛苦工作13至15小時,工資微薄,生活在骯髒、傳染病盛行的貧民窟。 1846年,糧食歉收,金融危機導致1847年的經濟衰退。 才在1842年起步的法國鐵路系統,緩慢及無效率運作,阻礙救援災民的工作。 雖然這一年的農民起義被鎮壓了,在巴黎,有三分之一的工人是依靠救濟金在生活。 法國政府取締並禁止各種政治集會和示威活動,但是,積極分子開始舉行康帕涅德宴會(the Campagne des banquets)形式的”募款宴會”( fund-raising banquets)---規避法律對政治集會的限制,提供了對政府現實措施批評的場所---由1847年7月,一直持續到1848年2月,蔓延到全國。 各種的反對政府的勢力就結合在一起,市民設置了各種障礙,市民和警衛部隊爆發了衝突,巴黎很快就成為一個封鎖的城市。大小公共馬車以及數以千計的樹木被砍伐,做為路障。 許多建築被放火,憤怒的市民開始聚集前往皇家宮殿。 總理基佐(Prime Minister Guizot)畫像 1848年2月23日,總理基佐(Prime Minister Guizot)辭職;國王路易菲利普退位,逃往英國。 (I.E. 1846年法國糧食歉收和1989年中國體制改革造成"官倒"及社會物價飛漲現象,造成多數人民生活的困頓; 1848年2月前的法國巴黎有半年和1989年6月前的中國北京有一個半月”處於無政府狀態”,學生的遊行示威蔓延到全國; 1848年2月23日巴黎的基佐(Prime Minister Guizot)辭職下台和1989年6月4日後北京的趙紫陽的辭職下台; 這些場景的相對比----有沒有非常的類似? )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