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1 08:22:23瀏覽1520|回應0|推薦6 | |
三世紀危機的遠因概論 一般學者的歸類將235年馬克西米努斯(Gaius Iulius Verus Maximinus,173年~238年;於235年至238年在位)身高八呎的角鬥士(Gladiator)出身的軍人殺死皇帝稱帝後,半世紀羅馬帝國有被元老院承認的,換了二十六位被元老院承認的皇帝,此外,被各軍團推舉的軍營皇帝(the Barracks Emperors)至少有十二位以上,都在未能取得任何重大控制前,就被擊敗了難以敘述。這麼一堆皇帝中有幾位有些作為的像個樣,他們只是職業軍人因其部隊推舉成為皇帝的,大部分他們的統治是短命的和暴力的,這就表明在那個年代發生了什麼事。 直到皇帝狄奥克雷先烏斯(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推動創新的實踐措施,暫時的穩定了帝國崩解的趨勢,這段混亂局面稱為三世紀危機(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公元235~284年)。 但歷史是連續演進的,要更清楚宏觀的瞭解演進過程,還要簡單交代禁衛軍(The Praetorian Guard)的產生,干政進而介入刺殺皇帝的源由及演變。 羅馬共和國後期獨裁者(dictator) 凱撒半身雕像 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 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屋大維雕像 隨後,屋大維(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公元前 奧古斯都建立的禁衛軍浮雕圖像 公元23年,皇帝提比略(Tiberius,出生於公元前 公元26年,在皇帝提比略隱居在卡普里島(Capri)後,禁衛軍指揮官盧基烏斯埃利烏斯色伊阿努思(Lucius Aelius Sejanus)成為實質的代理皇帝。 公元31年,皇帝提比略密令聯合元老院議員及親信的禁衛軍將伊阿努思處決。禁衛軍入駐羅馬固然更有效的保護皇帝及壓制元老院----但,這也開啟了日後禁衛軍越來越多的介入政爭及成為篡奪帝位幕後陰謀指使者的執行工具---為三世紀危機的重要亂源之一。 皇帝提比略(Tiberius)半身雕像 公元 公元 但到了公元192年12月31日,涅爾瓦-安東尼王朝(Nervan–Antonine dynasty)的末帝康茂德(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出生於161年8月31日;在位180年3月~192年12月31日)。 皇帝康茂德半身雕像 皇帝康茂德怠政,耽溺於狩獵遊憩及角鬥士的格鬥。 由禁衛軍,家族成員及元老院各方參予串連,持續多年的系列複雜的陰謀事件後,終被角鬥士刺殺。 隨後的公元193年就發展成為史學家名為五帝之年(the Year of the Five Emperors)的內戰,遙遙對應著公元69年的四帝之年(the year of four emperors)的混亂。 羅馬城內,陰謀勢力競相喊價---像拍賣會般---收買禁衛軍的支持競逐皇帝;在外各行省的軍團也推舉三個皇帝。 潘諾尼亞(Pannonia)軍團擁立的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145年4月11日~211年2月4日, 193年4月14日-211年在位,在遠征不列顛時去世。)率軍進入羅馬,禁衛軍兵力不敵,所支持的兩個皇帝立刻被刺殺。 塞維魯從自己軍團中選拔成員建立新的禁衛軍,同時提高士兵的軍餉收買軍心。 此後,三個軍營皇帝間的內戰持續了四年。 之後禁衛軍介入廢立皇帝的陰謀越演越烈,逐步開啟了三世紀危機的簾幕。 皇帝塞維魯半身雕像 |
|
( 知識學習|其他 ) |